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詩卷

放眼古今,遊心書海。
個人資料
正文

大江東去我西來(南開中學)

(2014-11-30 10:08:33) 下一個

大江東去我西來(南開中)

 

盼到蜀中尋樂土, 為酬素誌育英才。”          張伯苓

 

在一場有關兩岸大學教育的研討會上,一位講者向在場的出席者提問說:「近代中國,那一所高等院校替中國培養了最多的領導人才?」在場的人一時還沒有會意過來。講者又說:「不是北大、不是清華。------是南開中學。」現場頓時傳出一陣笑聲。講者又繼續說:前有周恩來,後有溫家寶,兩位總理都是南開中學出來的。還有曹禺、朱光亞、周光召,再加上許多中科院院士。後來到台灣的葉公超、梅貽琦、吳大猷。現在還在台灣的張忠謀、齊邦媛。從天津到重慶,南開中學成就了許多大學也沒有能夠做到的事情。陳省身就讀南開大學時,數學係的教師隻有薑立夫一個人。就這樣一個人的數學係,卻培養陳省身成為世界級的數學家。

 

吳敬璉,中國知名的財經學者兼政府智囊,常來台灣做研討報告。在一個場合,台積電的董事長張忠謀說:“我認識他,他是我南開中學的學長。”在場人士才發現,這兩位當時年近八十,海峽兩岸的重量級人物有一個交集:六十多年前抗戰時期都曾就讀重慶的南開中學

 

南開中學、南開大學都是由張伯苓1876 ~1951所創辦。張伯苓就讀天津的北洋水師學堂,親曆了甲午海戰的慘敗。紀念張伯苓逝世五十周年時,吳敬璉作《懷念張伯苓校長》,回想當年在重慶,聽張伯苓演講何以走上教育救國之路時所受的感動:“1898年,日本占領軍將威海衛和劉公島交還給中國。然而清廷迫於英國的壓力,轉手之間又將兩地拱手租讓給英國。張伯苓校長說,他當時剛從北洋水師學堂畢業,奉派隨船前往劉公島接收,親眼目睹了先降日本旗,升起中國的龍旗,接著又降下龍旗,升起英國旗。這屈辱的一幕使他悲憤填膺,深感再不救亡圖存,行將亡國滅種。他從自己的親身經曆得出結論,救國之道,不在於買船造炮,重建海軍與列強周旋,而在於興辦新式學校,改造中國的國民性,所以立誌終身從事教育,造就新的人才。於是他棄武從教。”

 

吳敬璉又說:“張伯苓辦校宗旨端在育才救國,沐浴這種精神的南開以“允公允能,日新月異”(公者,愛國愛群之公德;能者,服務社會之能力。)為校訓,培育學生努力增能,盡心為公。” “每座樓進門處鏡箴上的“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象勿傲、勿暴、勿怠,顏色宜和、宜靜、宜莊”的儀態要求,都使我終身受用不盡。”

 

1898年,天津的嚴修(嚴範孫,1860 ~ 1929,前清翰林)聘張伯苓主持嚴氏家塾,是謂「嚴館」。於19041017日在嚴修家的偏院成立私立中學堂,張伯苓任該學堂監督。1911年,更名為「公立南開中學堂」。南開逐漸發展成天津最重要的中學。1917年,張伯苓曾赴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研修高等教育。

19138月至1917年,周恩來在南開中學就讀,備受張伯苓和校董嚴修的器重,免去其學費。之後,周恩來赴日留學。1919年,周恩來回國入學新成立的南開大學不久五四運動爆發,周恩來積極投入,成為天津覺悟社的領導核心,被當局拘捕。在官方的壓力下,校方開除了周恩來的學籍。嚴範孫基於惜才,以其設立的範孫獎學金,資助周恩來於192011赴法國勤工儉學。周恩來在巴黎加入中共小組,開始他為中國共產黨事業奮鬥的人生新頁。19365月,周恩來從陝北致函張伯苓說:不親先生教益,垂廿載矣。曾聞師言,中國不患有共產黨,而患假共產黨。自幸革命十餘年,所成就者,尚足為共產黨之證,未曾以假共產黨之行敗師訓也。

1936年,張伯苓入川考察,考慮至四川辦校,此行作了詩:

大江東去我西來, 北地愁雲何日開; 盼到蜀中尋樂土,為酬素誌育英才。”

