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萬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瓷器起源

(2015-11-03 17:48:46) 下一個

原始瓷尊

 

關於瓷器的起源,大概有兩種解釋:一說西晉時,才有了嚴格意義上的瓷器;又一說,籠統意義上的瓷器,商代已經有了,雖然它是陶器的變異,但發端了瓷器的淵源。

中國的瓷器,以青瓷最為著名。其次,才是白瓷、彩瓷。青瓷唐代時臻於成熟,以越窖所產為最著,至於宋代,汝窖、官窯、龍泉窯,哥窯、鈞窯、耀州窖所產青瓷,將青瓷技藝推至化境。白瓷,以邢窖為 著,其次是定窯。彩瓷方麵,影青首推景德鎮窯,黑瓷則舉建窯。

瓷器起源你了解多少

青 瓷之所以稱為青瓷,在於坯體上施以青釉,也即其中摻有鐵元素的色劑。我們習慣上所稱的縹瓷、千峰翠色、艾色、翠青、粉青等等,即指這種瓷器。唐代的越窯在 今浙江餘姚上林湖一帶,古時屬於越州 ,故此命名。越窯所產青瓷,釉色青中微而帶黃,後而改為清水般的湖色,上麵刻畫有花鳥、人物、各種幾何圖案等。

瓷器起源你了解多少

汝窯舊址在今河南臨汝,因此處宋時屬於汝州,故名。據資料記載,元祜初年曾頒旨要以汝窯替代定窯,專為宮廷燒製禦用瓷器,後而此項計劃流產。汝窯所燒之瓷,釉色深而翠綠,胎骨淡灰色,裝飾有印 花、刻花兩種,圖案則花卉、水鳥、蟲魚不一而足。

官 窯,顧名思義,就是官方所辦的窯。兩宋時,朝庭自辦瓷窯,專為宮廷燒製瓷器。可考者,南宋時置窯於修內司,即今杭州鳳凰山,沿襲舊製的緣故,也稱修內司官 窯,後而於杭州烏龜山下,別立新窯, 稱郊壇下官窯,範圍之大,今天已不可考,但知此處所燒之瓷,胎薄,呈灰、褐、黑三種顏色,施釉厚,尤以粉青色為主,看上去晶瑩剔透,猶如美玉。釉麵多有紋 片,器口及底部露胎處,呈灰或鐵色,稱 為“紫口鐵足”,為南宋瓷器中的珍品。

龍泉窯始建於五代,宋時開發,漸而著名,遺址在今浙江龍泉大 窯、金村等處。龍泉青瓷工藝繼承越窯傳統,至南宋時而鼎盛。龍泉青瓷又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胎質細密而潔白,施釉則以粉青、梅子青為 代表,花紋裝飾上,首次出現了堆塑和貼花,這種類型習稱為弟窯,也即人們常說的龍泉窯。另一種類型習稱為哥窯,哥窯燒製的瓷器,以日用器皿為主,間也燒造 各種文具及仿古的瓶、觚、鼎、爐等。

瓷器起源你了解多少

鈞窯舊址在今河南省禹縣,其工藝利用氧化銅、鐵呈色不同這一特點,燒成藍中帶紅或藍中帶紫的色釉,色澤如玫瑰,如牡丹,如海棠,雍容華貴,豔麗非常。鈞瓷胎骨灰白色,釉細而潤,其中佳品,底部 刻有數字,可知乃為宮廷所製。

耀州窯,位於今陝西省銅川市黃堡鎮附近,古屬耀州,故有此稱。唐代之前,此窯青、白、彩瓷兼燒,宋而後,主要燒造青瓷,器形有碗、盤、碟、罐、盒、爐等。耀州之瓷,胎質灰白而薄,釉色勻淨,裝 飾手法多刻花、印花,花紋則有牡丹、菊花、蓮花、龍、鳳、魚、鴨等紋。

