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208)
2016 (282)
2017 (172)
2018 (137)
2019 (122)
2020 (121)
2021 (93)
2022 (52)
在公司坐在咱一側的同事是個來自東南亞的華裔,彼此熟悉後聊的話題自然涉及到各個方麵。哥們十八九歲來海外讀書,轉展了不少地方,因而會說的語言不少,如韓語,西班牙語....英語自然不用說,給人的感覺語言能力很強。時間一長就發現,我們這以英語為主的工作生活環境,經過多年的曆練,其英語還是帶有某種口音,他自己到不覺得,還“自以為是”-:) 就這個問題咱跟他討論過,好在他的英語確實不錯, 看 "Late Night Show“ 輕輕鬆鬆,讀英文報紙,一掃就知講什麽.....
想來哥們英語沒問題,也許是來海外時二十歲左右,原居地的口音依然根深蒂固,再學任何語言都會帶上它,難舍難離-:) 像我們這幫老海呆出國時起碼二十多歲,說的英語再好,口音這頑固不化的東西就嵌在我們的交流之中,比如有些南方人說英語跟唱歌一樣, 尾音總要挑起來。再說閱讀, 咱看中文報紙,眼睛一掃如看畫一般就知道版麵有什麽,其標題大體內容一目了然。試一試英文報紙, 估計要每個篇幅角落讀一下,才能搞明白。這就是區別,能以掃圖方式閱讀的才是你真正掌握的語言。
語言這玩意,是要些天賦,不是認真聰明就能“以假亂真”,尤其成年人更難些。年紀小,比如十歲以前,易於掌握一種語言或許成其為母語。咱個人有些這方麵的間接體驗,小的時候生在北京,普通話自然是杠杠的,六歲左右父母去幹校,我被送到廣東農村家鄉由外婆照看,不多久咱就可以說一口不同於廣東話的鄉下話。在那一待就是三年,沒人說普通話,咱也全忘光了。回到北京,父母想著孩子不懂普通話,就考慮留一級,後不知什麽原因還是把俺“撈”上來了,所以咱就跟著班上,在我印象中,應該是沒花多少時間,普通話又可朗朗上口。多年後回家鄉看外婆,家鄉話一句也聽不懂更說不來 -:)
父母來自廣東,兩人在家就用廣東話交流,時間長了,我們孩子能聽但講不來。後來出國,邊學習邊在餐館打工,老板是廣東人,咱這時也不得不硬著頭皮張開金口學講廣東話,由於聽的懂,學起來容易許多,不久又和一個來自香港的學生做 roommate, 機會來了,講講....講,慢慢也能“信口開河”用廣東話交流,應該說這是咱除普通話之外,講的最流利的語言。可是後來發現,與廣東人交流時, 還是會被指出不夠“正”,像越南人說廣東話 -:(
家裏“領導”來自南方,他們家人在一起自然說本地話居多,之前基本是聽不懂。後在國內時,有一段時間休假全家住在一起,慢慢聽,邊聽邊猜,居然慢慢也能搞懂八九成,可是過了學語言的最佳年齡,那南方話是一點都說不來。由於沒有語境,也就這程度, 如果一側有人說此話, 精力不在那裏,就基本不知所雲,認真聽,還能明白個七七八八。
學語言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掌握的程度完全不一樣,能到達什麽程度,就看造化。但無論何種語言,關鍵是要“厚著臉皮”張得開口,就有希望 -:)
專門費力去忘母語, 得費多大功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