台灣海峽勢多違(兩岸分裂,1949 )
“天意茫茫未可窺,悠悠世事更難知。” 吳石
內戰加上貪汙腐敗,使物價飛騰,整體金融和民生係統快速崩解。1948年8月,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通過改革幣製方案(金圓券)。蔣經國被任命為經濟管製委員會委員,在上海工作。蔣經國在上海打老虎,最大的障礙,就是孔祥熙、孔令侃父子,終至失敗。
1948年蔣介石的日記:
11月5日:”黨報社論,亦攻訐我父子,無所顧忌,此全為孔令侃父子所累,人心動搖,怨恨,未有如今日之甚者。”
11月11日:”本日為孔庸之(祥熙)事及社會對宋、孔豪門資本之攻訐,幾乎成為全國一致之目標。”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四日,國民黨的中央日報(南京),刊出殷海光撰寫的社論《趕快收拾人心》:“近來東北戰事失利,政府當局也不再諱言,------國家在這樣風雨飄搖之秋,老百姓在這樣痛苦的時分,安慰在那裏呢?希望又在那裏呢?享有特權的人享有特權如故,人民莫可如何。靠著私人或政治關係而發橫財之輩,不是逍遙海外,即是倚勢豪強如故。對於這輩人民公敵,共產黨的最大助手,不用說到現在還沒有人替老百姓施用政治力量強製他們捐輸資財以戡亂救民,甚至不曾用指甲輕彈他們一下。人事上也偏私如故,似乎沒有國人置啄的餘地。------而收拾人心,絕對不能靠一紙公文命令,必須負責任者首先作上述幾件大快人心之事,振奮沈悶已久之人心,示天下以無私,------”
此時桂係成丁國民政府中實力僅存的派係為了謀求和談,保住長江以南的半壁江山,視蔣介石為和談的障礙。桂係展開倒蔣行動。桂係二號人物白崇禧領軍30萬,擔任華中剿總司令,鎮守華中。幾個月前李宗仁才因堅持競選副總統,與蔣介石關係異常緊張。李宗仁當選副總統後,蔣介石免去白崇禧的國防部長職務。
12月底,白崇禧兩次致電蔣介石,說“當茲存亡危急之秋,不能再有片刻猶豫之時。倘知而不言,或言而不盡,對國家為不忠,對民族為不孝。故敢不避斧鉞,披肝瀝膽,上瀆鈞聽-----” ,又說:“當今局勢,戰既不易,和亦困難。以言戰爭,則戰力懸殊,外援不繼;以言和平,則敵焰方張,不易接受。觀敵近日廣播宣布戰爭罪犯,可以判斷其乘我士氣不振,繼續用兵,使我京滬平津失陷,革命武力消滅,以遂其赤化整個中國之野心。顧念時間迫促,懇請乘早英斷。”此種進言,被視為形同逼宮。
1949年1月,桂係原希望蔣下野辭職,由李宗仁正式就任總統,而不用代理名義。蔣介石宣告”暫時引退”,李宗仁出任代總統發表文告說:” (蔣介石)軫望國家之艱危,顧恤人民之痛苦,促成和平之早日實現,決然引退。” 蔣介石宣布下野的第二天,傅作義在北平宣布接受和平改編。
1月22日,擁兵二十五萬的華北軍政長官公署司令長官傅作義在《關於和平解決北平問題的協議》上簽字。1月31日,解放軍進入北京,平津會戰結束。1949年1月,陳誠接任台灣省政府主席。8月,兼任東南軍政長官公署長官,指揮東南區戰事,做最後生存的努力。
1949年2月16日《顧頡剛日記》,”靜秋出外,聞將和談,歸而述之,一室皆喜。實在,人心並不傾向共產黨,而厭惡國民黨太甚了,國民黨已失盡了人心,故亟望其交出政權。”
抱著以長江為界,暫時南北分治的幻想。1949年4月1日,李宗仁派張治中、章士釗等六人為談判代表抵達北平,展開和平談判。但共產黨提出的條件,南京方麵無法接受,和談破裂。4月21日,人民解放軍渡過長江。23日,共軍攻下南京。蔣介石仍以國民黨總裁的名義,繼續調兵遺將,試圖能守住四川、雲南。毛澤東作了一首七律,其中有:“百萬雄師過大江””宜將剩勇追窮寇”表明將國民黨徹底消滅的企圖。
國民政府先退至廣州,何應欽、閻錫山接連出任短命的行政院長。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月13日,解放軍兵臨廣州。11月20日,白崇禧飛重慶見蔣介石,報告李宗仁已於是日上午飛往香港。12月4日,李宗仁以就醫之名義由香港飛抵紐約。
12月8日國民政府下令中央政府遷台。蔣介石留在大陸,指揮據守西南的國軍作戰。蔣介石在1949年12月10日從成都離開中國大陸。1950年3月1日,蔣介石在台北宣告複行總統職權。
吳石,一八九四年生於福建閩侯。留學日本炮兵學校與陸軍大學,是國民黨刻意培育的人才。1932年春,吳石在日本作《有 感》,感傷九一八事變之後的局勢:
“故國安危總係思,春光到眼轉成悲。
可憐一掬傷時淚,袖手天涯看敗棋。”
吳石早期也反共,在西北邊區任少將總參議時,嚐撰《共黨陰謀叛亂及其對策》的報告。抗戰勝利後,吳石目睹國民黨的腐敗,開始為中共提供軍事情報。1949年8月,吳石赴台,出任國防部參謀次長,潛伏期間,仍派人送台灣戰略情報至香港。
吳石赴台未及半年,因中共台灣省工委被破獲,吳石身份也暴露。1950年3月,吳石被扣押偵訊,判處死刑,6月10日,在台北馬場町刑場槍決。台灣進入白色恐怖時期。吳石臨刑前作絕筆詩:“天意茫茫未可窺,悠悠世事更難知;平生殫力唯忠善,如此收場亦太悲。五十七年一夢中,聲名誌業總成空;憑將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對我翁。”一九七五年,人民政府追贈其為革命烈士。電視劇《潛伏》的男主角餘則成,被認為是以吳石作人物原型。
1949之後的三十年,兩岸之間,可說是處於“兩岸舟船各背馳,波痕交涉亦難為。”的狀況。直到1979年,台灣開放老兵返鄉探親,兩岸逐漸有各種來往。(作者:陳健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