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Y自然流露Y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秋菊打官司】與【我不是潘金蓮'】,都為了“理”

(2016-12-03 08:46:06) 下一個

寫了博文【回看人生,這女人就是一個怨婦】說到正在熱捧的電影【我不是潘金蓮】, 並與博友也探討了李雪蓮的理與其一場空的的人生:

李雪蓮的故事背景被設定在十幾年前的農村,  這很容易讓人聯想起二十多年前另一個發生在農村的電影《秋菊打官司》。兩部影片異曲同工, 都觸及到了生活在最低層人們於鄉村的生活,都是為了一個"理", 倆姐姐通過自己的方式去訴求, 秋菊四處“告狀”, 想幫自己的男人討說法, 解決村長踢人的問題;而《我不是潘金蓮》裏, 李雪蓮隻是為了糾正一句話, 證明她不是潘金蓮, 付出了十幾年的代價。

二十多年過去了, 不同的人,不同的背景,不同的事由, 可還在為一個“理”字。還是老毛說的對“中國的問題根本上是農民問題”, 從這姐倆發生的故事,折射了當下中國農村人們生活的一個側麵。

姐倆名字連起來 -【秋菊雪蓮】,好像有一種默契 :秋菊雪蓮追訴理, 春夏秋冬無處尋。

秋菊和雪蓮有什麽同與不同 :

  

李雪蓮與二十多年前的秋菊所麵對的困境, 似乎並不一樣。秋菊的丈夫王慶來是為了自家的承包地與村長發生爭執, 村長一怒之下, 踢中了他的要害, 王慶來整日躺在床上幹不了活——無論影響的是承包地, 還是重勞力,秋菊麵對的困境都是現實的、經濟性的、直接影響生存的問題。這一點與李雪蓮麵臨的困難不大一樣。李雪蓮和前夫離婚,前夫“淨身出戶”,鄉下的房子都歸她。她還有穩定的收入, 自己開著“農家樂”, 還資助他人開店。她爭的並非經濟利益或生存需求, 而是更深層次的需求——“假離婚”變成真離婚,她失去的那個家,以及被前夫汙稱“潘金蓮”, 她受損的名譽與清白。

有意思的是,無論是《我不是潘金蓮》還是《秋菊打官司》,故事到最終都筆鋒一轉,給漸漸適應故事邏輯、並打算接受平和或無奈結局的觀眾們一個猛烈的刺激。李雪蓮連年告狀無果,最終打算死心, 卻被人設計蒙騙,既“汙了身子”又無路可退;眼看被截訪的官員們堵在進京路上, 又一年告不成狀,突然傳來前夫意外死亡的消息。這狀非但告不成了,多年的汙名也無法洗清,陷入了更深的絕望。

而秋菊帶著身孕四處“討說法”,去鄉政府、縣公安局和人民法院“打官司”,紛紛碰壁。除夕之夜,秋菊難產,村長“不計前嫌”地連夜冒著風雪送秋菊上醫院,使她順利產下一名男嬰。為此,秋菊一家對村長非常感激,不再提官司的事。然而,正當秋菊家慶賀孩子滿月,等村長來喝滿月酒時,市法院卻發來了秋菊“期盼已久”的判決——村長因傷害罪被拘留。警車把村長帶走的時候,秋菊既惶恐又不解。她與公權力之間最深的誤解和鴻溝, 不是發生在告狀無門的時刻,而是在“公正裁決”還她公道之後, 展現得最為淋漓盡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isuiyi 回複 悄悄話 反映出最大的事情還是“民不知如何當民,官不知如何當官”的社會現實。

《秋菊》還反映了現代中國社會如何處理“法律”和“情感”之間的界限問題,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在中國還是一團混沌。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