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208)
2016 (282)
2017 (172)
2018 (137)
2019 (122)
2020 (121)
2021 (93)
2022 (52)
聖誕新年期間放假在家, 看了幾部所謂的國產大片,讓人頗有些失望。家裏裝了個電視盒子,於是掃看上麵 N 多個娛樂節目,居然讓俺無法停下來專注一個頻道。娛樂節目經曆了從草根“造星時代”,到明星參與的“真人秀時代”,再到把明星往死裏整的“虐星時代”。明星紮堆真人秀,明眼人一看就曉得,現綜藝節目已黔驢技窮, 能消費誰就消費誰, 有樂就行, 有錢就幹。電視劇就更不用提了,如狗血抗日劇, 小鮮肉劇, 亂情時裝劇......看時常常讓人遊離於劇外, 時而還能參與編劇和導劇, 因為那些橋段太老土; 脫口秀,也是比著吐槽, 找人開涮, 勇猛爆料......
國內票房有多少可信度?說點沾地氣的,父母在中銀放了點小錢, 銀行為了聯絡客戶感情, 隔三差五就給他們打電話送電影票,一年下來老爸老媽追看了一部又一部大片。小姨子在一家不大不小的公司做財務,遇到季度營業不錯,老板就批錢給大夥看演唱會或看電影, 小姨子說這些娛樂費完全可以從不同渠道走賬。嗬嗬,真自己掏腰包耍娛樂的有多少?
與大家一樣,本希望國內娛樂界的玩得應是一年比一年好,能拿出有品位有娛樂的東東來, 但這個期待年年落空。更令人歎息的是,各類導演,現在都放下了身段,完全沒有底線, 搞些單純迎合市場,而不是引領市場的作品。如電影, 所謂的大導演,更是摸不清現在觀眾的脈博,選材或是打包或是舊翻新, 屢屢拿出包裝華麗的"爛片" 來挑戰人們的極限。而剛上路的導演藝術積累不足,若再跟著這幫老導學藝,找到"北"估計還要更長的一段時間。
現在的電影營銷有點太邪乎了,在娛樂節目和電影外圍的發行和營銷等方麵是機關算盡,“事件性新聞”成了電影宣傳的殺手鐧。拍愛情戲時張三和李四擦出火花,拍動作戲時王五差點刺瞎趙六的眼睛;女演員莫名其妙地傳出走光照、、總之,不是緋聞就是醜聞,不是傷亡就是事故,花枝招展地招徠眼球。可惜整出的玩意質量無法接軌,往往是說的比唱的還好聽,搞的大家事後總有一種上當受騙之感。 比如王菲剛剛開的一場 VR "走音"演唱會, 網民還在不依不饒地吐槽。
與之相反的是, 觀眾現在的整體欣賞水準卻杠杆地提升,越來越多的人不再人雲亦雲,大家對於所看的娛樂節目的品質有了更理性的審視角度,不會像以前那樣,隻是把明星多少、場麵大小作為唯一的判斷標準。 此外現在大眾的選擇性多了,要求高. 這也就不奇怪,為什麽我們常常見網民在各種媒體發泄對所謂大片的不滿與無奈, 甚至與影人對罵。 搞的觀眾點評調侃電影和“罵”電影的熱情, 比看電影本身還積極還投入, 也許這才是大夥的真正娛樂 -:)
》我們不出錢,看白戲,有要求就過了。
想一想也對,現在選擇性大,愛看什麽就看什麽,不過我們的文化底蘊可能就找不回來了 -:)
》我本來指望微電影能把傳統影視的明星們全部遮蔽掉,誰知更可怕。
您看得比我還遠 -:)
我們不出錢,看白戲,有要求就過了。
>>你要求老高老高的
真不是俺高,是它們 l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