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謀不用事不已(陳寶箴,1831~1900 )
“漫言管樂平生誌,已負巢由自在身。” 陳寶箴
陳寶箴,字右銘,江西義寧人, 21歲鄉試中舉人,隨父辦鄉團抵禦太平軍。1860年,離家進京參加會試未中,便滯留北京,打算再參下一科會試。他在京期間,正逢英法聯軍攻陷京津焚燒圓明園之時。
1862年,陳寶箴至安慶拜謁時任兩江總督的曾國藩,曾氏讚為”海內奇士”,陳寶箴返江西後加入席寶田軍。當時沈葆楨因軍餉事與曾國藩、席寶田不和,寶箴居中疏解,曾國藩因此集蘇軾詩句贈陳寶箴:”萬戶春風為子壽;半瓶濁酒待君溫” 以示尊重。1864年(同治3年)湘軍攻陷南京城,太平天國幼主洪天貴福出逃,寶箴獻策席寶田,派兵埋伏,擒獲太平天國幼主洪天貴福和大臣洪仁玕。
曾國藩另有對聯贈陳寶箴,推崇其氣魄人品:
“議事有陳同甫氣;所居在黃山穀鄉。”
陳同甫(1143~1194),南宋思想家、文學家。字同甫,原名汝能,後改名陳亮,人稱龍川先生。有“推倒一世之智勇,開拓萬古之心胸。”之名句。黃山穀,黃庭堅(1045~1105),號山穀道人,江西修水縣人,北宋知名詩人、書法家。
陳寶箴曾在自己的衙署撰貼對聯,表達其為官治事之道:
“執法在持平,隻權衡輕重低昂,無所謂用寬用猛;
問心期自慊,不計較毀譽得失,乃能求公是公非。”
1895年9月,陳寶箴升任湖南巡撫,其子陳三立(1853-1937),也回湖南隨父襄助納士招賢。陳寶箴在湖南積極推行新政,羅致和保薦過多位維新人士,如黃遵憲、譚嗣同、梁啟超、楊銳、劉光第、林旭等。譚嗣同有題時務學堂對聯“攬湖海英雄為維時局,勖沅湘子弟共讚中興。” 時務學堂的壽命甚短,卻養成一些有為的青年 。蔡鍔就是入了時務學堂成為譚嗣同、梁啟超的學生。
梁啟超日後在《譚嗣同傳》說“於是湖南倡辦之事,若內河小輪船也,商辦礦務也,湘粵鐵路也,時務學堂也,武備學堂也,保衛局也,南學會也,皆君所倡論擘畫者,而以南學會最為盛業。設會之意,將合南部諸省誌士,聯為一氣,相與講愛國之理,求救亡之法,而先從湖南一省辦起,蓋實兼學會與地方議會之規模焉。”
百日維新失敗,因楊銳、劉光第、譚嗣同都是陳寶箴所薦,陳三立也參預新政, 清政府下詔“湖南巡撫陳寶箴,以封疆大吏,濫保匪人,實屬有負委任,陳寶箴著即行革職,永不敘用。伊子吏部主事陳三立,招引奸邪,著一並革職。”
後來,陳三立在《巡撫先府君行狀》中寫道:
“營一隅為天下倡,立富強根基,足備非常之變,亦使國家他日有所憑恃。故聞得湖南,獨竊喜自慰。…… ……,康梁難作,皇太後訓政,彈章遂蜂起。會朝廷所誅四章京,而府君所薦楊銳、劉光第在其列,詔坐府君濫保匪人,遂斥廢。既去官,言者中傷周內猶不絕,於是府君所立法次第寢罷,凡累年所腐心焦思、廢眠忘餐、艱苦曲折經營締造者蕩然俱盡。”痛心父子倆的一切努力都化為烏有。
陳寶箴罷官回鄉,又被慈禧下詔賜死。因家遭巨變,陳三立做了許多哀痛之詩,以“憑欄一片風雲意,來做神州袖手人。”流傳最廣。陳家姻親俞明震有詩“知否匡廬煙霧裏,有人袖手看神州。” “便擬從容理歸棹,從君袖手看神州。”同是戊戌變法受難人的梁啟超也有詩:“如何一片風雲意,竟做神州袖手人。” “風波舊憶橫身過,世事今歸袖手看。” 袖手看神州,不僅是義寧陳氏家族隱痛之語,也是近代中國愛國誌士的傷心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