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萬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魯迅不僅會罵人,更會吃

(2015-06-13 11:01:25) 下一個




打小在咱心中,魯迅就是一副苦大仇深的國難臉,很難把他與美食、美酒聯係在一起。實際上,在吃喝這件事上,魯迅是個地道的吃貨,不但會吃,還會做,吃著吃著就在圈裏混high了,行話都精。

  話說,從島國歸來以後,從1912年到1926年,魯迅在北京生活了14年,我們可以從他的日記裏發現他去過的有名的餐館就有65家! 魯迅是浙江紹興人,這裏善出師爺、刀筆吏,筆頭子厲害。魯迅先學農礦,後學醫,在北洋政府的教育部也是結結實實做了10多年的文吏,文筆老辣,語言犀利如手術刀,頗受其家鄉文化積澱的浸染。

魯迅對於北京菜、北方菜相當心水,回到上海後還念念不忘。貼心的許廣平甚至曾想為其請一位北方廚師到上海,奈何做飯阿姨要價太高,才罷了。

   這65家北京館子包括:廣和居、致美樓、便宜坊、集賢樓、覽味齋、同和居、東興樓、杏花村等等。這還是不完全的統計,魯迅去過的餐館應該超過一百家。 (確實真土豪呀)作為文學家最用功的吃貨,魯迅把吃飯這件事看得很重,在日記中占了非常重要的篇幅(老婆都沒有這麽多)。哈哈,這是民國新風尚,不同於古 代文人“君子遠庖廚”的習慣哈。

  在眾多餐館裏,魯迅去得最勤快的是廣和居。廣和居是北京“八大居”之首,店址在宣武門外菜市口附近的北半截胡同南口路東,1932年關門。這裏是北京文人雅士以及官員常常聚會的地方,在民國時期非常興盛出名,曾有人寫了個微博:廣居庶道賢人誌,和鼎調羹宰相才。

  魯迅經常到這家店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離家近。魯迅當時住山會邑館(紹興會館前身),胡同就斜對著廣和居大門。有客人來了,魯迅甚至會直接從廣和居叫“外賣”到家裏。

  廣和居是個敞亮的四合院,院裏分成大小各種房間,剛好給魯迅和他那幫騷客朋友用,呼朋喚友,經常是是三五個人一起吃。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因為廣和居有魯迅必點的菜,那裏的菜式基本上是宮廷菜改造的。廣和居能吸引這麽多名流和官員來,除了味道好,也因為它的菜多有典故,高 檔大氣有內涵。比如其招牌菜之一的“潘魚”,就是晚清翰林潘祖蔭創造的,以前叫做潘氏清蒸魚。還有一道“曾魚”,是曾國藩創造的。當官的和文人都好這口, 社會上,附庸風雅的,也喜歡往這兒來。

  魯迅喜歡廣和居一道叫“三不粘”的菜,是用雞蛋黃、澱粉、白糖、清水加工烹製而成。這道菜講究烹製時動作快,成品似糕非糕,似羹非羹,用湯匙舀食時,要一不粘匙,二不粘盤,三不粘牙,清爽利口,故名“三不粘”,還有解酒的功用。

  愛吃“三不粘”大概也與魯迅愛喝酒有關係。魯迅屬於每頓飯必喝酒的人。史料記載,他和鬱達夫喝酒的次數最多。魯迅酒量不大,經常喝得酩酊爛醉,而且在喝酒的過程中煙不離手。鬱達夫在1933年曾作詩贈與魯迅,其中兩句寫道:“醉眼朦朧上酒樓,彷徨呐喊兩悠悠。”

  魯迅好酒這事還經常被黑,有人就在報紙上發漫畫,畫著一大壇紹興酒,旁邊縮著一個小小的他。

  魯迅還喜歡吃辣,據說最開始吃辣是為了解困,後來就根本停不下來。1918年他在《新青年》雜誌上發表《狂人日記》引來掌聲四起,被胡適大大誇為中國現代小說的 “開山之作”,換了現在肯定是轉載過萬,各路網紅跪舔不已。仗義的老魯還請胡適到北京紹興會館吃飯,第一道菜就是放了辣椒的梅幹菜扣肉。

   菜端上以後,胡適竟然愛吃,但他好奇菜裏咋有辣呢,便問老魯:“你們江浙一帶人愛甜,應該不吃辣吧,你真是個奇葩。”老魯回答:“紹興人是不吃辣呀,我 偏偏愛吃,辣椒解困。夜深人靜、天寒人困滴時候,我就去隔壁家小尼姑家偷摘辣椒,然後洗吧洗吧就吃,吃的我腦門冒汗,全身得勁,老婆再也不用擔心我會犯困 啦,還可以接著寫腹黑文章。你要不也試試?”胡適笑噴。

