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強哉矯(胡適,1891~1962)
“爭你們自己的人格,便是為國家爭人格!” 胡適
十一世紀波斯學者Omar Khayyam的Rubaiyat《魯拜集》,最流行的英譯本是由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Edward FitzGerald譯寫的,由波斯文、拉丁文、再到英文,實在很難說,到底還剩下幾分原義?或更多的竟是譯者的再創作?
1920 年,任教於北大的胡適,譯《魯拜集》的一段,送給即將赴美國留學的羅家倫。胡適以《希望》為此詩命題:
“要是天公換了卿與我,
該把這胡塗的世界一齊都打破。
再磨再煉再調和,
好依著你我的安排, 把世界重新造過。”
這一段的英語本譯文是:Ah Love! could thou and I with Fate conspire To grasp this sorry Scheme of Things entire, Would not we shatter it to bits -- and then Re-mould it nearer to the Heart's Desire!”
(按,物理學家黃克孫所作的《魯拜集》節譯本,將這一則四行詩衍譯成:
“ 夢遊昨夜到天池,
欲借神明劍一枝,
斬碎三千愁世界,
從頭收拾舊須彌。” 此譯文,較之英譯本文,可說已是另行創作了。
1917年北大的入學考,胡適批閱到羅家倫的作文試卷,給了滿分;羅家倫的數學是零分,蔡元培同意破例錄取之。1919年五月四日,羅家倫做為學生運動的代表撰寫《北京學界全體宣言》,其中說: “外爭主權,內除國賊,中國存亡,就在此一舉了 !今與全國同胞立兩個信條道: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斷送!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而不可以低頭!” 這些語句,將五四運動的浪潮,推向了全中國。
1953 年元月 10 日,羅家倫在台灣發表新詩〈送給適之先生〉,其中一段:
”你永遠說你心上要說的話,
可是你永不給人家困惱;
因為你任何的批評,
裏麵帶著無限的同情。
人家說你「和易近人」,
可是在正義和主張上
你卻能和人爭。
請你不要罵我用古文的濫調,
真是:和而不同強哉矯!”
一九五七年,朱家驊被蔣介石所逼辭去中央研究院院長,胡適原本無意接任,但擔心張其昀(國民黨中央委員)可能接任,為了故友「蔡元培、丁文江、傅斯年的遺業」不致為國民黨所掌控,胡適隻好接任。餘英時以為,胡適此舉是守住了「自由主義派學人的唯一學術事業」。
一九九八年,為了修好美中關係,柯林頓總統訪中,在北京大學的一場演說有做電視實況轉播,他的寫作班子在講稿中引用了胡適的名言:
“爭你們個人的自由,便是為國家爭自由!
爭你們自己的人格,便是為國家爭人格!”
這是相隔半世紀後,胡適這個名前綴次以一正麵形象,公開的回到北大和中國大陸。 然而,胡適這段話的下一句“自由平等的國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來的!” 仍被省略去了。
2010年5月,北大中文係以百年係慶的名義,係主任陳平原請係友黃怒波捐資設立“胡適人文講座”,請來哈佛大學的宇文所安(Stephen Owen)為首講人。陳平原事先在中華讀書報,發表了《講座為何是胡適?》,他說:“硬要說以胡適命名此講座乃別有幽懷,也並非毫無道理。作為北大人,我對適之先生有一種歉疚感。翻閱上世紀50年代三聯書店出版的八輯《胡適思想批判》,不難明白當年的批胡,重頭戲多由北大人主唱。” 就這樣以講座之名, 胡適回到了北京大學。(作者:陳健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