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208)
2016 (282)
2017 (172)
2018 (137)
2019 (122)
2020 (121)
2021 (93)
2022 (52)
周六一早我們去中國超市買了包半成品的“拉麵”, 午間回來下鍋稍煮後撈起,涼水一衝,伴上辣子和不同的調味品,美滋滋,儼然陝西的涼皮般爽口。倆人邊品味邊感概,早幾年周邊北方來的朋友突然興起吃涼皮,但沒多少人會做,於是好心人發帖子講製作寶典,太太跟風也認真在家操盤,幾經嚐試,“皮”倒是成型了,少點“涼涼”之意,幾次嚐試後就放棄了。隻待朋友聚會時有人奉上,我們即可順便解解饞,可是還是忘不了這口。前不久,發現了這款“拉麵”, 經過認真“研發”,成功上得廳堂,一下彌補了我們對涼皮的缺憾。
我們人在海外饞吃家鄉的味道,基本要靠自力更生,尤其剛出國那些年,中國超市主要提供些國產佐料,餐館也是變形的廣式粵菜為主,很多國內的家常小吃無處可尋。由此也早就了我們,周邊朋友家個個都是廚房裏外的一把好手,包餃子,蒸包子,做麵包,烤鴨,烹炸煎烤,離大廚有多遠,各家自有一杆秤,至少大家盡力了。
我們如此努力做美味佳肴,滿足胃的要求之時,也不忘給祖國的親人在微信上曬一曬, 家裏人讚賞之時又有不解,感概我們如此樣樣親力親為,餃子自己擀皮,涼皮自己開麵蒸煮,包子自己發麵.....老媽說這些操作早遠離了他們的生活,“技能全失”, 想吃樓下的小吃店有新鮮的,再不濟超市也有半成品,誰人還自己動手。
追看孟非的“非常勿擾”時,常見男女嘉賓自報會做飯菜時,通常是大大的加分項,周邊年輕人都多少有些羨慕。處在中國這個時代的年輕人,忙忙碌碌,應付 996 的工作已焦頭爛額,吃喝靠的是外賣,根本無暇在廚房舞刀龍槍,能做的就是熱熱半成品,做吃喝的能力僅此而已,更不用說達到一定的技能。
人做個飯菜填飽肚子應是一種本能,也是上天賦予的能力。可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了社會分工,這方麵的能力會有一定退化。可一旦環境的改變,比如海外的我們,在保持原有做飯的基本能力的同時還可以升華技能,相比之下,人在海外,廚藝比之國內的同齡人強不少。看看文學城的“私房小菜”論壇可見一瞥。咱有一個早年一起讀書的朋友,出國前沒粘過炒勺,第一次自己炒菜時搞不清下鍋是先放油還是醬油,多年後經過不斷打磨,人家亮麗轉身,開起了一家高額滿座的中餐館
這也是為什麽一般人們會覺得自己家的飯比餐館的好吃的原因,心理期望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