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五湖以北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聖索菲亞大教堂,藍色清真寺和地下水宮 - 千年故都伊斯坦布爾

(2024-11-28 10:56:43) 下一個

 

一個古城,必須要有古建築,而一個偉大的古城,則必須要有偉大的古建築。埃及的開羅有金字塔,意大利的羅馬有萬神殿和鬥獸場,而支撐起伊斯坦布爾這座古城的偉大建築則是聖索菲亞大教堂。

聖索菲亞位列偉大的建築,既是因為悠久的曆史,也是因為宏大而獨特的結構。公元532年,東羅馬拜占庭的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在平息了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尼卡騷亂後,決定在騷亂毀壞的大教堂原址上重建一座更加宏偉的大教堂。查士丁尼的想法是,新的大教堂要以羅馬建成於公元125年的萬神殿為藍本,但又要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為此他聘請了力學家建築師米利都的伊西多爾及數學家特拉勒斯的安提莫斯共同主持這一工程。

工程進度堪稱神速,五年之後的公元537年12月27日,大教堂落成並成為東正教君士坦丁堡牧首大教堂。但是十來年之後,公元553年及557年前後兩次大地震毀壞了大教堂的大穹頂。此時原來的建築師伊西多爾已經離世,其侄子伊西多拉受聘重建大穹頂。伊西多拉總結了以前的經驗,穹頂增高6.27米後成為完美的半球形,穹頂底座因此隻存在垂直方向的受力。修重工程前後持續了五年,公元562年12日23日大教堂舉行了重新落成典禮。此後至今一千四百多年,大教堂曆經數次大地震而巍然聳立,堪稱力學和建築曆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跡。

聖索菲亞大教堂借鑒了羅馬萬神殿的圓頂設計,但又有獨特的創新。萬神殿穹頂呈半球形,而底座是圓柱形立牆,穹頂底麵和立牆頂部可以做到無縫連接。而聖索菲亞也有半球形穹頂,但底座卻是四個大小相同的立拱圍成的四邊形。穹頂的底麵是水平方向的圓形,而四個立拱則是垂直方向的圓弧,穹頂隻和立拱頂點有接觸。穹頂底麵和相鄰兩個立拱之間的三角形曲麵,數學上極為複雜,但當年的設計者解出了答案並且完成了施工,可見當年科技的高度了。

聖索菲亞大教堂屹立千年而不毀損,建築方法是另一個因素。大教堂和穹頂初看隻是普通的磚石結構,但其實和現在的磚石結構很不一樣。現代的磚石結構中磚石是主要材料,磚與磚之間的泥灰很簿,隻起粘結的作用。而聖索菲亞的立牆和穹頂,磚塊很薄很長,之間石灰和砂粒形成的混凝土遠厚於磚塊。所以嚴格的說,聖索菲亞立牆和穹頂不是磚石結構,而是磚塊增強的混凝土質地,整體性特別好,所以才曆經千年而巍然聳立。

聖索菲亞大教堂是古代建築奇跡,其盛名早已仰慕很多年了,但直到現在才得以親臨其境。早晨起來後,我們倆人的第一個念頭就是趕在太陽出來之前去大教堂,要親眼見證教堂朝日輝映的美景。看穀歌地圖,聖索菲聖大教堂在東南方向。途中路過一道城牆的入口,值崗的門衛告知說是托普卡帕老皇宮過去花園的正門。花園正門過去不遠有一條上坡的小巷,坡上小巷外麵左邊是老皇宮正門,右邊即是大教堂。時值早晨七點過,還沒到老皇宮及大教堂開門的時間,售票處也還沒開始售票。

我們繼續往南,看穀歌地圖,聖索菲亞大教堂和南邊的藍色清真寺之間有一個廣場,很寬大,應該可以看到大教堂的全貌。廣場上的視野沒讓我們失望,宏偉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從東到西全一覽無餘。東邊金色的朝陽跨越廣闊的空間,投射到大教堂和周圍的林木上,光線所及,原本的色彩上再添上了一抹熠熠的金輝。當然我們也沒錯過這一美好的光景,拿著手機橫幅豎幅,從不同的角度記錄下了朝陽中的聖索菲亞大教堂。

