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萬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溥傑夫人口述:清宮裏都吃啥

(2016-12-03 09:52:24) 下一個

清帝遜位已久,但是,每當人們談起清宮故事,總是興致盎然甚至還有幾分神秘之感。

雖然小說、電影談及清宮秘史者不計其數,在我看來,多涉及宮廷鬥爭、互相傾軋、以權謀私、殺人越貨、開疆拓土、戰和紛爭、喪權辱國之類話題,而對宮廷內的生活細節則常是輕輕帶過。

這可能是因為它與大題材故事相比,微乎其微而被忽略,或是作者本來對宮內生活瑣事就缺乏了解所致。

我在清宮內住過多年,在我的這部口述曆史中,我從這類細節裏做些真實的記敘描述,算作為那些大作品做些小補白,為那些清宮故事添些枝加點葉,或許可彌補些許美中不足吧。

為什麽清宮裏啥都吃,唯獨禁食現今這種常見的食材?

.

我談談清宮內的膳食。

這是任何有關清宮的電影、小說必然涉及的情節和場景。隻不過時有錯謬出現,權做些小澄清吧。

當年我在宮內陪伴我的四姑母瑾太妃時,紫禁城內同時居住的晚清皇室人員,隻有同治皇帝的三位貴妃:珣太妃、瑜太妃和瑨太妃

再有就是已然遜位的宣統皇帝溥儀,他的皇後婉容、皇妃文繡等人。

皇族雖隻是數目不多的一些人,但是膳食的定製一直承襲著清室遺留下來的舊習不變。

先說說餐台和餐飲用具吧。

有些講述清宮內廷生活的電影,餐飲用具並不符合實情。

比如膳桌,這可能會出乎一般人的意料之外,宮廷裏皇帝妃嬪們用的既不是八仙桌,更不是普通的方桌、圓桌,而是類似歐陸西方喜用的長方形餐台。

這種宮中所用的膳桌是長方形的,它的長度約莫有三四張八仙桌並在一起那麽長,逢有外客來時,便在大殿上進膳,而且還可能要把膳桌再加長些。

膳桌很長的原因很簡單,各宮三餐的菜肴最少有三四十種,小桌子是無法擺放的。

所以,當時皇帝宮妃或者親友們吃飯時,必然有指定的太監在旁伺候,太監會把吃者夠不到的菜肴夾到布菜碟裏,供其享用,

如果吃飯者想品嚐什麽菜,隻消用眼看一下那道菜的位置,太監必心領神會,立即走過去將菜夾過來。

膳桌上鋪設的台布當年稱為“桌衣”,宮廷膳桌的桌衣與西洋的餐桌台布不同,通常不是白色而是彩色的,平時四姑母與我或其他自家親人吃飯的桌衣,單色繡花的居多,大節日或是招待客人的桌衣則是絢麗的繡花錦緞了。

用膳時主位是設在橫頭的一麵,其餘的座位算是客位,按尊貴程度或長幼次序分由兩旁排列開來。

按照右為上的原則,主位右側的第一個位置是最尊貴和重要的客座,這兩個座位距離最近,而且呈九十度角,便於主客在餐飲期間說話交談。

與主位正對麵的膳桌另一端位置,與西方餐桌不同,是從來不會設置座位的,隻是放些小瓶、小罐、小碟之類的調味品。

為什麽清宮裏啥都吃,唯獨禁食現今這種常見的食材?

.

宮內所用的餐具,按我在宮中生活的那個時期來說,各宮用的都是黃地彩花乾隆年間禦製的碗盞,上麵都配有特製的鏤花金蓋。

每當膳食擺齊的時候,碗蓋上射出的璀璨光芒,與錦繡桌衣互相輝映,表露出一派富麗無比的堂皇景象。

美食配美器,這話不無道理。

宮廷裏的膳食確實多種多樣,粵菜、川菜、魯菜、徽菜都有,當然常以京菜為主。

其實,中國的八大菜係並無京菜,所謂“京菜”是把北京、山東、滿蒙的某些菜肴綜合而成的宮廷常用菜。

舉例說,常吃的菜有紅燒肘子、汆白肉片、爆炒羊肉、涮羊肉、蔥爆肉、爆雞丁、烤鴨、砂鍋魚翅、酥鯽魚、清炒蝦仁、攤黃菜、鍋塌豆腐、拔絲山藥、栗子麵小窩頭……

不可盡列。

很特別的是,清宮的菜肴禁止吃牛肉,所以沒有任何與牛肉相關的菜,這不是由於宗教信仰或是迷信說法形成的,而是因為滿人認為牛是為人們耕田和拉車的好幫手,像馬、驢、騾一樣不可食用。

