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208)
2016 (282)
2017 (172)
2018 (137)
2019 (122)
2020 (121)
2021 (93)
2022 (52)
在海外生活比較清靜, 回國看一看, 常常會嚇一跳.“不結婚就是不結婚,不交朋友就是不交朋友,不生孩子就是不生孩子...", 前不久回國聽到了此般豪言,真不知現在的年輕人咋都變成了這樣, 是不是有點太過前衛了, 還是什麽別的原因......, 真是讀不懂, 但我相信最糟心是這群年輕人背後的父母。 中國的傳統文化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生活的各個層麵,最典型莫過於父母與子女的關係。中國家長無論海內外無一不操心或設計自己的孩子, 從升學,就業,成家,及其下一代無不染指, 有一環脫節, 為父母的就會感到沮喪,聽一聽這聲音“你不婚, 為父母這輩子的意義何在?”。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該結婚了就得結婚,常人說 “不結婚這叫什麽事?“。我回國有天去商廈溜達, 那裏是冷冷清清,逛的人沒幾個, 倒是有不少的服務員,因沒生意他們就紮堆聊天。在我看東西時, 倆服務員的對話飄了過來 -- “我從外地進京打工, 俺27歲的孩子在另一個城市工作, 他現不結婚也不找朋友,整天一群人在外麵耍,得樂且樂, 這些孩子都是這種心態, 真急人。 跟他們交流吧, 孩子說不用我們管, 你若說著急要下一代, 他們說到時給你抱一個來就行了, 看看這些都是什麽話。孩子遠在他鄉, 我們也是鞭長莫及。“
有些家庭逼婚已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搞得讓當事人時時 "壓力山大",一不小心就“觸電”。聽朋友講過這樣一位母親, 女兒在家很開心,哼著小調,老媽沉下臉:“都沒人要你,還有心情唱歌“。女兒開始學做菜,媽媽不是很樂意教,理由還是,“學了有什麽用,又沒有機會做給男人吃。”女兒養了一隻小狗,有時抱著它在陽台看風景,媽媽會覺得我多此一舉:“抱的又不是個小孩!”。 如果天天在這樣的語境下生活, 雙方不瘋才怪 -:)
年輕人不著急交友結婚生子,一般都有自己的理由。可能是無奈,可能是不想將就,也可能是無所謂或沒有興趣,更有可能是由於工作等原因。很多時候,做這些選擇時不會想那麽多那麽遠,忙忙碌碌時更懶得去發愁它們與現在和未來的關係。我們的文化就是這樣, 父母子女綁在了一起, 子女生活的道路按部就班, 彼此相安無事,否則彼此不寧。孩子選擇不同的生活道路 --- “不婚,單身狗,丁克“, 自己不著急,偏偏不是當事人的人比當事人還著急 ---- 你背後的父母替你著急。
否則減少人口,返回原始狀態下人口稀少,森林豐富,野生動物豐富的環境,聽著確實不錯,但如果我們隻是滿足於把地球環境搞好,然後在永遠在這個地球安居樂業,享受美好的自然環境,永遠不往太空發展,人類不會有長遠的未來。
年輕人以為不結婚,不要孩子,搞同性戀是新潮流,那就大錯特錯了。這種糜爛的生活方式是古代衰落民族早就試過,而且把他們滅絕的路子。中國是世界唯一延續至今的文明古國,就是要歸功於我們民族注重婚姻,注重子孫後代的優良傳統。
所以,注重家庭孩子不是過時的觀念,而是人類未來向太空發展必須具備的新潮流,新素質。
>>很多很多天才,能人,都不結婚,或者沒有孩子。優秀的基因沒有傳下去.....好像大自然隻是把繁衍這檔子事交給平庸的人來做。
平庸的人偶爾生產個 “天才,能人”, 若不被平庸之輩埋沒, 就造福平庸的人類了 -:)
好像大自然隻是把繁衍這檔子事交給平庸的人來做。
關鍵是哪些自己要大生特生的人不要把自己的理念強加到別人頭上。一定要別人和自己一模一樣,既不現實也沒有意義。
一個尊重個人獨立性的社會貴在認可每個人的不同選擇,隻要這個人的選擇沒有妨礙其他人的自由,就應成為其他人指手畫腳的依據。
在社會這個係統,有時往往是一幫“劣” 者 吃/幹 掉 “優” 者,中國成語 “槍打出頭鳥” 就有這麽點意思 -:)
在一個社會裏, 有男女之別,因而各有各的職分,若彼此要取代各自的角色,其結果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