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萬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57年的廚師生涯,他會做的老川菜都快要失傳了

(2016-07-14 00:25:26) 下一個

57年的廚師生涯,他會做的老川菜都快要失傳了

師 承孔道生、毛習成等川菜大師,曾先後在成都竹林餐廳、齊魯食堂、食時飯店、陳麻婆豆腐工作,並被任為經理。80年代和90年代在北京四川飯店及海外巴格達 任廚師長,為鄧小平、陳毅、萬裏、田紀雲等中央首長做過宴席。90年代回國後,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多家星級酒店任廚師長、行政總廚。

在廚房學會的第一件事——“順紅薯”

回 憶起13歲剛入行時的情景,傅師傅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個“餓”字。在那個缺衣少食的年代,餓是具體又真實的。正是因為“餓”,他才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廚師這 一行。本以為整天跟食物打交道就能不餓肚子,殊不知眼前的食物大多可看不可吃,餓肚子還是常有的事。進入餐飲公司跟的第一位師傅教會了他一件事——“順” 紅薯。

餓著肚子跑堂擦桌子,眼饞店裏的蒸紅薯怎麽辦?事先把擦桌布洗幹淨,走到蒸紅薯的籠屜麵前,用布一蓋一拉就能輕鬆“順”走一根紅薯。沒錯,是“順”走,不是偷,那個年代,想活下來就得靠這樣的本事。

“順” 走的紅薯怎麽下肚?方法還是一樣,用擦桌布假裝擦嘴,順勢把紅薯塞到嘴裏,再背著人偷偷吃掉就算完事。紅薯不大,整個過程也很迅速,看起來毫無技術可言, 但是吃的時候你就會發現,燙!剛從蒸籠上取下的紅薯,冒著熱氣,從皮到芯都是滾燙的,剛入口還不覺得,隻要一嚼,那些來不及散出去的熱氣便會充斥口腔,燙 得人鑽心!

被紅薯燙過嘴也燙過心,傅師傅真正領悟到了什麽叫“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師傅教了你“順”紅薯的方法,可這紅薯怎麽下肚,就全靠悟性了。

眾多失敗的環節,成就一個美味的包子

57年的廚師生涯,他會做的老川菜都快要失傳了

57年的廚師生涯,他會做的老川菜都快要失傳了

 

做菜悟性高,加之57年掌勺經曆,

傅師傅做的裝飾麵花栩栩如生。

這 種做菜的悟性,很多年以後也算在危難之中幫傅師傅度過了一劫。眾所周知,廚師分門類,紅案師傅與白案師傅基本是各自專長,很少有兩種都擅長的廚師。從鹽市 口餐廳到竹林餐廳、齊魯食堂、食時飯店再到四川飯店,傅師傅負責的都是拚盤、熱菜、涼菜、蒸菜等等,從沒接觸過白案的他沒有想到一到伊拉克中國駐巴格達大 使館,要做的第一個菜就是包子。

包子說起來也簡單,廚師的基本功和閱曆在那,雖然沒有做過,傅師傅是知道其中的門道的:包子餡兒要七成生肉,三成熟肉,既香又多汁,除了肉還得搭配芽菜、蔥花,再用花椒油等作料調和入味。

考 驗功夫的不是技術,而是伊拉克的天氣,超高的溫度一下子就讓麵發成了棉絮狀,麵發過頭的最大問題就是口感變酸。為了讓發酸的包子味道變正常,傅師傅大膽地 往裏麵加了堿水,酸味是中和了,堿水過重的包子立馬成了黃色。身在國外,擔負的責任重大,傅師傅滿腦子都想著千萬別給國家丟臉。焦頭爛額之時,他想到了師 傅曾經提過,蒸包子的水裏加點醋,能把包子溜白。包子的表皮溜白了,內裏還是黃的,傅師傅最後硬著頭皮把包子油炸了。沒想到這麽一番折騰下來,這包子竟然 變得意外地可口,表皮黃酥酥的,裏麵還帶著些微的堿香,眾多失敗的環節,竟然逆轉成一個讓人讚不絕口的美味……

變遷中的川菜,不變的基本功

57年的廚師生涯,他會做的老川菜都快要失傳了

談 起自己的這些過往,傅師傅仍然滿懷激動。作為一個70歲的老師傅,他仍過著閑不下來的晚年生活,在老伴兒的抱怨聲中操持著廚房裏的活計。57年的時間足以 見證傳統川菜的變遷,在傅師傅的眼裏,無論是創新還是改良,有一點是不會變的:川菜的基本功是基礎。一提到基本功,他的話匣子便打開了:材料是成菜的基 礎,好的廚師能夠用技術改變食材的口味,比如一道宮保雞丁,雞肉一定要用刀背拍散,或者改成十字花刀,肉質才能鮮嫩。調味的比重是成菜的關鍵,無論再怎麽 改良,魚香的精髓仍然是一碟上好的泡椒……

