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208)
2016 (282)
2017 (172)
2018 (137)
2019 (122)
2020 (121)
2021 (93)
2022 (52)
今天對大家來說可能是一個平常的日子, 該工作工作, 該學習學習,該出街出街, 該上網就上網.....昨天偶然之間, 俺在 Youtube 看到了一個對【南京不哭】作者的采訪, 這才想起來 80年前今天是(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入南京,對咱同胞實施長達40多天滅絕人性的大屠殺,據統計有30萬生靈慘遭殺戮,留給咱中國人永遠的痛....
想起這個日子讓人太沉重了, 看網上說國內以立法形式將今天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看新聞說習近平今天也參加了紀念儀式,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 這可能已成了忘卻的日子, 多少有點寒心... ..也許對於年長的一代,他們會時不時地記起這過去的屈辱。但這也快成了過去時了, 看看國內有關中日戰爭的狗血劇, 那渲染的“自大”“無敵”多麽可笑.......,最可恨的有些影視劇總TM的要加一個對中國友好的日本人,什麽腦子?
剛改革開放時, 什麽“一衣帶水”的玩意忽悠了我們多少年,後來看到早先被掩蓋的那場戰爭的資料,越讀越氣,日本人可惡,咱國共兩軍也是嗬嗬... 尤其咱共產黨的軍隊。 早些年日本電器日本的影視劇滿街都是,想一想就來氣。 現在好多了,國內的長足發展確實將這些“垃圾”清除了不少,至少沒在看到那部日劇再在國內火起來。 現在"去日本化" 之傾向, 讓人感到欣慰。
對於日本,不論別人如何看, 咱一直沒有好感。對於八年的屈辱,俺相信早晚要有個說道,也許訴之一戰(或局部戰爭,或科技戰,或經濟戰...) 才能讓國人找回咱的自尊, 那時就真可以不哭了。
昨天看了【南京不哭】,上網查了一下作者,方知他是一個MIT的理工教授(今年過八十歲了), 多年後因此拿起筆, 書寫了那一段時段的悲慘經曆, 感悟,覺醒。隻是沒想到, 他寫作的契機是來自於老外對這場屠殺的誤解。下麵這段來之網上, 采訪時他也訴說了這個經曆:
在麻省理工學院的同事眼裏,在數學係執教近半個世紀的鄭洪教授是個溫和儒雅、勤勉靜默的人。從廣東到澳門、從台灣到馬薩諸塞州,他成果等身卻依然安靜低調,從未想過自己的人生在1995年4月13日後天翻地覆。鄭洪到現在都牢牢記著這個日期。那天午後,他正伏案工作,兩個同事突然跑來告訴他,有個會議正在9號樓的150室進行,內容他一定感興趣。鄭洪趕過去一看,有四個人正對著台下200多名聽眾講述廣島原子彈事件, 話裏話外日本才是二戰的受害國。
鄭洪至今保留著這場活動的海報,上麵顯示,四人分別為麻省理工學院榮譽退休教授菲利普·莫裏森、曆史學教授約翰·多弗、達特茅斯學院曆史學教授馬丁·舍溫、日本法政大學美國政治學教授袖井林二郎。
鄭洪頓時覺得熱血衝腦。擱置了幾十年的兒時記憶在眼前一幕幕回放,他高高地舉起手要求發言。如果一群強盜闖入了你的家中,強暴了你的妻子,殺死了你的兒女,割破了你的喉管,警察把他抓走、懲罰他,請問台上四位尊貴的先生,這是強盜在自食其果呢,還是警察在過當執法?”台上台下一片安靜。台上隻有一個美國人簡單回答了幾句。
“他們完全忽略了我的抗議。”鄭洪說。
事後,《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雜誌登了一篇關於廣島事件的長文,由此次討論會的一個主講人執筆,仍在為日本辯護。鄭洪看不下去,投書該雜誌反駁,但他的文章過了好幾個月才被登出來,裏麵的警句幾乎全被刪掉,剩下隻有半頁。
一次次的刺激下,鄭洪忍不住了。“他們限製我發言,我更要發言。“
鄭洪認為,如果寫紀實文學,他的作品就隻是一堆冷冰冰的數字和資料,不能打動讀者,所以他要寫小說。為了讓西方讀者直接體認南京大屠殺的曆史真相,他決定用英文創作。
於是就有了《南京不哭》!!!!!
》忘記曆史等於二次殺戮
說得點子上了, 也點讚!!!
>>改革開放之初,日本給了中國天量的無息貸款,幫助中國的經濟建設,百姓卻長期不知這一訊息
對, 他們是給我們提供了貸款,但利益如何? 比如上海寶鋼...
>> Hate blinds. But improve self.
這也許比沒有感覺要強一些 -:) 是的,自己國家真正強大了,才有各種“解氣”的方略....
我原來也對日本人很有情緒,後來看到法國人對德國人的態度和對曆史的自省,轉變了不少;他們尤其強調不能仇恨、不能複仇,而且二戰後對戰敗國的處置比一戰後要好得多。
改革開放之初,日本給了中國天量的無息貸款,幫助中國的經濟建設,百姓卻長期不知這一訊息,當然是因為中國沒要戰爭賠款,國共兩黨真是一對活寶。
Thanks for the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