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708)
2016 (1154)
2017 (680)
2018 (352)
2019 (290)
2021 (1)
2024 (2)
在 中國製瓷前史長河中,彩瓷的出現,結束了綿長的“南青北白”的一統局勢,瓷苑於是百花盛開,絢麗多姿。千百年來,彩瓷超卓而被世人公認者,舉凡有三:元、 早明、清初青花及釉裏紅分享釉下彩極品之榮譽;明成化鬥彩矗一峰之巔;清三代琺琅彩絕唱一時。另外,各個前史期間各窯口的其他一些具有特征的彩瓷,也遭到 大家的讚譽。但是,還有一個別出心裁的彩瓷品種,卻長時刻不公平地被冷漠忘記,甚至簡直被埋沒,這即是晚清至民國初年名噪遐邇的淺絳彩瓷器。
清 代康雍乾盛世以後,處於全國製瓷基地位置的景德鎮,瓷業出產開端滑坡,禦窯的瓷器工藝水平也無更多立異,呈逐步闌珊趨勢,至今大家談到清代瓷器,總把“清 三代”作為口頭禪,盡管有失偏頗,但也並非毫無道理。到了道光鹹豐期間,一批極富文明素質的繪瓷演員,打破傳統捆綁,決心立異,學習元代以黃公望為代表的 山水適意中國畫的特性,開前史先河把詩書畫印緊密結合移植到瓷器之上。他們鬥膽運用水墨勾畫輪廓並略加皴擦,以淡赭和水綠、草綠、淡藍、淡紫等顏色烘托, 兼工帶寫,所畫瓷器的畫麵濃豔柔麗,素靜空靈。因為這種技法在中國畫的術語中被稱作“淺絳”,所以瓷界把以這種技法製作的瓷器稱作淺絳彩瓷器。
淺 絳彩在繪瓷技藝上有劃時代的前進意義。首先,它大規模運用詩書畫印相結合的中國畫特性,融入演員對書法、文學的了解,使瓷畫相貌麵目一新,豐厚了文明內 在,提高了藝術品位,變成景德鎮近現代彩瓷特性的開創者。其次,它打破了曾經瓷繪分工過細繁複的套路,從師法宋院的工致轉而師法元人的濃豔,與禦窯紋飾的 煩瑣整齊對比,更顯得疏朗活放。再者,與禦器由宮中發樣,工匠按樣照描照填,畫麵板滯缺乏特性對比,淺絳彩演員則從圖稿規劃、勾畫烘托、書法題詠直至署款 印章等,皆由一人完結,畫麵極富靈氣,特性張揚。
晚清至民國初年,有一大批繪畫淺絳彩的演員,僅從材料記載以及一些藏家已有的傳世著作來 看,對比聞名的已不下五六十人,其間張熊、程門、金品卿、汪曉棠等為其間的佼佼者。清代大鑒藏家趙汝珍所著《古玩攻略》讚述程門的著作:“有得一杯一盅 者,皆球璧視之”。民國期間在景德鎮瓷界俊彥出眾的珠山八友中,有些人如王琦、王大凡、汪野亭等,在早年也都曾製作過淺絳彩瓷器。惋惜的是,因為淺絳彩瓷 器為低溫(650——700℃)焙燒,料色簡單衰褪脫落,著作的保留難度大,到了民國中後期,逐步被高溫彩料所替代,因此淺絳彩從興起到消亡隻有短短的七 八十年時刻。盡管如此,它畢竟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景德鎮瓷器最富立異精力、最具代表性的成品,在中國陶瓷史上,當之無愧應占一席之位。
轉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