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208)
2016 (282)
2017 (172)
2018 (137)
2019 (122)
2020 (121)
2021 (93)
2022 (52)
現在出不出國,讓國內人很糾結, 皆因他們有太多的選擇。這一是中國的發展確實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也讓人有了一定的自我發展空間,二是國外尤其是北美缺人缺錢, 希望咱老中帶著銀子來落地“送交高學費”。之前的兩次出國潮, 那時生活條件是如此這般, 大夥沒錢沒財,不擠出國門“好像活不下去”了, 現在正好相反,有房有車有金磚,人們還是想著往外跑, 這個國家如何至老百姓於此, 好好的國土如何難於容人?
我們那代人趕上了改革開發以後的第二次出國潮,同學們在一起“言必出國”, 出口閉口都是“TOEFL/GRE", 那會還沒【新東方】什麽事, 更沒應試寶典,也沒錢去補習, 靠得都是自己的功夫和支離破碎的朋友們經驗。可就是這樣, 還是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人到國外去“洋插隊”。我當時在讀研的班裏有二十幾個同學, 個個摩拳擦掌, 從換美元報名考“TOEFL/GRE",填報名表到搞成績單推薦信, 絕對是係統工程, 不像現在有留學中介一手包辦, 錢說了算 -:)
做這些準備,像一個 Full time 工作,同學就是如此努力,一絲不苟, 不希望在各環節上出差錯,因當時出國的門太高太窄,真不好擠。正是我們用功用心,讀研的同學在畢業一兩年後都出去了。 剩下的幾個因各種原因不願出來的, 但也真有同學死活想出就是出不來的。有一個同學留校在北京娶了局長的女兒,原本滿有發展的,但哥們覺得這國不出,在讀研這班同學麵前沒麵子--- 傷自尊-:),是的,當時出不出國多少是衡量成功與否的標誌。哥們無論如何努力提高英語考試成績,發多少申情表,始終就是接不到附有獎學金的錄取通知書,搞的他很無奈,之後一邊繼續努力申請, 一邊借老丈人的關係搞公司,幾年下來還是挺有起色。有年俺回國與他一起聚餐,酒過三巡,他說“真羨慕你們, 我在這裏發展再好,這國門邁不去是我一輩子的心結“。
可能現在人不理解,當年出個國有如此重要的意義。其實我們這代人就是這樣走過來的, 像俺沒有太想明白, 就跟著這出國大潮飄到國外, 隻想著全班人差不多都走了,咱絕不能留下,至於什麽個人價值的實現,尋求自由以及穩定的生活,這都是出來之後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才慢慢體會到滴。說回俺那個同學,哥們後在國內混的還真不錯了, 在大家沒私家車時,他已開上了一輛二手吉普, 很拉風 -:),但還是非常關注出國一事。正是有這個嗅覺, 他是最早撲捉到技術移民信息的一夥人, 哥們畢竟是研究生畢業,英語考了 N 次, 條件是剛剛的, 於是自己填移民表,手續也是自己一手經辦。沒想這次運氣不錯,很快就辦下來了。消息一到,他等都不等, 立馬打包帶著全家往外跑。
俺後來見到他, 哥們說”終於了結了自己的心願,這國我TM是一定要出的“
有人還是用富人也爭著出來,來安慰自己, 挺可笑的. 現在出來的,多半是帶著錢出來的,是為了資產安全;過來也不是要重複著這些人從前過的那種生活.
第二波楚國是出來投資。兩次不一樣。但也有一幫傻子是被忽悠的,第一次第二次都有。國內薪資成長很快,每年都有13%以上的增長幅度,中高端就業更是前景比美國好,創業的話也是美國沒法比的。
現在主流出國的,主要是一些資本家,原先國企改製和集體企業改製的時候撈了不少,趕緊轉移出部分財產,保心安。這才是主要目的。其他的人,還是省省吧
>>隻有拚命出國,蒼天不絕人,至今仍能憑良心活著。
那時確實要“拚點命”, 但也要靠運氣,有人(像俺同學) 起先就是撞不上機會.....
>>這又何必呢?
倒回二十年,回國探親,國人看海外遊子那絕對是羨慕的眼光....
》出去和沒出去都有過得舒坦和不舒坦的
所以“現在出不出國,讓國內人很糾結” -:)
>>) Fresh air, nic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healthy life style
這些都是後來慢慢體會的 -:)
This is so true and only when you really know how much better life can be here in the US!
There are so many reasons that lives(as for the ordinary people) are better here...
To start with
1) Fresh air, nic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healthy life style
2) ...the list will go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