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關於鋼琴王子李雲迪“在演出中突然失憶“ 的報道,引起了網民的熱議, 本來也就是一個失誤, 適當的解釋和真誠的道歉,觀眾自然會諒解,可據說他“反將責任推卸給指揮”, 這種態度讓現場觀眾大失所望。此事到底是不是子虛烏有,還是有意,大夥拭目以待。
李雲迪在我印象中帥氣, 溫文爾雅。 在2010年肖邦誕辰200周年之際,肖邦的祖國波蘭將最高的藝術獎授予了李雲迪,因他以善彈肖邦的作品聞名全球。提到李雲迪,很自然地會聯想起另一位同樣被西方推崇的鋼琴天才少年郎朗。1999年,17歲的郎朗在芝加哥拉文尼亞音樂節明星演奏會上,戲劇性的緊急代替身體不適的安德魯·瓦茲而一夜成名。
倆位鋼琴王子都是1982年出生,且先後在國際鋼琴大賽上摘得過桂冠,他們成名之路有些相似卻有各異,如今的境遇更是迥然不同。郎朗涉獵的作品範圍是很廣, 從古典主義到浪漫主義,他這些年在不斷拓寬自己演奏領域。而李雲迪,拿了肖邦金獎之後,始終沒有走出浪漫派鋼琴家的影子,這些年錄製的專輯絕大部分都是肖邦,李斯特,舒曼的曲子。
給人感覺郎朗總是那麽“不務正業”,他在很多音樂以外的領域上耗費心力。擅長表現是郎朗的強項,他彈琴經常用力過猛,對很多作品都采取同樣的方式處理,配上他的麵部表情,有時確實會讓人感覺不舒服。相反,李雲迪身上帶點孤芳獨賞的氣質,有點像憂鬱詩人的舞台風範,這與肖邦有著幾分近似。
這次李雲迪惹上事, 據說可能他近來熱衷於商業活動, 由此勞累過度, 走神忘曲。 現在的 "純"藝術家活在當下著實不易,有時身不由己地至身於市場,比如李雲迪就曾上過奔馳和勞力士的廣告。而郎朗現在更是年輕鋼琴家中知名度和商業價值最高的,打開電視,看看有多少他的廣告,無論是在業內還是其他領域,郎朗都可稱得上是風雲人物。
同是鋼琴王子,郎朗和李雲迪兩人都不願談論對方,他們都表示沒有看過對方的演出。郎朗曾說,“李雲迪的事業還不夠大,”這暗含對李雲迪的批評:“如果你還年輕,隻彈幾首曲子,終有一天你會因此而消失的。”不知朗朗這次是否言中了。
李雲迪“在演出中突然失憶"片段
northbigrock, 個人見解不一,不一定非要是你的對。你喜歡誰都可以,我也有我的選擇。
不知指的是誰?
美國古典音樂曆史短許多名指揮是歐洲的,近十幾年Cutis注重表演和學生事業發展,風頭蓋過Juilliard。但Juilliard 還是培養了幾個有名的人(尤其是Lhévinne夫婦在的時候), 包括Van Cliburn, Garrick Ohlsson, John William。
聽過Van Cliburn和近期Daniil Trifonov 的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 沒聽過,就聽一聽。
哎
中國這大環境,"渾水四起",即可載舟也可覆舟。
但李大師作為肖邦比賽的評委為朋友的婚禮請假非常不應該。當然,請幾天假不會影響比賽的賽程和公正性。但這是對比賽組織者和選手及其它評委的不尊重。如果是本人生病,親人生病或有其它演出合同必須執行等原因有情可原。被邀請作為評委也是組委會對評委本人的尊重和信賴。評委本人應以同樣尊重和認真的態度投入評委的工作。李大師如此作為,組委會會怎麽想?當然人家不會公然批評,但人家還會再信任你嗎?其它評委怎麽想, “這麽年輕就把事情這麽不當回事”能當評委的都是大師呀!是否此舉讓同行大師留下不好的印象,人家全世界來的大師哪知道什麽“天使寶貝”和“Yellow litlle bright"。再這以後此項或其它比賽還會考慮請李大師來當評委嗎?
音樂家要有音樂家的純潔,當然,不是所有的商業性的活動都不能參加了,但一定對自己有要求,不能讓人家覺的你的藝術追求不高。
李雲迪“在演出中突然失憶“ 一事的連鎖反應,確引起了不少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