瓷器起源你了解多少

北宋 青白釉獅子瓷枕

瓷器起源你了解多少

南宋 龍泉窰青釉蓮紋盌

由於瓷器燒造的時代和地區的不同,其胎釉選料和燒造方法也各有不同,掌握瓷器胎釉的時代和地域特征是瓷器鑒定的另一要素。

1、胎質

鑒 別瓷器的胎質,是觀察瓷器的露胎處,主要是底足。大致而言,宋代器皿底足露胎,瓷質多粗;底不露胎之器,瓷質一般較好,通常有支釘痕。元代器皿底足露胎, 瓷質較粗。明初瓷器底足露胎,瓷質較細;明代中後期有款瓷器底足大多掛釉,也有少數底款有釉而周圍無釉的,也有底足露胎的。清三代瓷器與明代瓷器相仿;清 中葉以後, 瓷器底足露胎的情況就很少見了。

無論任何時代的瓷器器皿,即便施滿釉,仍能在圈足的邊沿或口邊露胎和器身縮釉處,看出胎質火化的呈色。例如元代瓷胎大多粗澀而泛火石紅色。明清瓷胎大多白潔細膩而且雜質很少,火石紅色也減少甚至不見。

胎質成色能夠反映出胎土的配料,如宋代龍泉窯生產的粉青、梅子青,其胎色為白中帶灰,就是采用了瓷石加紫金土的配方。如元代景德鎮窯生產的青花瓷就是采用了瓷石+高齡土的二元配方。

瓷器起源你了解多少

元 青花纏枝牡丹紋獸耳大罐

瓷器起源你了解多少

元青花龍紋梅瓶

瓷 胎的潔白細膩程度和雜質的多少,能夠反映出瓷器生產的時代特征和地域特征。比如明代永樂、宣德的砂底器皿,因其選料和淘煉技術較元代精細,雖然難免含有微 量雜質,形成黑褐色的星點,但已少有元瓷底足凹凸不平的缺點,用手撫摩多有溫潤細膩之感。明末清初的砂底器以及後世仿品的胎質就達不到永樂、宣德瓷那般細 膩溫潤,顯得粗糙。又比如明代成化瓷質一向以細潤純潔著稱,前人形容為“如脂似玉”,其底足卻有米黃色的斑點,人稱“米糊底”。

時代進步能 夠提高瓷胎的質量,而原料的變化也會影響到瓷器的胎質質量。如明代嘉靖窯瓷器瓷質比不上成化、弘治瓷,主要原因還是景德鎮附近生產瓷器的優良瓷土“麻倉 土”已經用完。“奈饒土漸惡,較之往日大不相侔”(《博物要覽》)。當然,同樣是景德鎮的瓷窯,同一時代所用的瓷土也不盡相同,因為周圍的瓷土也有質量高 低之分,有的細膩滑潤,有的細而不潤。采用好的瓷土,造出的瓷器瓷胎質量肯定不會差。所以,通常好的瓷土都被官窯所占用。又如明代福建德化窯的胎料好,是 因為用氧化矽和氧化鉀含量較高的瓷土製成,因而燒成後玻璃相較多,胎質致密,透光度十分良好。

在鑒別有些瓷器瓷胎時,會遇到一些困難。例如宋、明、清有些瓷器是采用裹足支燒而足不露胎,有些因受窯火影響而使露胎顏色發生變化,如所謂“紫口鐵足”。這類瓷器的瓷胎斷麵內與外的顏色是並不相同的。

又 如永樂、成化的脫胎瓷、鬥彩瓷一類的薄胎器,因器物精細,露胎處極為細小,是較難辨別瓷胎的顏色的。許多傳世品,因為經過長時間的外界諸如空氣、水分的侵 染,或者手摸盤弄,也難以辨別胎體的本來顏色。遇到這類瓷器,還需要采用一些輔助方法,如瓷器上手,掂掂重量,聽聽聲音,可以鑒別胎體——瓷胎聲音清脆, 有金石聲,說明火候高;缸胎體重而且堅硬,聲音較沉;漿胎體輕而鬆軟,聲音發糠。

一般說來,永樂、宣德、成化、弘治等瓷胎均較元瓷為輕,而宣德瓷又比永樂為重,正德瓷又比成化、弘治瓷為重。(用聲音來鑒定瓷器要特別小心。過去所說古瓷聲音感覺沙啞,新器聲音清脆,即古玩術語中的“泠”。)