宮廷的這個習慣甚至影響了北京市民的生活,在清朝統治的二百多年間,北京市民吃牛肉雖不被禁止,但是吃牛肉者很少。

直到民國之後,牛肉菜肴才在北方逐漸增多。

為什麽清宮裏啥都吃,唯獨禁食現今這種常見的食材?

.

我每天在四姑母宮中吃飯,說實話,隻是小時候感到豐富、新奇而已,現在回憶起來,覺得宮廷飯食絕對是太鋪張浪費。

每日三餐加上下午有一次小點心,總共有四餐之多。

而三次正餐的菜肴約有三四十種,另外還有我的祖母從家裏送來的菜品約七八種,主食必有饅頭、烙餅、麵條、燒餅四種,還有大米飯、小米飯等四種米飯。

早晨和晚上一定有三四種粥類,配合粥品,會必備十種左右的小菜。

大家可以想象,每頓飯能吃完三十分之一已經不簡單了。

就算太監和宮女收走剩菜剩飯,吃掉一部分,那也仍然是正常吃用了極少的一些,另外的絕大部分飯菜,必然扔掉而浪費了,絕對是暴殄天物!

內宮地方很大,各宮都有一個自用的小茶房,不過,沒有做正餐的膳房。

比如我們住的永和宮、建福宮,或者皇後婉容住的儲秀宮等宮殿,都各自有小茶房,每日下午吃些小茶點時,就由各宮小茶房自行解決,但是,各宮的每日三餐一律由禦膳房烹製送來。

禦膳房要供應各宮上上下下數百人的餐飲(包括帝後太妃和他們的太監宮女等),因此廚師多、買菜洗菜的雜役多、轄下的送飯太監也多,連灶頭都非常多,這是絕非一般餐廳的廚房可比的。

所以,皇宮膳房的規模極大,它設置在離其他各宮室殿堂較遠的偏僻角落,以免炒菜做飯的煙火汙染皇室辦公和帝後妃嬪的居住環境。

紫禁城內的膳房隻此一家,距離各宮各殿卻遠近不同,每日三餐僅僅送飯就是一個相當急迫緊張的活兒,太監們要計算出各宮送飯的路程遠近,要保證紫禁城內各宮在同一時間開飯,而且必須風雨無阻準時送達。

宮裏上百年形成的習慣做法是,隻要聽到一聲傳膳指令,便須在極短的時間裏,將數十樣菜肴送進各宮。

為了使菜肴不至於冷到無法進食,送飯太監還要將所有的盤碗都加上蓋子,一律裝在保溫的金漆食盒裏,隻要聽得一聲吩咐,便立即擺放在膳桌上了。

○摘自《我眼中的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傑夫人口述史)》唐石霞(口述)惠伊深(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泰傻 回複 悄悄話 還不如現在縣市級黨員幹部吃得好呢
一家三口 回複 悄悄話 樓下的Xiaomiao,這是說的溥傑的前妻唐怡瑩,是瑾妃的親侄女。不是溥傑的日本太太。
xiaomiao 回複 悄悄話 瞎編也得有點基本曆史常識吧?溥傑1937年才在日本人的安排下與日本皇族嵯峨家的女兒浩結婚。他們愛新覺羅是哪一年被攆出紫禁城的?還說什麽“我每天在四姑母宮中吃飯”。您可真能編。
zhige 回複 悄悄話 應該是“耗子(浩子)”說的吧?
無法弄 回複 悄悄話 現在大家都進宮了,這些菜想什麽時候吃就什麽時候吃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