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東龍泣艦沈波(甲午戰爭,1894 )
“故林好在煩珍護,莫再飄搖斷送休。” 陳寶琛
1866年6月,閩浙總督左宗棠上疏朝廷,建言設廠造船建設海軍。清廷批準在馬尾設置“總理船政事務衙門”,任命沈葆楨為船政大臣。左、沈從歐洲引進技術、設備和工程人員,創辦了船政學堂。1875年開始,又分批選拔學生出洋留學,嚴複、鄧世昌、薩鎮冰等是。
1875年5月,清政府令李鴻章創設北洋水師。1885年,福建巡撫丁日昌上奏說“不數年東洋兵釁必開”,並指出“日本傾國之力購造數號鐵甲船,技癢欲試。即使日本能受羈縻,而二三年內不南犯台灣,必將北圖高麗。我若不亟謀自強,將一波未平而一波又起,殊屬應接不暇。雖兵釁不可輕開,而橫逆殊難啞受。惟有設法籌款項。速購鐵艦、水雷,以及一切有用軍火,並預籌駛船之將、用器之人。詩雲:未雨綢繆,何況既陰既雨乎!”
1894年7月,“燎原星火細,肇釁自朝鮮”的甲午戰爭爆發,清軍大敗。統帥丁汝昌率舟師進入劉公島,豎白旗乞降,旋自盡。後人歎息“海軍二十年,頃刻歸淹沒。”清政府被迫簽訂中日《馬關條約》,把遼東半島、台灣割讓與日本。沙俄為了自身利益,夥同德、法兩國,共同對日施壓,演出了“三國幹涉還遼”。但中國又多賠了三千萬兩白銀。
中日議和之後,陳寶琛作《感春四首》,其一:
“阿母歎娛眾女狂。十年養就滿庭芳。誰知綠怨紅啼景,便在鶯歌燕舞場。
處處鳳樓勞剪彩,聲聲羯鼓促傳觴。可憐買盡西園醉,贏得嘉辰一斷腸。”
說慈禧太後移海軍經費用於興建頤和園享樂之事。這一年原是慈禧的六旬壽辰,當大慶賀,以戰事敗而作罷。十年養就滿庭芳,指由創設北洋水師至甲午戰敗計十年。贏得嘉辰一斷腸,指慈禧的六十大壽無歡可慶。
其四:「北勝南強較去留,淚波直注海東頭。槐柯夢短殊多事,
花檻春移不自由。從此路迷漁父棹,可無人墜石家樓?故林好在煩珍護,莫再飄搖斷送休。」首聯言俄、德、法三國平涉還遼,而台灣終究割讓而;第三句“槐柯夢短”言台灣自立民主國,僅數日而已;第四句說,李鴻章的長子李經方充任割台的代表,不敢上岸,在艦中定約簽字。最後兩句說,要珍惜祖宗家業,不可再斷送掉。
陳寶琛 (1848--1935),字伯潛,號弢庵,福建閩侯人。曾任翰林院侍講學士、江西學政。後因受牽連,降級處分,回福建興辦教育。陳寶琛有題書福建東文學堂對聯:“化民成俗其必由學;溫故知新可以為師。”
宣統元年(1909),高齡七十多歲的陳寶琛奉召入京,擔任末代皇帝溥儀的老師。清帝遜位,寶琛追隨溥儀,1925年,溥儀被馮玉祥趕出宮,陳寶琛亦移居天津隨侍。1931年,溥儀決意複辟,密赴東北。陳寶琛趕赴旅順勸阻,溥儀不從,日本派人挾持其返天津。1932年,溥儀在日本扶持下成立偽滿洲國。陳寶琛專程赴長春,試圖勸阻溥儀當日本侵略者的傀儡。1935年,陳寶琛病逝於天津,有《滄趣樓詩文集》行世。
九一八事變之後,陳寶琛有對聯:
“日暮何堪途更遠;中幹其奈外猶強。”
上句用《史記》伍子胥的典故:“吾日暮途遠,吾故倒行而逆施之”。諷日本侵華,是日暮途窮之舉。”下句用《左傳》〈晉慶鄭止乘小駟對〉的典故:““古者,大事必乘其產,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安其教訓而服習其道,唯所納之,無不如誌。今乘異產以從戎事,及懼而變,將與人易亂,氣狡獖,陰血周作,張脈僨興,外強中幹,進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 說秦、晉兩國交戰,晉惠公要用鄭國所獻的馬以駕車出戰。大臣慶鄭勸說:“自古以來,打仗都要用本國的好馬,因其土生土長,熟悉道路,聽從使喚。用外國的馬,不易駕馭 ,一遇到意外,就會驚荒失控。這種馬外強中幹,實不堪用。”晉惠公不聽勸說。戰鼓一催,晉國的車馬便亂成一團, 陷入泥濘之中,進退不得。遂大敗,晉惠公也被秦軍活捉。陳寶琛以外強中幹的典故出處,來暗示,滿洲國做為日本的傀儡,有如“今乘異產以從戎事”,終將演變成進退不可的局麵。
陳寶琛有自挽聯:“冰淵晚節期無忝;桑海餘生會有涯。”雖忠於清室,但苦勸溥儀勿做日本侵略者的傀儡,在艱困如寒冰深淵的環境下堅持其晚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