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同事一個星期總要碰麵幾回,但每次他都要說起 前一晚他是否睡了好覺, 休眠的時間夠不夠長。 如果沒有達到他的預期, 就會分析是否與昨晚吃的東西有關, 是否與運動和其他什麽活動有關, 之後下一次避免睡前接觸這些食物或做相應的運動, 可是這樣實踐下來,這些舉措並沒有對他有多少改變, 發而人越來也越消瘦,。 時間長了, 這似乎是我倆永遠的話題。
另有一個朋友是“鑽研”狂,他總覺一天的時間不夠用。 這朋友是晚上累了就睡, 早上醒了就起來,一天也就睡 4-5 小時,但精神狀態良好, 有時早起還去遊泳1000米。這朋友說,他從沒覺的睡眠長短是個問題。
這兩個朋友對睡眠的態度截然相反,其結果也各不同。 但從中能看出心理因素及對睡眠的理解(或迷失)對他們生活有深刻的影響。 我們都有些習以為常的睡眠標準, 如每天必須睡夠8小時,11點前一定要上床, 早睡早起身體好等等。 這些條條框框自覺不自覺地就植入了人們的腦海裏,對於不同性格的人或難於排解壓力、焦慮、憂鬱的人, 一旦出現入睡困難、早醒、半夜醒來不易再入睡等,“睡覺”就變成沉重的負擔。
除了遺傳、疾病,或疾病合並心理問題等引起失眠, 一般睡眠問題絕對與人心態和性情有關, 有時看到過重會適得其反,就象上麵提到的同事那樣, 成為一個精神負擔。 而我朋友那種把睡覺當作一種自然狀態和過程,人反而輕鬆, 他也說, 有時早上醒了睡不著,就起來做點事, 不必追求 8 小時的睡眠。這讓人想起周恩來,據說他日理萬機每天隻睡2-3個小時, 以其如此的勞累和用心, 也竟然活到了78歲。
當然各人有個人的情況, 所以關於入睡時間有研究指出 : 睡眠醫學強調每天規律作息,而不是一個客觀的時間,尤其,每天固定時間起床,比固定時間上床更重要; 睡眠時數長短,因人而異。睡得夠不夠,與睡覺的質量有關; 睡眠長短會影響壽命,但不是絕對的。總而言之, 應遵循老子說的“道法自然”去麵對睡眠,讓其成為你生活中的自然過程, 而不是左右你生活的殺手。
SITTING TOO MUCH AND TOO OFTEN KILLS...HOPE SOMEDAY YOU WILL POST SUCH A TOPIC FOR US;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