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通信工具十分便捷,尤其微信的出現,咱與國內老爸老媽交流是分分鍾之事,由此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兩地日常瑣事也是了如指掌。通常與他們微信是隨時隨地,語音聊天則集中在周末的大塊時間段裏,這樣可以隨心所欲述暢所欲言。
時間一長,發現如此常規的交流模式除了報平安減少彼此的掛牽,談論的東東都是“車軲轆”話 -:) 通話時,咱說多說少他們似乎不太在意,說家事還是海外軼聞也不十分上心,最關注的倒是自己的孫子,叮囑我們要教育好孩子順道“兜售”些教子寶典,剩下的時間就是他們的不停地自說自話,國內國外,家長裏短,老媽說完,耳朵不好的老爸接著再來一遍,夾敘夾意國內大好形勢,中南海裏的政治.... 這後麵就基本上是單向交流 -:)
有天與國內的老姐聊起如此感受時,得到了不一樣的反饋,她說退休多年在家的父母日常看看電視看看報,上街買買菜,溜溜彎....但是最高興是周末要與身在它鄉的兒子我通語音。老姐補充說有時那天她在父母家,能深切感受到他們心情大好,對那一時刻充滿了期待。聽了老姐一席話,頗為感慨,一周一話對咱是 routine,對父母則是親情再現,是他們每周生活的一道光。
退休老人從工作崗位下來,天天進入日常的家庭生活,日複一日年複一年,不知有無過周末的感覺? 有兒有女或許有不一樣的感受,若同誠的話,周末小聚會或許帶來不少喜悅,父母不管多麽年邁都會備下好可口的飯菜,高高興興一起進餐。對孩子而言,工作了一周,到父母家蹭口飯,得樂且樂,還得個孝順的名聲,對父母而言,是一周的期待盼望,父母的喜悅感一定多過晚輩。
如此一想,每個周末與國內父母通話,看似“平淡無奇”,但對父母是一天最大的期盼,所以說通話的內容已不重要,讓他們掌握話語權和時間,抒發一周以來的情感和瑣碎生活中的“煩擾”, 我們做好聽者就是最大的孝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