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肚子越來越大,我提出不打算繼續做了。老板娘想從我身上再占些便宜,就找借口拖延我的薪水並誣賴我弄丟了一件很貴的衣服。我據理力爭,顯露出“老板算是哪棵蔥”的大陸妹本性。相對於港台人士,那個年代的大陸同胞對老板沒什麽概念,這也是我來美後深有感觸的。大陸幾十年的運動、革命,老板們都是被踩在腳下的資本家階層,即使是當權的主任、書記,也不會令我們這沒有親身經曆過眾多運動的一代產生畏懼。最後,老板娘對著我的背影咆哮:“我以後再也不會用你們這些大陸來的紅衛兵了!”
那次離開洗衣店就沒再回去過。不久後逛街時碰到另一個在店裏打工的香港留學生阿漢,他說洗衣店倒閉了,那些燙衣的老師傅們被欠了很多錢。阿漢自己也損失了一筆薪水。聽到這些,我還是會為老板娘難過,同時也體會到了美國底層華人生存的艱辛。
這份工作對我的意義遠不止它是我來美後的第一份工作,它讓我得以脫胎換骨。做這份工作的同時我還經曆著初次離家、語言不通、環境陌生、初為人妻、初次懷孕。。。好在我有親愛的老公,他在身邊我就可以傻乎乎的,就可以被重新塑造為適應美國的版本。這份工作讓我快速地感受到美國的生活和社會製度並摒棄在中國形成的一些固有觀念;這份工作讓我走出家門並接觸到幹洗店裏形形色色的人,在美出生長大的老板、從台灣移民的老板娘、來自香港的留學生阿漢、來自大陸的開著轎車來打工的熱心的官二代留學生James、孤寡老王頭師傅以及和他一樣來自廣東的眾多老華僑燙衣師傅。
對於初入美國社會的新移民來說,英文是最大的障礙。我雖在中國人開的洗衣店打工,但每天都要用到英文。跟隻通廣東話和英文的老板和阿漢溝通一定要用英文,到店裏來的眾多顧客中隻有一個老先生和一個高級餐館的侍應生是會點兒中文的中國人。一段時間下來,雖然不能完全勝任接聽電話,但老公已經對我讚賞有加了。我為自己的適應能力自豪,也感謝幹洗店和老板娘給我的錘煉,讓我後麵的路成為坦途。
去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們一家開車路過幹洗店的那個街口,我忙指著那熟悉的落地玻璃窗告訴孩子們,那是媽媽來美後第一次打工的地方。看見當年的幹洗店如今已變為一家甜品店,我又一次想起老板娘,不知她後來的生活怎樣,如今的晚年如何,是否有心情來這個當年奮鬥過的店裏點杯香甜的芒果奶茶,對著窗外的車水馬龍憶起自己的似水流年?(完)
人家小孩寫的不錯,你看了就看了,鑽啥牛角尖跟人家爭論那段比喻和分析呢?
也許文中的三言兩語不能完全表達那句“我們這沒有親身經曆過眾多運動的一代”。那個年代,在走出校門到走出國門的短短時間內,不看重入黨升官;不能體會運動整人的殘酷;更不知什麽叫解雇炒魷魚,對領導何懼之有?記得我們科室裏一群年輕人上班時間聚在一起說笑,可以對旁邊走過的書記視而不見,並不會如老鼠見了貓般一轟散開。至於其他國家的人對老板的態度,本文並未提及,隻是“相對於港台人士”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