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匪一亂禍滔天(八國聯軍,1900 )
“隻有癡人劉老鐵,斷磚殘瓦拾將來。” 劉鶚
戊戌政變之後,慈禧起了廢光緒帝另立端王(載漪)之子溥儁為帝的念頭,溥儁生母為慈禧太後內侄女,但遭到大臣們和外國公使群的反對。兩江總督劉坤一進言:”君臣之分已定,中外之口宜防。” 慈禧隻好先將溥儁立為大阿哥。載漪寄恨外人之幹擾,於是引義和團入京,殺洋人,毀使館。
義和團殺害外交官、圍攻使館區的行為為列強提供了發兵的借口。八國聯軍於1900年攻入北京,慈禧帶著光緒帝逃往西安。時任兩廣總督的李鴻章與兩江的劉坤一、湖廣的張之洞等協議東南互保。盛宣懷致電李鴻章:” 北事不久必大壞,留東南三大帥以救社稷蒼生,似非從權不可。若一拘泥,不僅東南同毀,挽回全局即難。”之後,李鴻章又受命北上收拾殘局。
恭親王同李鴻章一起再出來和洋人周旋,於次年1901年,與俄、英、美、日、德、法、意、奧、比、西、十一國簽訂了《辛醜條約》,邵孟有詩《辛醜約》記之:”拳匪一亂禍滔天,聯軍八國蹂幽燕。”
劉鶚(1857—1909) 在《道在瓦甓》詩中亦言:
“庚子長虹夜竟天,香灰血水滿幽燕;幾聲炮火京城陷!聞說端王失重權。
東華門外榷場開,無數英雄盡發財;隻有癡人劉老鐵,斷磚殘瓦拾將來。------“
端王失重權,指因起釁的責任,端王載漪父子均被廢黜。榷場,指捐局。當時清政府為籌措經費,在北京東華門設立捐局,賣官鬻爵。
1901年,陳三立在金陵作了《書感》:。
“八駿西遊問劫灰,關河中斷有餘哀。更聞謝敵誅晁錯,盡覺求賢始郭隗。
補袞經綸留草昧,幹霄芽蘖滿蒿萊。飄零舊日巢堂燕,猶盼花時啄蕊回。”
此詩用典甚多,曆來的批注者,有不同說法。大致而言:八駿西遊,指慈禧、光緒逃往西安。劫灰,表示戰亂後的遺跡。關河中斷,指山河破碎。
晁錯,西漢政治家。因向景帝進《削藩策》而被藩王所忌,諸王借口“誅晁錯,清君側”,興兵叛亂。在內外壓力下,景帝將晁錯處斬。在此詩中,晁錯指許景澄。許景澄(1845—1900),浙江嘉興人,晚清第一代駐外公使,曾出使法、德、意、荷、俄、奧等國,直到光緒二十四年才回國進總理衙門。義和團興起時,許力阻義和團入京。
許景澄與袁昶聯銜劾大臣信崇邪術、誤國殃民,說:“拳匪肇亂,甫經月餘,神京震動,四海響應,兵連禍結,牽製掣全球,為千古未有之奇事,必釀成千古未有之奇災。竟有身為大員,謬視為義民,不肯以匪目之,不特為各國所仇,且為各國所笑。彼以‘扶清滅洋’號召,前山東撫臣毓賢養癰於先,直隸總督裕祿禮迎於後。朝廷方與各國講信修睦,忽創滅洋之說,是謂橫挑邊釁,以天下為兒戲。”
許景澄又在禦前會反對依靠拳民對外宣戰,冒死上書說:”攻殺使臣,中外皆無成案。”慈禧以” 平日辦理洋務,各存私心,每遇召見時,任意妄奏,莠言亂政,且語多離間。”的罪名,將許景澄斬首於北京菜市口。
郭隗,戰國時縱橫家,在此指康有為。袞,皇帝的龍袍。補袞經綸留草昧,是說陳氏父子在湖南的新政,也因維新變法的失敗而化為烏有。幹霄芽蘖,指義和團。舊日巢堂燕,指舊日大臣。猶盼花時啄蕊回,指庚子之難後,期盼對時局能再有所挽回。
《辛醜條約》規定:北京的大使館區內中國人不得居住,各國可以派兵保護。外國可以在北京至山海關之間駐紮軍隊,中國的國防和民族自尊心都受到創傷,也埋下日本進犯華北之禍根。端王載漪、輔國公載瀾被流放新疆。山西巡撫毓賢,被即行正法。吏部侍郎許景澄、太常寺卿袁昶,則於死後被褒獎。
義和團事件造成華北大亂,袁世凱急赴濟南到任山東巡撫,鐵腕鎮壓,立下汗馬功勞。庚子賠款也造成整個大清的經濟窘迫。“因賠款而有借款;因賠款借款而鹽、關兩稅皆握於外人之手;因兩稅關係而百凡設施悉受牽製。”大清帝國又一步步走向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