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208)
2016 (282)
2017 (172)
2018 (137)
2019 (122)
2020 (121)
2021 (93)
2022 (52)
前麵博文提到去年入秋時節我回國與獨處的老媽生活了一段較長的時間,說來應該是一個陪伴。行前我也不十分清楚和老人家如何相處,畢竟她與老爸生活時間最長,多年的磨合已有一個固定的模式。雖然疫情前年年回去探親,可那時像是過客時間不長,沒有介入他們細致的日常瑣碎生活且不少事都是康健的老爸打理計劃,我們倒是被他們“照顧” -:) 不過自己還是設想了一下, 回國之後,領老媽出外走走,上餐館開開葷,更主要是多聊聊天,了解一下她對未來生活的規劃...
到國內之時正趕上國慶,十月金秋去年北京讓我趕上少有的好天。我的到來,老媽自然欣喜開心,初初幾天,我陪著她或者說她陪著我,我們一起去超市買菜,炒菜做飯輪流掌勺,閑暇時聊了起過往的生活,她更多地說起自己小時候的成長經曆,有些過往知道有些都是首次聆聽,這些零零碎碎串聯起來,讓我實實在在勾勒出老媽較完整的人生,初小文化水平的她,一路開拓進取,獨立堅強,,退休前一直是公司人事部門的一把手。
國慶北京天安門廣場擺了花籃,我知道老媽一向對時事上心,就建議要不要到那去走一走,她想想說,挺遠的地方跑一趟要大半天,多少有點猶豫,我說我人在,很多地方您幾十年都沒去過了,我陪你四處看看多好, 而且現在打個車去很方便。看她遊移不定, 後來就想了個主意, 幹脆我們坐北京大一路公交,從公主墳上車沿長安街看看街景,順道過天安門。老媽聽了就點頭同意。第二天我們按計劃出發,一路走馬觀花,如此省時省力,她感覺還行,我們終點是王府井,兩人下來走一走, 多年沒來此地的的老媽在步行街溜達溜達還算盡興, 之後我們在那裏“大吃一頓”。
過了兩天,我又建議要不要到附近的紫竹院走一走,她說要歇一歇,不想頻頻出外“遠行”。見此我也就老實地上午在家,中午她開始午休,我就出外走一走四處逛逛。一周過去,我漸漸發現老媽有自己的生活模式,一周那天去買菜那天買電視報,早中晚搭配吃什麽,都計劃的好好的。一天中不同時段做些家務,餘下的時間就坐在計算機前樂此不疲玩“連珠子”的遊戲, 晚上7點開始看【新聞聯播】然後追追劇,十點多上床休息。看來這才是她想要的日常生活。幾天後,老媽倒是提起我之前的建議,到紫竹院看一看, 這時我心裏明白, 老媽是心疼我不願意掃我的興,要陪我去玩一玩-:)當然我也就順水推舟,兩人去玩了半天。之後,由於了解了老媽的 happy 生活方式,就不再提出外之事,與老媽的交互基本以家和小區周邊為主。
一直以來,我看老媽挺有活勁,別看老媽一把歲數,也是人老心不老,什麽都愛搶著幹,有時讓她歇歇還不"高興",這可能是一直以來獨當一麵,當家作主慣了。家裏有些力氣活,上下找東西,她身體力行,我說我在就叫我搭把手就行了, 她總回答說”沒事“。就說倒垃圾,從高層坐電梯下樓再走到樓外分類垃圾站, 提著帶著有輕有重,有一定距離,我就說叫我去就行了,可有時我”眼裏沒活“, 老媽就自己去。 時間一長,我發現強硬從老媽手裏搶活, 未必有益。 因她也說,倒個垃圾也是人想要出去動一動,之後我也就順其心合其意,隨意而安。
回國與老媽生活的這段時間,讓我明白陪拌老媽,其實無法改變其生活方式。我們的想法努力並不一定符合他們的生活習慣和模式,時時還會被“不領情", 尤其是在他們身體狀態還不錯的情況下,即使是一時的調整,我們一旦離去又會恢複原樣,比如老媽炒菜偏鹹還愛放味精,我發表意見,她說如此吃法,我年近九十也活的好好的,讓我啞口無言, 不過我在時她也注意一些,之後”天曉得“ -)。 其實我們回國能每天在他們眼前晃動, 時不時聊聊天, 一起看看劇,讓家裏有鮮活的人氣,這才是對父母的最大陪伴。
否認的事實,所以要客隨主便,跟著他們的時間表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