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萬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從小夥計到大藏家

(2017-04-03 05:05:01) 下一個

從小夥計到大藏家:一生搜尋文物5000多件

楊銓先生銅像

一生省吃儉用,曆盡艱辛,把竭盡畢生心血搜集到的、流散於海內外的珍貴文物全部無償地奉獻給國家,而一件也沒有留給自己的子孫後代。他,就是生於清末民初的收藏家楊銓。

從小夥計到大藏家:一生搜尋文物5000多件

1959年攝於郭沫若家門前(左起:黃篤維、郭沫若、楊銓、王冶秋)

楊銓先生是廣東省鶴山縣人,生於祖國民族危機日益深重的1891年。他的父親在他出生後不久就離鄉背井到香港謀生。楊銓16歲那年亦到香港,隨父在一位愛好收藏的英國人開辦的太古船塢工作。從17歲開始,楊銓就經常手裏拿著這位上司給的錢,在送件之餘,到各處尋找中國曆史文物。他在接觸文物的過程中,由不認識到認識,以後漸漸產生了興趣,有了一定的鑒賞能力。

從小夥計到大藏家:一生搜尋文物5000多件

向親友東借西湊搶購唐代《文成公主降番圖》

那時候,人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位穿著筆挺西裝的年輕人出入於香港、澳門及中國內地古玩店、文玩檔,打探各種行情,他像著了迷似的學習文物知識,收購各種文物。

有一天,楊銓偕好友任真漢漫步街頭(任真漢是個對古文物素有研究、經驗豐富的畫家)。他們看到在充盈街頭的古董攤之間,有一位衣衫襤褸的老漢擺賣一幅古畫。楊銓與任真漢走上前去仔細欣賞,發現這是唐代大畫家閻立德(閻立本的兄長)畫的《文成公主降番圖》真跡,乃是一幅稀世奇珍!但老人要價甚高,而且非要當時最通行的“日本軍票”不可。

從小夥計到大藏家:一生搜尋文物5000多件

元 青花折枝菊三足爐 楊銓捐獻

楊銓一時無法湊足這筆款,正在惋惜之時,突然走來兩個問價的日本人,看得出他們還真的識貨懂行。楊銓與任真漢擔心這幅名畫落入日本人之手,兩人商議下,決定趕緊允諾賣主的要價,並約定第二天成交。楊銓回到家裏,立即四處向親友求助,東借西湊,好不容易才湊足了這筆款,把《文成公主降番圖》搶購回來。

望著這幅幾經波折的國寶,他們難以抑製激動,整天像著了魔似的,把它打開來仔細地看了一遍又一遍,並翻書尋典,對畫麵的內容及落款題字逐字逐句進行對照、鑒別。

從小夥計到大藏家:一生搜尋文物5000多件

慧眼“撿漏”光孝寺五代貫休畫的羅漢圖

有一年,楊銓到廣州看廣州市美畫展,打聽到有一位美術學校教務主任在旅行日本時,從一位日本華僑手上買回一幅唐人花鳥畫,就想辦法找到這位教務主任,仔細觀賞這幅畫,並托人要求他轉讓。收購這幅畫後,楊銓與任真漢從畫的隱秘處找到了畫家滕昌祐的落款署名,字體凝重,畫跡也是晚唐方有,比宋畫有更多的厚重感。這幅畫的原主,那位日本華僑,是為了不讓國寶長流國外,才讓這位教務主任帶回廣州的。

在廣州遇到古畫的情況還不少,其中,最珍貴的,可算原藏廣州光孝寺的一幅五代畫僧貫休畫的羅漢圖,可能是由盜賊偷出賣給古董販子的。畫上無落款,古董販子不知此畫來頭大,要偽裝成名人手跡,就找了個不易有畫跡留下的南宋畫家的名字來做假款,在畫的下邊用小字寫上“朱玉”兩字,而在標題上則題作“南宋朱玉畫大阿羅漢圖”。

從小夥計到大藏家:一生搜尋文物5000多件

楊銓見了此畫後馬上把它買回來,並請任真漢一起鑒定。他們查出清初的詩人朱竹坨和廣東詩人陳恭尹,曾用長詩詠述過他們在光孝寺欣賞貫休畫羅漢時的情景。兩人的詩皆詳細記述了畫中的形象神態:一隻巨猿持帚站在庭中掃落葉,一個高僧在窗內寫經,一個侍者在高僧背後恭立,畫中景物皆有詩句描寫。詩與畫相對照,即證明此畫是光孝寺舊藏貫休畫的三幅羅漢圖之一。據記載,它是蘇東坡在遭貶海南時,留贈給光孝寺的。楊銓當時得此寶貝喜不自勝,立即把它珍藏起來。

從小夥計到大藏家:一生搜尋文物5000多件

文化部授予楊銓的獎狀

1959年到1964年間共捐贈文物5542件

1958年,原廣州美術館剛成立開放不久,藏品短缺,當時朱光(時任廣州市市長)從黃新波(原廣東省美協主席)、黃篤維(原廣東省美協秘書長)處得悉楊銓收藏文物的事跡,遂委托他們函請任真漢向楊銓商借一批古字畫給當時的廣州美術館展出,聲明展覽結束後保證送回香港。楊銓很快同意了,並委托任真漢扶送200多件字畫回廣州展出。1959年畫展結束,借展的字畫正待裝箱運港時,朱光接到楊銓的來信表示:借展的字畫不要送回香港了,我還有文物送回給祖國。不久,楊銓第一批捐獻文物運抵廣州。

從小夥計到大藏家:一生搜尋文物5000多件

戰國 五山鏡 楊銓捐獻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藏品

1960年春,楊銓第二批捐獻文物運回廣州,並附上給朱市長的一封長信,信中明確表示:“願將家藏文物全部無條件分批捐獻給祖國,供廣大群眾共賞。”從此以後,每年分一、二批每次數十箱捐獻文物運回廣州。每次裝運文物前,楊銓為了保證文物運輸的安全,都親自備料,和雇工一起製造囊盒,並隨同文物前來廣州,與博物館工作人員開箱整理,清點入庫。有時因趕時間,文物清點又不能操之過急,工作人員每天加班加點至深夜。

從小夥計到大藏家:一生搜尋文物5000多件

那時生活條件較差,工作艱苦,楊銓看在眼裏,痛在心上,有時隨文物帶回一點糖豆供晚上工作的人甜甜口。到1964年捐獻工作基本結束,總共運回文物8批,5542件(套),其中陶瓷3390件(套),銅器231件,玉器184件,竹雕244件,木雕26件,古墨620件,書畫296件和一批文物圖書資料;另捐獻給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桂林博物館數百件文物。其捐獻文物數量之大、品類之多在當時廣州尚屬首例。

郭沫若生前亦曾熱情題詞讚揚他:“以四十年間的搜集,捐獻國家,像這種愛國主義的無私精神,十分可貴,值得我們頌揚和學習。”

從小夥計到大藏家:一生搜尋文物5000多件

1967年,楊銓不幸病逝於香港。他為了大批國家珍貴文物不致四散流失,足足耗費了整整一生的心血。所慶幸的是,楊銓先生捐獻的文物,全部完整無損地保存了下來。轉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