據說魯迅少年時期在紹興,喜歡吃什錦蛋,這個蛋的做法非常特別。經過考證,做法大概是這樣的:在蛋的一頭開一個小洞,倒出蛋清及蛋黃,將其與 蝦丁、筍丁、肉沫、鹽共同攪拌。後再裝入蛋殼,整個放在籠屜裏蒸。這道菜的做法與清代菜譜《食憲鴻密》中記載的“肉幢蛋”相似。《食憲鴻密》中記載的做法 是:揀小雞子(雞蛋),煮半熟,打一眼,將黃倒出,以碎肉加料補之。蒸極老,和頭(配菜)隨用。

  這個肉幢蛋後來被有文化的廚師借用成語創新了一道菜,叫“脫胎換骨”。蛋的製作方法是為“脫胎”;另把排骨煮到半熟,抽出其骨,換上一個蔥莖,掛糊油炸。炸好的排骨用來在盤中圍邊,中間放上蒸蛋,是為“脫胎換骨”。

  紹興的臭豆腐、臭千張,也是魯迅難以忘懷的家鄉味道。臭豆腐大家很熟悉了,我說下臭千張的製作方法:將豆腐皮經水浸泡後放上鹽、麻油、再用荷葉封起來,讓其發酵兩晝夜,上屜蒸,熟後,則臭中帶有一種誘人的鮮香。

  在紹興菜中,魯迅最愛是梅幹菜扣肉,這個菜是浙江菜的代表菜之一。浙江菜是八大菜係之一,紹興菜是浙江菜的一個分支,紹興菜又以梅幹菜係列最為獨特和出名,給浙江菜注入了獨特的文化和美食內涵。

  紹興人很喜歡吃醃菜,梅幹菜就是芥菜醃製而成的。做法是:用芥菜或者雪裏蕻曬幹、堆黃,再用鹽發酵,之後曬幹。四川的鹽菜也是這個做法,也是用 芥菜。醃製芥菜的關鍵在發酵,這種菜鹹淡適中、清爽適口、用它煨肉可以收到清淡,油而不膩的效果。成都人喜歡把芥菜做成泡菜,儲存在壇子裏,做菜時用作輔 料,比如說炒肉絲或做肉丸湯時加入,可以增味提香。

  牛肉和芥菜是非常好的搭配。我自己習慣用鮮芥菜炒牛肉絲。就是把芥菜和牛肉都切成絲,熗炒。一定要用豬油和菜籽油混合,加一點點花椒和辣椒熗鍋,油熱後馬上把倒肉絲倒入,再倒入青菜,最後勾一點點汁。

  

  紹興是全國著名的梅幹菜特產區,這裏出產的梅幹菜鮮嫩清香,與肉同蒸很可口。梅幹菜扣肉是紹興當地農村的家常菜,民國時期被紹興當地的菜館放在 菜譜當中。發展到八大菜係的時候,浙江菜又將其收為代表菜。它的做法與川菜中的燒白不同:先用梅幹菜和肉一起煮,待湯汁收進肉中,這時肉還沒熟。將肉撈 起,在蒸碗裏擺好,再將新的梅幹菜以及還有剛才煮過肉的梅幹菜一同放在肉上麵,放進籠屜蒸兩個小時。而四川的燒白是先將豬皮走油,然後與鹽菜上籠蒸製。紹 興的梅幹菜扣肉成菜色澤紅亮,肥而不膩,鹹甜入味。

  魯迅常用梅幹菜扣肉招待朋友。在知味觀宴請賓客時必點這道菜,而在家裏麵請客的時候,他還會對這個菜做一點創新,就是放幾個辣椒。這種創新和四 川的鹽菜扣肉很相似。鹽菜扣肉裏麵加的是泡椒。四川在長江中遊,浙江在長江下遊,有行船,交流機會很多。所以魯迅在梅幹菜裏放辣椒到也是很必然的事情。

  不僅是梅幹菜扣肉,很多用梅幹菜製作的紹興民間菜,都是魯迅喜歡的口味。如梅幹菜炒肉、蝦米幹菜、梅菜炒毛豆等。魯迅還喜歡用梅幹菜和豬肉末做成的餡料製作包子。

  魯迅這麽愛吃梅幹菜其實也是一種食補,他胃很不好,而中醫認為梅幹菜味甘,可開胃下氣、益血生津、補虛勞、治痰咳(魯迅也有肺結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