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208)
2016 (282)
2017 (172)
2018 (137)
2019 (122)
2020 (121)
2021 (93)
2022 (52)
昨日去超市買東西,看見一個中國孩子在無精打采地上貨,俺就好奇跟他搭訕。 年輕人說剛剛大學畢業, 由於學的專業比較偏,一時還沒找到工作, 所以在家裏混日子, 老爹老媽看不過眼, 就勸他找個“勒脖”工,先到社會上磨練一下,但孩子不願意, 因為過去沒體驗過, 嫌累, 結果跟家裏鬧得不愉快, 不得已他父母就來了個下馬威, 對他說你大學畢業成人了, 要學會擔負自己的一切, 你現住家裏要開始付房錢。在父母的“淫威”下, 他才很不情願地找到了這份工。
看到和聽到這孩子的經曆, 感覺其父母下手是否有些晚了? 一般華人家庭對孩子都看得很重,把子女當“熊貓”來養。隻要孩子學習練琴,一切包辦,使得子女缺乏獨立性鍛煉的機會,不象老外的孩子那樣獨來獨往,一到成年就有能力離家自謀生路。這些沒【斷奶】的孩子成年不離家,理由多多:沒找到工作,沒money,或收入低租房難。對於這些孩子,是繼續在家混吃混喝,還是讓他們離開家自謀生路, 這讓中國家長此時很頭疼。
子女從小如果受到父母的百般嗬護,從來沒有受過任何委屈,適應社會的能力就隻能跟著感覺走。大多數父母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隻關心孩子生理性健康,吃穿用,而忽略了孩子人格是否成熟等精神健康因素,這造就了子女“在父母麵前永遠是孩子”的性格依附心理,使得子女即使長大成人,在精神上仍然無法“斷奶”,經濟上難以獨立。
仔細反思一下, 這與我們中國家庭的教育觀念息息關連。相反有些孩子雖然生活在華人家庭,但父母和子女都能接受西方教育思想。孩子上中學期間,參加義工或打零工,積極參加社會活動。 他們既保留了家人傳統的孝敬父母,也學到了西方人的獨立自主,從小自己掙零用錢,大學學費都不用父母操心。當然不是所有孩子能自覺自願去選擇獨立,這時家長的介入就非常重要。有一個開餐館的朋友,生意紅火, 孩子自然不愁吃穿, 但是為了培養鍛煉孩子, 暑期期間他們要求孩子到自己的餐館專職洗腕,當時我不理解問為什麽不讓孩子端盤子拿小費, 朋友說鍛煉就要從最底層做起,看來這家長真是有心人。現在他們孩子已學有所成,大學畢業後,就業成家,父母再也不用操心。
所以說對於孩子, 你若把他們放在自己的翅膀底下,阻止他們成為真正的社會人,孩子連對自己的責任都不能承擔,怎麽承擔社會責任。
不過這幾年美國大學剛畢業的孩子如果學得是比較冷門的專業,對口的工作不好找。
順祝 Merry Christmas and Happy New Ye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