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息斯時無管仲(俞樾,1821~1907 )
“未見長材能逐鹿,空教大道歎亡羊。” 俞樾
俞樾,字蔭甫,浙江德清人,晚號曲園居士。道光三十年(1850)為大比之年,俞樾在殿試時,以“花落春仍在,天時尚豔陽。”一詩博得主考官曾國藩的讚賞,評為一等第一。俞樾先任翰林院編修,1855年出任河南學政。俞樾在赴開封途中有詩:“男兒駟馬尋常事,每把題橋笑長卿。”笑談當年司馬相如題寫“大丈夫不乘駟馬車,不複過此橋。”的故事,表達自己此時的快意。不料他人生即將有大轉折。
在河南學政任內,舉行歲科考試。俞樾出的試題截搭題:〈君夫人陽貨欲〉,由《論語·季氏篇》中“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之句和《論語·陽貨章》中“陽貨欲見孔子” 兩句隔篇截搭拚湊而成。此種試題題意被認為是大逆不道,被禦史曹登庸劾奏“試題割裂經義”。
鹹豐帝下諭旨:“學政為士林表率,製義代聖賢立言,文理之醇疵,足覘人品之正邪。若命題既上下割裂,甚至不成句讀,又安能闡發聖賢義理耶?!此於士習文風,大有關係。嗣後各省學政考試出題,即防剿襲舊章,間用截搭,亦需句讀分明,斷不可如俞樾之文義難通,幾於戲侮聖言,自取咎戾,將此通知之”。將俞樾革職,譴回原籍,永不敘用。
俞樾此後以教書授徒維生,受聘為蘇州紫陽書院山長,開始其“故紙堆中自策勲,閉戶研經春複秋” 的生涯。俞樾著有《諸經評議》、《諸子評議》、《古書疑義疏證》等,是晚清中國經學的重鎮。俞樾移居蘇州,在蘇州購地建宅,題名曲園作為起居、著述之處。俞樾自謂:取老子“曲則全”之意。。此後,往返於蘇杭之間,門下才人輩出,有吳大澄、章太炎、吳昌碩等人。
俞樾畢生致力於經學,也重視詩詞、小說、戲曲等文學資料,強調其教化作用。所撰各書,總稱《春在堂全書》,共二百五十卷。俞樾為清代楹聯兩大家。俞樾一生作聯上萬。有《楹聯錄存》成書。一些對聯如:
“古人所重在大節;君子於學無常師。”
“無以為寶,惟善以為寶,則財恒足矣;
義然後取,人不厭其取,又從而招之。”(集《四書》題財神廟)
“德成言乃立;義在利斯長。”
”維以經史為樂;時有山澤之思。”
俞樾撰挽曾國藩聯:
“是名宰相,是真將軍,當代郭汾陽,到此頓驚梁木壞;
為天下悲,為後學惜,傷心宋公序,從今誰誦落花詩。”
並說:“餘受知文正最深。庚戊進士覆試,公充閱卷官,以餘詩有〈花落春仍在〉句,期許甚大。餘以春在名堂,識感亦識愧也。山頹木壞,吾將安仰?於挽聯仍及此意,追惟昔歟?曷勝泫然。”
對自己的一生評價,俞樾有一自挽聯:
“生無補乎時,死無損乎數,辛辛苦苦,著成五百卷書,流播四方,是亦足矣;
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浩浩落落,曆數八十年事,放懷一笑,吾其歸乎。”
俞樾主講詁經精舍三十餘年,門主中舉人者有百人以上,可說是望重士林。1907年有詩:“已愁禹跡淹將盡,更恐秦坑焰又騰。省刑薄稅信能行,堅甲利兵非所畏。孟氏遺書深有味,一言反本無辭費。未見長材能逐鹿,空教大道歎亡羊。守先待後百年事,會有慶元極盛時。” 西風東漸令他憂心不止,但相信自己的學問中有救國富民之道,期望在文化傳承上能發揮守先待後的作用。
俞曲園逝世之後有臨終預言詩《病中囈語》流傳:
“曆觀成敗與興衰,福有根由禍有基-------
大邦齊晉小邦滕,各自封疆各自爭。
郡縣窮時封建起,秦皇已廢又重興。
幾家玉帛幾家戎,又是春秋戰國風。
太息斯時無管仲,茫茫殺氣幾時終?
觸鬥相爭年複年,天心仁愛亦垂憐。------------
張弛由來道似弓,聊將數語示兒童。
悠悠二百餘年事,都入衰翁一夢中。”
有人疑此詩是偽作。1932 年,陳寅恪應俞曲園之孫俞平伯所請,為此詩作了跋語。陳寅恪說:“此詩之作,在舊朝德宗皇帝庚子辛醜之歲,蓋今日神州之世局,三十年前已成定而不可移易。當時中智之士莫不惴惴然睹大禍之將屆,況先生為一代儒林宗碩,湛思而通識之人,值其氣機觸會,探演微隱以示來者,宜所言多中,複何奇之有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