 

然後我們回酒店吃早餐,等我們再問到大教堂的入口時已經上午9點半還過了。入口前早已排成了長隊,有幾十米長,無奈,隻有跟著排了。幸好速度還算很快,半個多小時後我們就進了索菲亞大教堂。也不知是何緣由,沒讓我們進底層主廳,隻能上二樓。主層當時也沒人,也沒看見人做祈禱,但卻不讓進裏去,是這次的一個遺憾。

 

其實二樓柱廊這種設計很獨特,左右兩側和大殿後方三麵環繞,世界上其它大教堂也少見。進了教堂裏麵,大教堂的設計看得清楚多了。教堂大廳正中最高處是一個巨大的圓形穹頂,穹頂底座一圈是41個窗戶,既是釆光,又可以減輕穹頂重量。大廳呈正方形,四邊是巨大立拱支承著中央的巨形穹頂。支拱下麵牆體的設計也頗俱巧思,東西端頂部是半圓拱,半圓拱下部又是三個小的半圓拱,看著很優美。南北兩麵則是半圓形的牆,牆上開著大小不同的半圓窗,既整齊又富於變化。

教堂底層和二樓的圓拱形柱廊,立柱和牆麵都是紫色的大理石,頗有一種皇家的氣派。上麵的半圓拱在拜占庭時期,曾經裝飾著用彩色馬賽克拚成的各種聖像。公元1453年君士坦丁堡論淪陷後,新的統治者穆罕默德二世不僅將城市改名,同時也把大教堂改成了他的皇家清真寺。按照穆斯林的戒律,清真寺裏不能出現偶像,之前教堂裏的那些馬賽克聖像全部用牆壁塗料給覆蓋了。

上世紀初1923年10月,土耳其著名的將領凱穆爾領導成立共和國之後,聖索菲亞於1935年改為博物館,以前塗料覆蓋的馬賽克鑲拚聖像又重見天日。但現任總統埃爾多安2014年上台後,改變國父凱穆爾製定的世俗化國策,重新開始伊斯蘭化,並於2020年將當時的聖索菲亞博物館改回為清真寺。不過改為清真寺後,教堂大廳裏麵的聖像沒有像以前那樣用塗料覆蓋,而是用幾條懸垂的白布簾加以遮蓋。但上方三角曲麵的四個天使的拚畫仍舊保留著,理由是天使不是世間人物,不算是偶像。

 

二樓回廊還有幾幅馬賽克聖像可以看見,解釋是回廊不算是祈禱場所,畫像看成是牆上的裝飾,不算崇拜的偶像。幸好有這種適度的寬容,我們才有機會看到這些千年前的鑲拚聖像。一幅是聖母子,另一幅是耶穌聖像,背景金碧輝煌,全是金底的透明水晶鑲嵌而成的。

離開聖索菲亞大教堂,已經是上午11點半。站在大教堂南邊的廣場上回首北望,正午明熙的陽光之下,聖索菲亞大教堂看起來很像一座碩大的城堡。自從公元537年大教堂落成以來,曆代不少拜占庭的皇帝和奧斯曼王朝的蘇丹都想在這座宏偉的建築上留下自己的印跡。他們加建了各種附屬建築,樓上蓋樓拱上加拱,層層疊疊,所以到今天大教堂又似一座古老的城堡了。

 

 

下一步的安排,就是參觀廣場南麵的艾哈邁德蘇丹藍色清真寺。藍色清真寺是第14任奧斯曼蘇丹艾哈邁德1609年主持動工的,並於八年後的1617年落成開幕。落成後,藍色清真寺即成為艾哈邁德的禦用清真寺,上世紀土耳其共和化後大清真寺又是共和國的國家清真寺。

