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詩卷

放眼古今,遊心書海。
個人資料
正文

唱不盡白山黑水徒心傷(東北接收)

(2014-11-30 10:15:23) 下一個

唱不盡白山黑水徒心傷(東北接收)

 

 “戰勝金甌缺!猶自誇四強?”                     吳世昌

 

194589日,蘇聯對日宣戰,開始進擊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由宋子文、王世傑代表中方,中蘇之間也於814日在莫斯科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其主要內容包括:蘇聯援助國民政府,並尊重中國在東北的領土主權及行政的獨立。斯大林並聲明:在日本投降後,最多三個月以內,蘇軍全部自東三省撤退。宋子文在離俄飛華盛頓之前,在飛機場發表談話:餘個人之歡欣,實非言可喻。此地一方麵餘親自參加奠定遠東永久和平之基礎----新聞對此做了重點報導,郭沫若等也紛紛作詩,對此條約大表欣慰。

826日,報刊發表了《中蘇友好盟約全文》已於825日批準。更多的內容出來:中東南滿鐵路由中俄共管,大連為自由港三十年,旅順為共享海軍基地三十年。中國政府聲明日本投降後,外蒙如依公民投票,證實其獨立願望,中國當承認外蒙之獨立。

中國民眾至此才知,俄國提出這種條約,是因早在194524日至211日期間,美、英、蘇三國的首腦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在雅爾塔會議,就戰後世界新秩序和列強利益分配有了秘密協議。

吳世昌原本對《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亦有好評,雅爾塔秘密協議的披露,令有心之士大為震驚。八月二十七日吳世昌在重慶《時事新報》社論中,斥為喪權辱國。另寫了一首長詩《乙酉八月二十七日書感五十韻》:


  舉首望邊疆,低頭思故鄉。邊疆不可望,一念摧肝腸。
  ----- 遼東久杌隉,臠割任虎狼。----- 

塞北非吾土,得失痛何喪?辱國渾閑事,彈冠且稱觴-----

戰勝金甌缺,猶自誇四強。誰憐蚩蚩者,聞此轉迷茫。

  事隔三十七年,一九八二年:吳世昌讀到當年當日陳寅恪竟然與他有不謀而同之作,在重編的詩集《羅音室詩存》,對此加了批注:

  所詠之事,雖舉國悲憤,而噤若寒蟬。蓋國人方以對倭勝利之虛驕,掩其喪權辱國之奇恥。外懾強鄰,內憂鬩牆,吞聲之泣,世不可聞。------餘乍見而觸目驚心,讀竟則悲不自勝。嗚呼,茫茫禹甸,藹藹神州,望邊州而飲恨,攬輿圖而殷憂者,豈獨仆與陳公二人而已哉!

按,陳寅恪當年的詩《乙酉八月二十七日閱報作》:

目閉萬方愁,蛙聲總未休。乍傳降島國,連報失邊州。
   大亂機先伏,吾生命不猶。可憐卅載後,仍苦說刀頭。

說蘇俄以《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之名,進入中國東北,為中國之後的亂局埋下了禍根。 1946322日,吳世昌在《客觀》17期另有一文,質疑此友好條約的後果,結語說:” 這個援助是代數上的正號或負號,人民也頗想知道其詳。

 

830日,蔣介石向國防最高委員會提出《收複東北各省處理辦法綱要》,並派熊式輝為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東北行營主任,蔣經國為國民政府外交部駐東北特派員,張嘉璈(公權)為東北行營經濟委員會主任委員。113日,國民政府宣布《接收東北布告》。然而,從東北接收的一連串失策開始,國民黨政權也一步步走向崩潰。

 

在《顧頡剛日記》,可找到一些有關東北局勢發展的記載:

  1945820日, 共產黨跋扈鴟張,存心割據,要日軍向彼投降,要自己選出代表參加聯合國會議,------乃內戰又如箭在弦上,苟非別有心肝之人,無不痛恨共產黨者,此真有禍中國者也,國民黨固不滿人意,但今日之中國實不容分裂。

1945年,1031:

自勝利後,共產黨軍拚命搶地盤,為恐國軍之到,盡力破壞交通,故長江以北,各鐵路俱不能通,複原工作因此延緩。日來共軍攻打察、綏兩地甚急,蓋急欲與內蒙打成一片,以之銜接蘇聯之外蒙也,國共之戰以此起。

1945年,1114:

聞熊式輝自東北歸,謂中央派往接收人員,到東北後隻容在兩所洋房裏,不能自由行動,執行政務。蓋蘇聯以日本軍械發與共產黨,以張學詩(注,張學良之弟,亦名張學思)為之魁,在其未布置就緒前不讓我方活動也。 中央接受大員,在東北也動彈不得。

 

1945年,1129:

蘇聯本身元氣未複,已務侵略,在我國則蒙古、滿洲、新疆,無不染指,------美國站在盟主地位,與蘇聯衝突乃必然之事。而在我國,則蘇聯與共黨勾結騷擾,尤為心腹之患,解決愈遲則受苦愈深。

(作者:陳健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