魚香味、荔枝味、麻辣味、紅油味、家常味、怪味……很多年後,我們仍用這24種味型在總結和歸納 川菜的味道,不同的是隨著老川菜師傅們的退休,很多川菜已經瀕臨失傳了。麻辣鳳爪、飄香缽缽雞、陳麻婆豆腐、魚香魔芋、花仁蘿卜幹、麻辣牛肉絲、回鍋甜燒 白、雪花雞淖、軟炸扳指、壽字腰花、雞豆花,這次主廚菜單,我們用這11個菜跟傅師傅聊一聊川菜裏的老故事。

麻辣鳳爪、飄香缽缽雞、花仁蘿卜幹

涼拌菜的精髓是油辣子

57年的廚師生涯,他會做的老川菜都快要失傳了57年的廚師生涯,他會做的老川菜都快要失傳了57年的廚師生涯,他會做的老川菜都快要失傳了

每 個廚師在調味料上都有自己的獨門配方,以一款或者幾款令人稱道的調味料行走廚師江湖。傅師傅的獨門秘方之一就是秘製的油辣子。麻辣鳳爪先鹵後拌,飄香缽缽 雞先煮後拌,花仁蘿卜幹先醃後拌,拌的調料大致相同,鹽和醬油提味,白糖增鮮,香油和芝麻油凸顯風味,最後的這一勺油辣子就是點睛之筆。

主廚秘密

1

涼拌菜要入味的關鍵是先調好其他水性調味料,攪拌均勻之後再加香油、芝麻油、油辣子這類油性調味料,這樣調料混合在一起時不容易分層,更容易讓食材入味。當然,肉類涼拌菜要入味還得浸泡,比如麻辣鳳爪和飄香缽缽雞,提前30分鍾拌好,浸泡入味,味道更好。

2

重頭戲來了,秘製油辣子的做法關鍵就在於煉油的時候一定要加混合香料,幹香料要用水泡發一下,在菜籽油裏小火炸出香味。煉油辣子的時候要注意油溫,7、8成油溫最為適合,炸好的香料也不要撿出來,放在裏麵香味才會釋放得更加徹底。

麻婆豆腐

“麻、辣、香、酥、嫩、脆、燙、捆”的八字精魂。

57年的廚師生涯,他會做的老川菜都快要失傳了

麻、辣、香、酥、嫩、脆、燙、捆,8個字代表一碟麻婆豆腐的最高級別。麻是花椒香、辣是豆瓣紅油辣、香是厚重底味香、酥是牛肉臊子酥、嫩是膽水豆腐嫩、燙是入口滾燙、捆就是用芡粉捆豆腐,一個“捆”字就是麻婆豆腐包含的勾芡技術。

麻 婆豆腐勾芡在川菜中被稱為硬芡,也就是平常我們所講的濃芡。成菜以後,豆腐本身被一層汁芡包裹,特別是盛盤以後,直觀上沒有什麽湯汁流淌盤中。切不可使湯 汁溢於盤邊——人稱流芡,豆腐掛不上味汁就會味薄,青蒜更會因湯汁過多而顯不出碧綠色澤和鮮香口味,上席不會引起人們的食欲。千萬別小看這一勾芡的操作, 它是菜肴形狀構成的關鍵,可以直接影響菜肴的質量。

2

三道芡的時間都有講究,第一遍在豆腐翻炒入味之後,第二遍在蒜苗下鍋前,第三遍就是起鍋前,遵循的規則是先勾薄芡再勾濃芡,最後再勾薄芡。

3

正宗麻婆豆腐的臊子必須是牛肉臊子,精瘦牛肉切成碎末,用小火煉至酥香,才是麻婆豆腐裏麵最銷魂的這口“脆”。

魚香魔芋

鄧小平曾經吃過的家常菜

57年的廚師生涯,他會做的老川菜都快要失傳了

當初給中央首長做宴席的時候,傅師傅並不知道參加的是誰,直到大家都走了,才知道當天列席的有鄧小平,這道魚香魔芋就是當天宴席中的一道菜。

軟滑的魔芋要想入味,一定要先炸。炸的時候要裹三種粉,澱粉、泡打粉、吉士粉,把所有的粉調和均勻,加點鹽和味精增加底味就可以了。因為魔芋表麵自帶水分,所以直接裹粉就可以了,不需要加水。另外,最關鍵的一步——炸的火候最好是四成油溫。

