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0一七年八月二十八日

(2017-08-28 19:14:03) 下一個

説早於秦始皇就“書同文”了,另一例証爲《史記 孔子世家》:“古者詩三千餘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禮義,上采契後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厲之缺,始於衽席,故曰‘關雎之亂以為風始,鹿鳴為小雅始,文王為大雅始,清廟為頌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禮樂自此可得而述,以備王道,成六藝。”此爲孔子刪詩之説,成今天之《詩經》。沒聽説孔子懂多國語言,也沒有孔子帶翻譯的記載,但他卻能“皆弦歌之”,是不是隻能以“書同文”來解釋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