瓷器起源你了解多少

明永樂官窯青花四季花卉海水紋折沿葵口盤

瓷器起源你了解多少

明洪武 釉裏紅地留白折枝牡丹紋盤

2、釉質

觀 察古瓷的釉質,主要是看釉質的粗細、光澤的新舊以及氣泡的大小、疏密程度。舊瓷上都有所謂的“酥光”、“瑩光”,即指舊瓷釉麵上蘊含的如玉如脂的光澤,光 澤柔和,內斂,看上去很靜穆。這種深厚溫潤的釉光是由於年深日久而自然形成的。而新瓷的釉麵上會出現所謂的“火光”、“浮光”,光澤很亮,刺眼,光是由釉 麵向外發散,這種炯炯刺目的“火光”又被稱為“賊光”。

鑒定瓷器的真偽,觀察瓷器的光澤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步驟。通常新瓷器會有“火光”,但 有些仿品會采用做舊的方式來消除新瓷器上的“火光”,如將新瓷器用茶水煮、藥水浸泡、土埋、漿沱、獸皮打磨、油泥弄抹等等方法,也可以將此種“火光”去 掉,但會留下一些痕跡或破綻。凡是遇到這類可疑的無“火光”卻又缺乏古瓷寶光的瓷器,應仔細觀察,用放大鏡即能找出破綻或有規律的擦痕。

僅 憑瓷器“失亮”來確定瓷器的新舊,還是很不夠的。因為一向被妥善保藏的舊瓷,也有可能會有嶄新的光澤,如故宮中的清三代瓷器,有些從未起封而保存至今,一 旦開箱,其瓷器的光澤依然燦爛如新;被壇罐存儲的古瓷,無論是埋在土裏或海裏,隻要密封好,打開之後,瓷器依然會光亮如新。遇到這種“老中見新”瓷器,必 須要從器型、胎質、釉質、色彩、紋飾、款識等幾方麵詳加審視,不要輕易遽下結論。

在觀察釉質時,要注意看釉麵,看釉層的厚薄程度,釉流淌的狀態,以及縮釉情況。各個名窯和名瓷都有各自的特征。胎釉色對鑒定瓷器也是至關重要的。

瓷器起源你了解多少

清康熙豇豆紅釉鏜鑼洗

瓷器起源你了解多少

清晚期 哥釉青花纏枝蓮紋玉壺春瓶

觀 察瓷器釉麵,還包括瓷器上的開片,也就是細碎紋。許多舊瓷釉麵上會有各種細碎紋片,如牛毛紋、魚子紋、蟹爪紋、鱔雪紋、柳葉紋、冰裂紋等大小不同的片紋。 如宋瓷中的官窯、哥窯、汝窯等瓷器上自然出現的特征。官窯器(南宋修內司官窯)有“蟹爪紋”,哥窯有“金絲鐵線”開片,汝窯有冰裂紋開片。後世仿品同樣能 憑借人力做出相似的片紋,尤其是雍正、乾隆時期的仿官窯瓷、仿哥窯瓷,可謂幾可亂真。不過,仿哥窯器的“金絲鐵線”是用人工染色而成。

有些瓷器的釉麵上雖然沒有開片,卻會留下一些其他自然痕跡。如宣德窯瓷的釉麵上有所謂的“棕眼”,以及橘皮紋。

傳世品的釉麵上,通常會留下歲月漫長的痕跡。用放大鏡細看,會發現上麵有許許多多的不規則擦痕,這些擦痕又被人稱為“軟道”。應該是人們長期手摸盤弄留下的痕跡。

觀察釉中所含的氣泡,也是鑒定瓷器真偽的一個步驟。主要是看氣泡的大小、疏密,必須要使用高倍放大鏡或顯微鏡。

官窯器、哥窯器釉中所含的氣泡密似攢珠;汝窯釉中的氣泡疏若晨星;永樂窯瓷氣泡不少,有大、中、小三類;宣德窯瓷器釉中的氣泡為大、中、小氣泡構成的氣泡群,群與群之間的間距比較疏朗;成化瓷釉中的氣泡小而密集;正德窯瓷釉內氣泡小而密集,呈魚子狀。萬發編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