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澱汨羅》
滄桑浸染詩詞鬱
(平平仄仄平平仄)
沁文(古來客)
2014.08.11
道盡滄桑餘憾悴, 仄仄平平平仄仄
流來遠古入詩
詞。 平平仄仄仄平平(上平四支韻)
聞山
有玉
無需問, 平平仄仄平平仄
望月
無言
有意
虧。 仄仄平平仄仄平(上平四支韻)。
===============
澱:動詞沉澱、淤積,即 deposit。
盡:取其動詞 “完結、完畢” 之意而與句二之 “來” 對仗。
餘:取其動詞 “剩餘、遺留” 之意而與句二之 “入” 對仗。
玉:本意指
青山落淚而生玉;亦諧音於“
鬱”,一喻蔥綠之色,複言憂鬱之意。
問:疑
問於生玉或憂鬱之原因。
望:一指動詞 “遠看” 而與句三之 “聞” 對仗;亦附指/隱指其名詞之意:
滿月之 “望” (“望” 乃十五之月滿;“朔” 為初一之月無)。
虧:動詞缺損、由圓變彎,與句三之末字 “問” 對仗。
有、
無:故意重用以作兩組對字 --- 達
句內對偶、句間對仗,類似於
前兩句中 “
盡”、 “
餘”、 “
來”、 “
入” 四字(之句內對偶、句間對仗效果)。
沁文此習作乃今日賞讀
膠兄之七律
《屈原》(如下所附)後感讚唏噓而發,尤喜且甚感於其中頷聯 “
漁父癡狂滄浪語,先生憔悴沐江波”。沁文遂言:
屈原已沒(平平仄仄),汨水仍流(仄仄平平);名昭萬代(平平仄仄),事寫千秋(仄仄平平)。。。滄桑雖巨變(平平平仄仄),恨憾亦恒存(仄仄仄平平) 。。。風華浸潤離騷意(平平仄仄平平仄),節氣升揚化楚辭(仄仄平平仄仄平) 。。。汨水之邊(仄仄平平),青山有玉因含淚(平平仄仄平平仄),樹木蔥蘢(仄仄平平);荊湘彼國(平平仄仄),滿月無言竟轉虧(仄仄平平仄仄平),墨客傷悲(仄仄平平)。
【後記】此乃沁文早期習作,彼時曾有一兩次使用依舊時平水韻屬於同韻、依現今漢語拚音則不完全同韻之字( 例如,“詞”: C-i; “虧”: K-ui) --- 至多或可算作通韻(因為皆含 “i”) 。。。 其後不久沁文則自我加強約束於此類情形 --- 不但依舊時平水韻同韻、而且依現今漢語拚音而言亦嚴格同韻方選之;即,在舊時平水韻同一族之中隻將那些現今發音仍然相同之字看作同韻。例如,將此處 [上平四支韻] 中 姿、知、詞、癡、斯、詩、日等字看作同韻,卻不將 “炊” 看作與它們同韻。類似地,沁文將同屬於舊時 [上平十灰韻] 之 “灰” 和 “來” 並不看作同韻,因為兩者現今發音實不相關:灰(H-ui);來(L-ai)。
【上平四支韻】支枝移為垂吹陂碑奇宜儀皮兒離施知馳池規危夷師姿遲眉悲之芝時詩棋旗辭
詞期祠基疑姬絲司葵醫帷思滋持隨癡維卮麋螭麾墀彌慈遺肌脂雌披嬉屍狸炊籬茲差疲茨卑
虧蕤陲騎曦歧岐誰斯私窺熙欺疵貲笞羈彝頤資糜饑衰錐姨楣夔涯伊蓍追。
膠兄之原玉如下
==============
《屈原》
(
http://bbs.wenxuecity.com/poetry/593094.html)
膠老爺
2014.08.11
汨羅輕楫譜殤歌,
千載忠魂碧水磨。
漁父癡狂滄浪語,
先生憔悴沐江波。
眾人濁濁蒙天暈,
獨我昭昭鼓枻挪。
哀歎郢都秦胄熱,
一懷湘石入天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