1936年夏,重慶私立南渝中學成立。抗日戰爭爆發後,部分南開師生撤退來到南渝中學。1938年,學校更名為重慶私立南開中學。南開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在昆明聯合組成西南聯合大學,張伯苓出任校務委員會常務委員。張伯苓也出任國民參政會副議長,常住重慶,西南聯大的建設事務交由南開大學的秘書長黃鈺生代理。

 

1944年是南開建校40周年。1017日,校友們來到沙坪壩,參加校慶並為張伯苓祝壽。周恩來在場,看到有當地特有的滑竿,就請張伯苓坐上,拉著也在場的張厲生(19001971,去台後,曾任行政院副院長、駐日大使),兩人合作抬著張伯苓走了一圈。當時周恩來和張厲生,分別是國共兩黨在軍委會的政治部副部長,同是南開校友,又曾同時在法國留學。此舉既表現尊師重道,又巧妙地表達了國共兩黨的合作。次日,南開校園的牆報上就出現:“國共兩部長,合作抬校長,師生情誼厚,佳話山城揚。”

吳敬璉、茅於軾、厲以寧、這三位經濟學家,周光召、朱光亞這兩位兩彈一星功勳獎者,抗戰時都曾就讀南開。朱光亞說兩彈一星的核心組員中有四分之一是我們中學畢業的吳敬璉則說南開是培養精神貴族的學校。吳敬璉在一本書的序文說:“在台北和張忠謀董事長會麵時,我們不約而同地講起南開教育對我們的影響。雖然我們兩人都隻在南開念了兩年書,但這短短兩年的教育卻使我們受用終身。張忠謀董事長領導台積電人創下的這些業績,不正是南開允公允能校訓的鮮明體現嗎?”

19486月,為了挽救政府形象,蔣介石勉強張伯苓出任考試院院長,令其辭去南開的職務。1948年末,張伯苓離開了南京,回到重慶南開中學的舊寓所。1949年,蔣介石、蔣經國父子親自催促張伯苓到台灣或出國,周恩來送密信老同學飛飛不讓校長給張伯苓,請其留在大陸。19505月,在周恩來的安排下,張伯苓夫婦從重慶飛到北京,住在傅作義寓所。四個多月後,張伯苓回到天津,卻受到當時校方的冷眼相待。

1951223,張伯苓去世,隔天周恩來親自到天津吊唁。大陸報刊對張伯苓之逝幾乎毫無報導。四十多天之後,在南開女中禮堂小型追悼會上,黃鈺生說:“張伯苓是孫中山時代的人,不是毛澤東時代的人。他是愛國者。但他悲傷他的一生心血所在的南開中學已經不認識他了,在校慶的那一天到禮堂裏去坐一坐都得不到許可,他傷心極了。有人說,張伯苓沒有形式地向人民低頭,但是他向人民意誌的代表毛主席,低頭了。”這段話在三十多年後才公諸於世。國民黨在台北為張伯苓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蔣介石寫的挽聯是「守正不屈,多士所宗」。

 

國民參政會副議長、國民的考試院院長之經曆,在很長的歲月,成為張伯苓的負麵標簽。甚至張伯苓的名字也從南開的校史數據中消失。1986年,南開大學張伯苓銅像落成,張伯苓夫婦的骨灰合葬於銅像後,實現了張伯苓的最後遺願,他又回到了一生心血所在的南開。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人們又想起,張伯苓是最早建議中國組代表隊參加奧運會並申請主辦權的人。

 

2005年,二十集的電視劇《張伯苓》以教育救國的主題,作為紀念抗戰勝利六十周年的作品播出。全劇結尾時,以無聲的畫麵交待了張伯苓的去世:在中南海的政務院總理辦公廳,幕僚把寫好的挽聯請周恩來過目,周恩來一瞄下款是政務院總理 周恩來敬挽 ,立刻將其拿掉,另取一紙執筆寫上學生 周恩來敬挽 ,劇終。編劇以此一無言的結局,表達了某種反思。(作者:陳健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pnr2013bnc 回複 悄悄話 周恩來一般的評價,至少是愛國的吧。一生伴虎有餘辛,扭曲了自己的真麵目。
水中石 回複 悄悄話 周恩來是為奸臣, 出賣了大量的國土, 簽了免去日本戰爭賠款。 溫家寶就不多說了, 當代貪腐之最。 不過, 南開確實出了好的科學家。 那那三位經濟學家在誤導中國, 眾人是敢怒不敢言啦。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