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的第一位老板娘(三)

(2014-09-07 15:14:18) 下一個
老板大部分時間不在店裏。他被稱為老板,隻是因為他是老板娘的丈夫,他更像是店裏的一名普通夥計,甚至是夥計裏麵地位最低微的。在大家眼裏,他就是一位沉默苦幹、一刻不停的專職司機,每天進進出出、來來回回地把從小店收來的髒衣服帶回來,再把洗好的衣服送回到各個小店。如果要送出的衣服還沒準備好,他就馬不停蹄地站在擺滿各式藥水的工作台前去處理那些特別標示出汙跡的衣服,這些大都屬於“疑難雜症”,有幾十年幹洗經驗的老板都會讓那些汙垢蕩然無存。
 
我在店裏和老板娘相處了段時間後,對她的感覺變得很複雜。她可以很感性、和暖;又可以很苛刻、無理。她過往的人生積澱造就了她洞察世事的能力,但眼前的生活又令她壓力重重、奮爭無果。她一開始得知我初來美國又是新婚時,就諄諄教導我不能嫁過來拿到綠卡後就把先生蹬了。得知我和老公是大學同學且在國內完婚,就打消了加在我身上的對過埠新娘的偏見,同時對一個女孩擁有工科大學文憑表示出欽佩。那也是我首次感覺到國內男女平等實施得多麽超前啊!並為來自這樣一個國度而自豪!

       老板娘為了把我訓練成她的一員得力幹將,還故意將一些零錢散落在收銀機旁然後借故離開店裏以考驗我的人品,過後她非常讚賞地對我說:“你的家教非常好。”真可笑,我心中隻有不屑和無奈。我在老板娘有興致聊天的時候也會有饒有興趣地挖掘她曾經輝煌的過去,她總是帶著夢幻的眼神配著陶醉的語氣給我講她年輕時的故事。我聽得越多就越感歎兩岸社會製度的巨大差異,人和人的生活軌跡會如此不同,而且同一個人自身的人生起落會如雲霄飛車。

        第一次聽到老板娘的一口流利的廣東話時,我更加體會到了她的聰明能幹。她可以眉開眼笑地招呼每位進門的客人,用英文跟人家拉著閑話,也可以轉身用廣東話厲聲斥責工人的錯誤。她籌劃了一個四周年酬賓優惠以招攬生意,也花費心思和相鄰的店家友好往來、互相幫襯,抱著她的狗狗去旁邊的照相館拍個寫真,或送盒中國餅幹給對麵的便利店太太。


       偶爾的時候,老板娘會心情大好,我們也就輕快起來。有幾次老板娘會買來草莓、西瓜給大家吃,甚至披薩,我第一次吃披薩就是在店裏。還記得老板娘捧著披薩盒子笑盈盈地走進來,招呼大家來吃的時候還特地對著我說:“吃呀,你們山東的大餅。”我一口咬下去,“這個大餅太香了。”我心裏對這個洋大餅印象好極了。晚上回到家跟老公一描繪,哥們兒就說:“愛吃這個好辦。看來你對Chesses這洋玩意兒挺接受的呀!”適應能力強的老婆養起來省事兒。(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