2

魚香汁的精髓是泡椒,其次還有蔥和薑的香味。蔥的選擇最好用小蔥,切碎了在起鍋時放,味道才會清新又濃鬱。

3

魚香味在調料的時候一定要先放醬油後放醋,因為高溫會使醋蒸發,不好把控味道。

4

炸好的魔芋還是很軟,所以不能倒進鍋裏翻炒,魚香汁炒好之後淋在上麵,吃的時候蘸魚香汁就可以了。

麻辣牛肉絲

先炸後收是訣竅

57年的廚師生涯,他會做的老川菜都快要失傳了

麻辣牛肉絲屬於川菜裏的炸收菜,先炸後用湯汁收,能夠最大程度地讓牛肉入味,也能讓牛肉的口感韌香回軟。

牛肉要用無筋牛肉,牛腿肉最佳。

2

麻辣牛肉的做法是先鹵,然後切成絲用油炸,炸到半幹狀態,放入料酒、鹽等等調味料再加入高湯來“收”。等到湯汁收幹,牛肉絲回軟就可以起鍋放紅油、花椒油和芝麻了。

回鍋甜燒白

困難時期最想念的一口甜膩。

57年的廚師生涯,他會做的老川菜都快要失傳了

這 道菜真正能夠證明四川人“想精想怪”隻為了一口吃。話說當年能吃到甜燒白這樣的肉菜絕對是不常見,所以大家吃的時候也倍感珍惜。肉吃得差不多了,還剩下半 碗糯米怎麽辦呢?回鍋!剩下的甜燒白連肉帶飯一起剁碎,放進油鍋裏小火煸炒,炒得又酥又香,再加入糖和蜜餞,就是一碟甜膩得讓人難忘的回鍋甜燒白。

57年的廚師生涯,他會做的老川菜都快要失傳了

為了炒的時候不糊鍋,鍋裏一定要下油,油也不能太多,否則很容易膩口。炒的時候要有耐心,小火將米和肉都炒得酥香的時候才最誘人。

2

雖說這道菜在困難時期是眾人追捧的“香餑餑”,現在看啦似乎太過甜膩了一些,所以這道菜最好放在末尾的時候吃,用這一口剛剛好的甜膩結束一餐,也就圓滿了。

軟炸扳指

身價倍增的肥腸

57年的廚師生涯,他會做的老川菜都快要失傳了

肥 腸先鹵後炸,切成扳指狀,搭配糖醋蓮白絲和椒鹽,就是一道複古老川菜。肥腸被炸得表皮酥脆,內裏還保留著複合的鹵香,因為炸得時間長,沒有絲毫的油膩口 感,再搭配蓮白絲和椒鹽則更加解膩。據說這道菜是曾風靡一時的大菜,現在在餐廳卻再也見不到了,除了肥腸本身的成本太高,最大的原因應該就是技術的難題 吧。

炸扳指要選擇肥腸頭,同時靠近末尾那段還要切去不用,一頭豬這一部分還做不了一盤軟炸扳指,所以成本也比較貴。

2

技術的難點在於炸,鹵好的肥腸切成段下鍋,小火一直炸,炸的時候還要用湯勺不停翻動肥腸,以免受熱不均,引起爆炸。等炸到肥腸外表起淺棕色的酥皮就可以起鍋了,起鍋之後快速切段,趁熱吃才能享受到炸扳指的最佳口感。

壽字腰花

刀工和炒法缺一不可

57年的廚師生涯,他會做的老川菜都快要失傳了

原本聽到這個菜名的時候完全沒有想到菜如其名,腰花真的能被切成“壽”字,這道既工藝又家常的菜如今已經非常罕見,大概也是因為複雜的刀工吧。

57年的廚師生涯,他會做的老川菜都快要失傳了

腰子從中間破開,去掉騷腺後,用到從腰子左邊中間入刀,切三分之一進去,右邊同樣切三分之一,中間再豎切三刀,最後兩刀一斷切成片,攤開就是一個古代的“壽”字。

2

俗話說得好“肝腰十八鏟”,鏟十八下就基本熟了,因此炒的動作一定要快,腰片吃起才嫩氣。

3

要快速炒熟腰片,火候很很重要,大火熱鍋溫油下腰片,既能快速升溫又不會把腰片炒糊。

4

勾芡的時候要等三秒鍾,等芡熟了再翻炒,這樣才能把芡都包裹在食材上,盤子裏隻晾一層油,才算成功。

雪花雞淖、雞豆花

雞脯肉的兩種完美演繹

57年的廚師生涯,他會做的老川菜都快要失傳了

57年的廚師生涯,他會做的老川菜都快要失傳了

用以前的話來說,雪花雞淖、雞豆花就是“個子菜”——做法繁複,對技術要求比較高。一般來說,傳統的“個子菜”做法中必須有清湯或者奶湯,現在的做法已經簡單許多,我們還是能從中窺見一些“個子菜”的講究。

57年的廚師生涯,他會做的老川菜都快要失傳了

雪花雞淖這道菜裏的“雪花”就是雞蛋清,從前用的筷子,現在可以直接用電動打蛋器來打發,雞胸肉被細細地剁成茸,加了鹽、味精、胡椒粉、水豆粉和蛋清,用熱油小火劃散炒熟,再放上打發好的蛋清做點綴就可以了。這道菜口味清新淡雅,是“川菜不止有麻辣”的最佳證明。

2

從前做雞豆花的時候最大的講究就是一定要選擇老公雞,隻有老雞的雞肉茸在煮熟之後才能凝結成豆花狀,同時還必須選用白皮雞,才能保證雞肉的顏色雪白純淨。現在做雞豆花有了更好的工具,隻要把打發的蛋清加入雞肉茸裏,很容易就能形成雞豆花。

3

雞豆花的配菜最好用瓢兒白,這種菜在燙熟之後不易變色,一清二白,最適合跟雞豆花做搭配。

文/PP 圖/雷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