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208)
2016 (282)
2017 (172)
2018 (137)
2019 (122)
2020 (121)
2021 (93)
2022 (52)
疫情下,世界各地發生了不少的事情,人們的生活娛樂工作也受到一定限製,原有的傳統生存模式受到挑戰,然而世界的一切依然照常運行。比如咱現所處的公司在新冠在全球開始肆虐的半年後,經過一番運作居然被另一家收購,這自然是在疫情陰霾下的一個利好消息,大夥喜形於色根據自己的 option 心裏計算著鈔票,公司頭頭則計劃著自己在合並的位置。此番收購應是強強聯手,上家主攻前台,我們下家強於後台,兩家合在一起是一個完整的產品,定會增強其在市場的競爭力,這也是上家收購的初衷。
時至今日,公司總體運作正常,打造的產品也確實在業界經 market and sale 的努力下嶄露頭角。然而做為被收購的我們下家,好好的團隊被打散的隻剩下約一半的員工。起初因公司合並裁掉 overhead 的部門,如 HR和 accounting, 都是正常的。可後來兩公司的頭頭理念和文化不同,然上家大權在握,於是我們下家的 幾個 founders 不願玩了,揣著賺得的銀兩,另謀高就或重啟爐灶。時間一長,我們下家公司的架構四分五裂,幹活的人心散看不到“錢途”, 活絡的年輕員工紛紛跳槽,剩下我們這快退休的老幫子,進退維穀 -:)
在職場多年,咱經曆公司收購不是第一遭,原本是有個心理準備,也希望收購前的現在這家公司能玩好玩大,因為其理念和工作模式非常契合我的想法,進入之後幹的得心應手就想著於此終結自己的職業生涯。可後來一想,“天下烏鴉一般黑”, 任何公司被收購都是差不多的結局。比如之前就職的一家私營公司,有一定規模,運作十年左右後,被上家來自歐洲的客戶公司收購,原老板倒是不錯,拿出收購價的百分比賜予員工,算是對大夥與其一起奮鬥的補償。誰想歐洲人的管理理念不同於北美,幾年過去原有的架構麵目全非,頭頭一波一波換,搞得員工無心戀戰,咱就是由此跑到當下這家公司。
記得千禧年那會互聯網風起雲湧,各路公司四處招兵買馬,據說超市裏大喇叭都在播招 IT 員工的廣告。咱借著這股春風,跳到一家才起步三年的公司,別看人家時間短,可產品獨特,已有近兩百多號人馬,他們很會玩,強力的 marketing的運作 , 一時間沸沸揚揚,無人不曉,就在咱入職的不到半年的時間裏就被 Cisco 收購。好笑的是,受互聯網的泡沫的影響,兩個月後 主家將我們公司關張,每個員工發了半年的薪水就地遣散解散。後來聽 IT 高手指點迷津,方曉得 start-up 公司拚命招人時也是 founders 準備出手,其積累 headcount 是用於和賣家談條件的籌碼。
公司收購合並,就是大魚吃小魚,其實也是眾小魚的夢想--短時間的努力拚搏賺的一桶金,何樂不為。若死守,結果未必如人所願。咱離校就職的第一家公司,當時規模不大,CEO是個猶太人,工作勤懇努力希望自己作大,其性情上下層人看法不一,咱個人覺得還不錯。其如此之拚,老婆後來受不了就自己走路。過了若幹年,我已輾轉到另一家公司,聽說老哥太辛苦,有天獨自一人在家心髒病發作,一側無人呼叫急救,自己靜靜地撒手人寰.....最後懂事會不得已將公司賤賣給一個同行大卡,一了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