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進步也體現在人們的吃穿上,以前奶奶來住,每天忙做飯和拆洗棉衣,要麽圍著爐子要麽守著針線笸籮。這次來就不同了,我們住在大學校園裏,學校幾個食堂裏的饅頭大餅醬製品還有熱炒,非常方便地就可以買回家上桌開飯了;商場裏或地攤兒上各式毛衣夾克羽絨服已取代了家製棉襖。奶奶白天端坐家中,無所事事,悶得發慌,遂提出要我去問問宿舍中的外地同學,是否有需要拆洗縫補的事情,可以拿給她做。我問了一圈兒後,終於給她攬了樣“生意”,幫一個同學翻新一件厚外套的領子,就是把領子拆下來翻個個兒,把磨損了的那麵折在裏麵。做好後,同學對這無償的服務非常滿意,為表謝意,她答應奶奶去幫她找更多的“營生”,可是最後這位同學還是知難而返,無功而歸。想想看,那個滿大街喇叭褲、蛤蟆鏡的年代,誰還讓自己上大學的孩子穿補丁衣服呀!
奶奶每天實在無聊,看到我有空時織毛衣,鉤台布不亦樂乎,誇讚“兩隻手剜呀剜呀的,真靈巧!有我們李家人的天份。”終於有一天提出想要跟我學,我向媽媽要了些沒用的零零碎碎的毛線,開始教八十多歲的奶奶打毛衣,當然隻是最簡單的平針了。這雙拿了一輩子針線的手操起兩根毛線棒針還真是不容易,再加上毛線在右手上又繞又勾又挑,這隻手同時還要握著棒針。。。老太太最初真是很有挫折感啊!功夫不負有心人,幾天不見,我幫忙起好頭的兩根棒針上居然小有成就了。我高興得抱著奶奶的胖身子使勁兒表揚她,奶奶接下來居然還有雄心大誌呢,“我想用這些碎毛線給你堂弟織個毛背心。”“好呀好呀!加針減針的時候我幫您。”我趕緊鼓勵。從此奶奶過上了充實的日子,幾個月後,在我和媽媽的幫助下,一個雜色的雞心領毛背心誕生了。我們都非常佩服奶奶,如此高齡,好學不倦而且樂在其中。奶奶打趣地說:“如果我再年輕十歲,我要跟你學認字。”媽媽不止一次地對我說過:“你奶奶要是生在好時候有條件讀書的話,一定是個不一般的人。”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