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208)
2016 (282)
2017 (172)
2018 (137)
2019 (122)
2020 (121)
2021 (93)
2022 (52)
近來中國經濟下滑,不少企業和大廠紛紛裁人,本來疫情以來不少年輕人尤其大學生畢業就是失業,現在就業問題愈加嚴重。網上年輕人自嘲,多年苦讀找不到與自己學曆對等的工作,就像魯迅筆下的人物孔乙己脫不下長衫去適應社會。麵對當下的窘境,不少年輕人隻能躺平,或待在家裏啃老或到三四線低消費小城混日子。他們無銀子談戀愛,更別提結婚配合國家生娃了。政府則大言燦燦 “長衫是衣服,更是心頭枷鎖,勸告中國青年人脫下枷鎖,找到自己的使命。”
遇上這樣一個時代和這樣一個社會的年輕人,身強體壯有知識有文化,卻無所事從,讓人無語。回顧所知道及經曆過的年輕時代,不論社會環境如何,發現進入如此尷尬境地的並不多見。比如我們父母一代人, 年輕時遇上新中國誕生,靠著熱情和理想積極走向,投入社會主義建設的大熔爐,歡歡喜喜做一顆螺絲釘,黨叫上那就上那,工作學習被安排,省心又省力。
我們50/60後,年輕時趕上文化大革命,鬥爭革命是一代人的追求,批鬥寫大字報,大家懵懵懂懂,相信隻要跟著毛主席就有一切,不是上山就是下鄉,年輕人絕不會消極無所事事。文革結束了,人們才清醒過來,趕上改革開放,又有了新的奮鬥目標,考大學上大學,書中自有黃金屋更會有仕途。那個時代確實如此,畢業包分配,總之不會閑著。之後幸運的是國門大開,出國潮衝擊著年輕人,有誌者靠努力拉著行李箱一個個漂向海外。
現在海二代成長起來,我們看著他們成長,比之我們及父母一代,他們應該是最幸運的孩子。這裏沒有社會動蕩,民主自由是生活的基本準則,更沒有思想束縛,此外物質生活水平在一個層麵上,保持基本穩定,考大學也不用怕什麽“輸在起跑線上”,一切機會都擺在眼前,隻有付出一定的努力,就能有份不錯的工作,過上大家差不太多的普通生活。
疫情前,大環境還說的過去,國內就鼓勵年輕人創業,比如開個咖啡廳小餐館,要不什麽教育培訓....搞得這些孔乙己遠離早九晚五的工作。看看現在,兩個圖書管理員的工作上千年輕人去搶, 什麽一個女研究生放下身價去撿破爛月收入也有上萬。報紙宣傳口風大變,輿論導向不再是專才專用,而是脫下長衫,自己命自己找,幹什麽都行。都是年輕人,何有如此不同的就境遇?再怎麽樣,也不應怪他們穿上了孔乙己的長衫,一切要靠自己去改變.....改變命運。
一如當下國內的很多現象,這既像是一種保守取向的回應,又像是一種後現代的態度:一切都是你自己造成的,你得為所有過錯負全責,壓力已經從外部轉移到了內部。借用法蘭克福學派學者Volkmar Sigusch的話說,在那樣的處境下,人不能表現出無助,出現什麽問題,“超級現代人會認為是自己的錯,而不會去怪罪體製。”
困難重重。
首先就是中國的大學生畢業人數與就業行業不匹配,大學生進工廠,博士畢業進入生產線,這在目前中國是很難的,社會不接受,畢業生本人也不願意。
但社會需要這種事情。我們當年上大學,與現代年輕人上大學,難易程度是不同的,因為人數比例不同,但優勢是就業要容易很多,所謂天之驕子嘛,如今的大學畢業生還有這種稱號嗎?如今已經是想上大學,就能進去的地步了。
第二就是最近這些年世界整體經濟狀態不佳,比如美國的80後不少人畢業就趕上次貸危機,不少人隻能在服務業工作。而在美國大學畢業五年後還沒有進入職場,也就再也沒有了在本專業就業的機會。五年後工作經驗高於畢業的學校,而08年的危機持續了十年左右。
今年歐美經濟衰退,通脹嚴重,在儲蓄率很低的歐美社會就出現消費能力降低的現象。不久前美國的每年一次的生活民調,表明86%的美國人認為自己的經濟狀態變遭,已經影響生活水平,就不難想象消費能力指數的降低是可以理解的。
而中國作為世界工廠,就會出現外國訂單減少的現象,工廠或者公司就不得不縮減生產規模,那麽中國就會出現就業問題。不佳是大學生,也是任何人。
這不是中國自己怎麽做能解決的,需要整個世界經濟的複興才行。
新冠三年,各國都有額外支出,就相當於戰爭的費用。很多國家都是依賴QE印錢借債過日子的,尤其是發達國家。如今就像世界大戰後,這些國家,尤其是美國英國日本歐盟等,都是一屁股債,不僅是國家,也是個人,因為歐美個人儲蓄率很低,在2%,對比中國人是在40%。去年中國人儲蓄了26萬億人民幣,這是IMF官方的數據。之前兩年也差不多,這是中國在沒有進行QE下也還能支撐了三年的原因(另一個原因是清零政策),人們花存款。
所以也沒有必要太悲觀,今年中國經濟的預測是全世界最好的,比美國高五倍(6%對1.2%),如今全世界各國元首們從去年底開始就輪流去中國訪問,尤其是世界各大國,大概是明朝1442年萬國來朝情形之後的第一次,都是希望能分中國市場一杯羹。
從曆史看,中國在改革開放後經曆的經濟危機基本一兩年就過去了。
。。。。。。
那隻是文革前期革命造反熱血沒有消退的很短時間內的現象吧,稍後50/60後們頹喪得厲害,文革後所有知青題材作品都很生動地揭示了那時青年的苦悶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