不過等我們從麵向西麵的入口進了清真寺的方院後,才知道正好趕上穆斯林信徒們的祈禱時間,我們這些非信徒訪客要等到下午一點以後才能入內,於是我們去附近街上打點午餐。然後等到下午一點,我們才得以進入清真寺。進入前,來訪者都要脫鞋,放在門邊指定的地方。女士的頭發也不能外露,我家太座沒有頭巾,就臨時用圍巾遮頭發。

藍色清真寺,幾個穹頂都是藍色,我以為裏麵應該也是藍色的。但入內後很出乎意料,裏麵的顏色除了淺黃就是金色,地板上鋪的也是大紅色的地毯,都和藍色不沾邊。也許這些色彩看起來富麗堂煌,但不夠深沉,和這一祈禱場所的身份不是很相配,所以觀感不是太滿意。

 

 

下午剩下的時間,就是看地下水宮 Basilica Cistern。看穀歌地圖,地下水宮就在聖索菲亞西邊,過了大街就是。我們找尋了幾個來回,最後才在街角附近看了一個像是售票處樣的平房。到近處一打聽,是水宮的出口,而入口在旁邊大街上。到入口一看,原來就是那裏呀。中午吃午餐時,我們來來回回路過了兩次。當時我們心裏一直犯疑,附近又沒明顯的景點標誌,為啥又有人排隊。排隊的年輕人多,所以我們還以為裏麵有啥子演出呢。

地下水宮,應該算伊斯坦布爾的另一個古建築奇跡。這個地下水宮有140米長,70米寬,比一個田徑場還大,可蓄存十萬噸水。水宮是查士丁尼大帝時期建的,基本上和聖索菲亞同一時期,當時地上是一座柱廊式教堂,所以這個地下水庫才得名為地下水宮。

地下水宮名為地下宮殿,而實際看起來也像是一座宮殿。裏麵有12行336根石柱,每根都有精工雕刻,98根是科林斯立柱,其餘都是多立克柱式,立柱之上是圓弧形拱頂,曆經千年而無毀損,可見設計之精巧施工之卓絕了。水宮裏麵還有兩根立柱,底座是希臘神話女妖梅杜莎的頭像雕刻。神話央說與女妖對視後,視者會石化,所以石雕頭像隻能倒放或側放。

 

 

晚上的晚餐,沒有預先商議,我們兩人都同意去聖索菲亞西邊大街上那家土耳其餐館。中午路過餐館時,那個穿著好像是中歐哪個國家的民族服裝的高個頭女子很熱情的和我們搭話,當時時間太緊,我們說晚上可以考慮。另外,裏麵還有一位身穿當地服裝包著白色頭巾的土耳其婦女正在攤薄餅,那個畫麵頗有異域風情,也是我們選這家餐館的另一個緣由。

餐館裏麵土耳其風情十足,就餐席地而坐,座位是土耳其花紋的靠墊,矮桌鋪著土耳其繡花台布,濃濃的土耳其情調。點餐時我點是土耳其牛肉燒鍋,太座她要了門口現烤的土耳其薄餅。餐館店主是一個壯壯實實的中年男子,看像貌,不像是當也土耳其人,倒有些和維吾爾人掛像。上菜時,他特的為我們攤開土豆泥,然後澆上燒牛肉。他一邊做一邊對我們說,他是特地為我們做的。感動之餘我們不知說啥好,友好的握手是最好的表達。

其實他也要感謝我們。我們進去前隻有一家食客,我們進去後又選擇了靠窗的座位,無形中增添了人氣。不少人路過時看到裏麵的我們,都住腳拍照。很快更多的食客進來了,當然不免也要拍照留念。大家來土耳其,當然就是想體會當地的風情,越濃越好。這種土耳其風情的餐館,當然吸引人。等我們晚餐後離開時,餐館已經滿座了。

 

 

晚上,我們又回到聖索菲亞和藍色清真寺之間的綠地。這是一個晴朗的秋夜,下弦月掛在南邊的天空上,姣潔而明朗。廣場上,往北是東羅馬拜占庭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往南是奧斯曼王朝的藍色清真寺,西邊的廣場中央則是古埃及新王朝的方尖碑。三個古老的文明匯集一處,良辰美景,夫複何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