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208)
2016 (282)
2017 (172)
2018 (137)
2019 (122)
2020 (121)
2021 (93)
2022 (52)
前不久參加朋友兒子的婚禮, 新郎官娶了一個洋妞。當時朋友是喜氣洋洋,話裏話外透著征服了“八國聯軍”似的揚眉吐氣。當然作為老友,俺們分享他們的快樂,但是心裏還是酸酸的 -- 還是這裏長大的孩子有 multiple choice -:), 不過腦子裏也打了個問號,他們如何相處那?
誰知讓俺言中了, 上星期朋友打電話來說異族通婚令人有些頭疼, 接著就開始數落。孩子結婚後就搬出去, 住得離他們不遠,朋友倒是常有機會與孩子們見麵。 一開始他們挺高興, 想著孩子挺懂事,結婚後沒有遠走高飛, 讓他們剩下的隻是想念。可是後發現時而相聚,由於文化上的差異和語言上溝通的不暢, 搞得他們不快不樂。大家坐一起時洋媳婦自然在場, 他們當然要一英語為主,結果感覺這樣交流不流暢, 話題也非常有限, 不得已時時隻以微笑示意。兒子的媽愛孩子, 有時做了好吃的, 一高興沒打招呼就送貨上門, 剛開始還能接受, 後來兒子跟媽說, 來前最好打個電話,另外也別老送了。當媽的聽出了話外音, 這肯定是洋媳婦的想法,後一琢磨也有道理, 老外的文化嘛,另外這也會給人錯覺, 自己的兒子結婚後 "吃不飽穿不暖" -:)。
另有一朋友是從國內嫁到海外,去年她將父母接來同住並順便看看外孫。老兩口整天隻能與洋女婿打手語,象是跳日本舞蹈,想著不長住, 得過且過吧。 倒是他們發現洋女婿待自己女兒不錯, 但有時就是當他們不存在。比如, 洋女婿在給女兒和自己倒了飲料後,就坐在一旁,不伺候老兩口,這令父母非常不解。 老人還發現洋女婿過日子不計劃, 想買什麽不是貨比三家,見到就買。女兒安慰他們說,“洋丈夫”是在這種環境長大的, 他們不懂得中國式的禮節和也不察言觀色, 更別說用中國的思維模式,另外他們沒有生活的危機感, 不攢錢, 享受快樂是第一位。 誰想洋女婿對他們也有意見, 說她父母過於溺愛外孫, 影響了以往對孩子養成的習慣和教育方法。
上麵朋友的經曆,反映了在異族通婚中,第一代移民家長與孩子們之間的一大的障礙。這主要反映在文化差異和語言溝通上, 以及生活理念的分歧。如果大家不在一起生活, 不常見麵,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隻要自己的孩子高興就好。但是中國家長還有另外一層的擔憂,西方人崇尚個性、追求自我,這些往往與維係婚姻長久、家庭完整的觀念格格不入。常有這樣的情景, 在孩子們大喜日子裏,華人父母送上祝福的同時,也會憂心忡忡的賜予"訓誡", 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盡管有上麵的問題,在海外土生土長的子女還是會舍華裔而和其他族裔喜結連理,不少華人家長有時還是難以接受。如果家長擔心子女未來與非自己族裔的對象結婚,不如在子女還小時就開始灌輸觀念,希望他們將來找的對象是能與父母及親友相處、語言及文化上都能溝通的人士, 不過這種踐行不太容易 -:)
去佛廟,多是東南亞女子帶著西人丈夫;去教堂,多是西人丈夫帶著華族女子。
其實,您這話也可以這樣表達:
去佛廟,多是西人丈夫跟著華族女子 ;去教堂,多是東南亞女子跟著西人丈夫。
我們是馬列主義者,沒教,去哪兒都無所謂。
》愛情是不分國界的,尤其年輕人隻要喜歡就去做啦,和西人結婚
理論上來說,是對的; 現實, 就要見人見智。
為什麽東南亞的女子有那麽大的魅力?
》正好練英文了:)捎帶著還教點中文和分享中國文化。
看來您是 open minded (亮亮) 的媽媽,讚。
》都是些吵架的導火索。
看來是經驗之談 -:)
》洋嫁和洋娶,以及對其渴望的心情,發生在東亞一帶後裔的身上最多。崇洋的心理產生了短暫的心理上的快感。:-)
這是一種“殖民“ 心裏,不光是表現在這中國人與老外的婚姻上,其他方麵何不如此。。。。
“前不久參加朋友兒子的婚禮, 新郎官娶了一個洋妞。當時朋友是喜氣洋洋,話裏話外透著征服了“八國聯軍”似的揚眉吐氣。”
象這種話,作為笑話俺都說不出口。你的朋友太自卑了。:-)
洋嫁和洋娶,以及對其渴望的心情,發生在東亞一帶後裔的身上最多。崇洋的心理產生了短暫的心理上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