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詩卷

放眼古今,遊心書海。
個人資料
正文

夷氛又報騰津門(火燒圓明園,1860)

(2014-11-17 17:37:30) 下一個

夷氛又報騰津門(火燒圓明園,1860)

猛拍欄杆思往事,一場春夢不分明            恭親王奕訢

 

清廷祖製,皇位傳承,立賢不立長。道光帝有九個兒子,道光三十年(1850)宣宗遺詔封皇六子奕欣為親王,皇四子奕詝立為皇太子。奕詝,即鹹豐帝。奕訢1832-1898),在1853年到1855年之間擔任領班軍機大臣。1856年(鹹豐六年),英國利用“亞羅號事件”挑起第二次鴉片戰爭。1858年,英、法聯軍侵入天津城郊,迫使清政府簽訂《天津條約》。1860(鹹豐十年)英、法等國,又以到北京換約為名,擴大戰爭,占領天津。

10,英法聯軍兵臨北京城,製造了震驚中外的「火燒圓明園」事件。當時,莫友芝(1811~1871) 在京,作〈有感〉:

海腥吹入漢宮牆,無複門關亦可傷。雜種古來憂社稷,深仁今日太包荒。

羽林說衛存文物,車駕巡秋冒雪霜。臥榻事殊南越遠,可容鱗介溷冠裳。

       海腥吹入:外族侵入。無複門關亦可傷:指侵略者長驅直入,無由阻攔。雜種:指外族。深仁今日太包荒,深仁:深厚的仁德;包荒:度量寬大;此句是對清政府無能為力應付外悔的反諷。

    羽林:禁軍,保衛京城或宮廷的軍隊。說衛:猶留守。存:保存。 車駕巡秋:指鹹豐逃往熱河。鹹豐曾發上喻:將以巡幸之備,作為親征之舉。結果卻逃到熱河去了。五、六句是反諷此事。莫友芝是西南碩儒,終生未仕。1847年,莫友芝與曾國藩邂逅於北京琉璃廠書肆,結為至交。日後,曾國藩有挽聯悼莫友芝:“京華一見便傾心,當時書肆訂交,早欽宿學;江表十年常聚首,今日酒樽和淚,來吊詩人。”

鹹豐皇帝帶著後妃、皇子,逃到熱河行宮。恭親王奕訢被任命為欽差大臣,留守北京,主持和議,簽訂了《北京條約》。1861年,鹹豐帝過世,遺命肅順等八人為顧命大臣。兩宮太後回到北京之後,與奕欣叔嫂連手,誅殺肅順,史稱辛酉政變。奕訢被授予議政王之銜,開始了兩宮太後垂簾聽政,奕訢輔政的體製。奕欣打破「滿漢分畛」,重用漢臣,奏請兩宮太後委任曾國藩以兩江總督身份節製江南四省軍務。

 

  鹹豐十一年(1861年),奕訢同文祥、桂良一起上呈《統籌夷務全局酌擬章程六條折》,提出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總理衙門的成立,是外交史的一大步,主導其後的洋務運動奕訢任領班總理衙門大臣,又在軍機處擔任領班大臣,又兼宗人府宗令,權傾一時。同治年間,時人對朝廷的主要勢力,有“帝師、王佐、鬼使、神差”的說法。當時洋務派掌握實權。洋務派的大本營,即是總理衙門,也稱總署,主持外交事務,卻被稱為鬼使。主要有恭親王、桂良、文祥、李鴻章。恭親王因排行老六、也被守舊派議為鬼子六。帝師,指同治皇帝的老師,大學士和一幫守舊大臣;王佐,指軍機處,也是恭親王領班;神差,指神機營,掌管軍隊,以醇親王為首。

 

慈禧太後,通過娘家親戚的婚姻安排,及一連串交錯的繼嗣安排,大大強固了其權利布局。其妹妹嫁給醇親王奕譞,同治死後,慈禧太後將自己的親外甥、醇親王之子載湉過繼為鹹豐之子,即光緒皇帝。慈禧的弟弟桂祥的三個女兒,分別嫁給了鎮國公載澤、光緒皇帝、惇親王奕誴的次子載漪。慈禧又下令載漪過繼給無子嗣的瑞郡王奕誌,承襲了端郡王的爵位。桂祥的二女兒,即日後的隆裕太後。

1864年,太平天國亡。恭親王逐漸遭慈禧太後猜忌,同治四年(1865),編修蔡壽祺彈劾奕欣,說他攬權徇私,太後命令查辦, 結果是:恭親王從議政以來,妄自尊大,諸多狂傲,倚仗爵高權重,目無君上本日恭親王因謝恩召見,伏地痛哭,無以自容;當經麵加訓誡,該王深自引咎,頗知愧悔,------況恭親王為親信重臣,才堪佐理,朝廷相待,豈肯初終易轍,轉令其自耽安逸耶?恭親王著仍在軍機大臣上行走,毋庸複議議政王名目,以示裁抑!其勿忘此日愧悔之心,益矢靖共,力圖報效。

 

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失利,清軍在越南喪師失地,奕訢帶領的軍機處和戰失策,進退失據。左庶子盛昱上奏《疆事敗壞請將軍機大臣交部嚴議》。慈禧藉此將整個軍機處一起開缺革職,恭親王被免去一切差使,史稱甲申易樞

奕訢從此閑賦近十年,隻能寄情於園林和唐詩,他集唐人詩句寫成《萃錦吟》千餘首,如致前軍機大臣寶鋆的詩:

    紙窗燈焰照殘更,半硯冷雲吟未成;往事豈堪容易想, 光陰催老苦無情。

      風會遠思悠悠晚,月掛虛宮靄靄明;千古是非輸蝶夢, 到頭難與運相爭。

這八句分別出自:齊己《荊渚偶作》, 殷文圭《江南秋日》,李《定風波》,白居易《題酒甕呈夢得》,高蟾《秋日北固晚望二首》,陸龜蒙《江城夜泊》,崔塗《金陵晚眺》,徐夤《龍蟄二首》。

1894年,甲午戰爭之後,奕訢才再度被起用,至1898年,死於戊戌政變之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