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最是中東局(黎庶昌,1837~1898 )
“蜂蠆有毒, 未可以其小而忽之。” 黎庶昌
黎庶昌(1837~1898),字蓴齋,自署黔男子,貴州遵義人。同治元年(1862年),慈禧太後下詔求言。黎庶昌上《萬言書》,得到賞識,朝廷降旨:”黎庶昌以知縣補用,交曾國藩江南大營差遣。”黎庶昌追隨曾國藩之後,深得信任。其後黎庶昌編輯《曾文正公全集》,並撰寫了《曾文正公年譜》。
1876年11月,郭嵩燾首任駐英公使,調黎庶昌任三等參讚,出使歐洲。自此,黎庶昌先後擔任中國駐英、法、德、西等國參讚,遊曆西歐各國,撰成《西洋雜誌》一書。
1881年至1890年之間,除因母喪回國守孝三年之外,黎庶昌兩度出使日本,日本研治漢學的學者景仰其道德、文章,以能結識為榮,紛將詩文集請黎庶昌審正,賜序。在隨員楊守敬的協助下,黎庶昌不惜重金搜求許多在中國早已散逸而流傳在日本的唐、宋、元珍本秘籍,輯成《古逸叢書》,囑楊守敬專責校勘督印百部,悉運回國。近代藏書家葉昌熾(1849-1917),在《藏書紀事詩》對之推崇備至,說“哀然巨軼,摹勒精審,毫發不爽。初印皆用日本皮紙,潔白如玉,墨如點漆,醉心悅目。”
黎庶昌駐日期間,與日本友人時有詩酒之會,曾唱和在東京上野的精養齋,黎庶昌吟詩:“重陽佳節古今同,異地渾忘在客中。招致一時名下士,仰希千載古人風。”日人向山榮有詩:“山川雖異域,政俗本同軌。輔車實相依,慎勿忽唇齒。凡我同盟人,有如此江水。” 另中村正直有詩:“為是使君敦友愛,能令名士伴留連。” 甚為友好。
至1890年,黎庶昌公使任滿之年。故交舊友紛贈詩話別,中村正直賦詩:“兩邦宿好文為友,滿座半酣花是媒”。宮島誠一郎:“兩國持節駐扶桑,幾度登高把酒觴。招我交歡如一日,恨君留別在重陽。”臨近歸國之期,宮島誠一郎又在養浩堂宴請,中日雙方即席聯句吟詩:
“關心最是中東局,(黎庶昌)
交膝好應懷抱開,(子爵,穀幹城)
滿座英雄皆老輩,(公使館翻譯,陶大均)
十年籌策樂將來。”(宮島誠一郎)
黎庶昌詩中時以中日和睦為念:“大局自關吾輩事,好懷須向素心開”。“求友嚶鳴爭出穀,等閑鷗鷺漫驚猜。”其中“求友嚶鳴”是形容中日友好,以“鷗鷺”喻歐洲與俄國。
宮島誠一郎並贈予日本刀劍一把兼賦詩:
“贈君刀不三尺長,------
與君此別那尋常,唯須一言中心藏,
即今東洋勢方急,隻手誰挽狂瀾狂?
鄂羅何物尤猖獗,駸駸蠶食侔貪狼,
危哉朝鮮難獨立,北門鎖鑰嚴慎防。
------琉球眇眇小島耳,呼藩稱縣固無妨,
由來甌脫不爭可,縱彼屬我又何妨?
------好此短刀經百煉,嗬護君身長堅剛。”
宮島誠一郎,是明治初期活躍於第一線的政治人物,並主導” 興亞會” 。日本並吞琉球、朝鮮的圖謀,兼及防堵沙俄之心,都暴露於其詩中。
長年伴他出使異國的如夫人趙氏在離日回鄉的途中不幸病故,扶棺而歸的黎庶昌有詩記之:”碧海青天一暮蟬,蛻痕如夢亦如煙 。” 他的晚年隨著衰敗的清帝國逐步走向悲涼的境況。
1891年,黎庶昌出任川東兵備道員,在重慶創設川東洋務學堂,教授“中文、英文、算學”三科。親自授課,又選拔優秀學生赴倫敦留學,開西南學子留學之先例。黎庶昌曾以”蜂蠆有毒, 未可以其小而忽之。”,提醒國人勿輕忽來自日本的威脅。甲午戰爭之時,黎庶昌每聞清軍敗訊,常痛哭而致神誌恍惚。
黎庶昌故居位於貴州省遵義縣新舟禹門,當地人稱之為“欽使第”。黎氏世居遵義樂安江畔的沙灘村落,以耕讀為業。遵義位於貴州北部,地處川黔之間,古稱夜郎國,為富庶之地。1992年,詩人邵燕祥有《謁黎庶昌故居八首》之作,其六曰:
“敗耗頻來涕淚零,櫻花枝上記嚶鳴。眈眈日本蓄謀久,遂使先生目不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