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萬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歐洲特別訂製的紋章瓷

(2015-02-07 00:34:41) 下一個


紋章瓷清晰地反映了歐洲、南北美洲新的消費市場。15世紀,中國尚未生產紋章瓷。16世紀至19世紀間生產的紋章 瓷都是為有身份的特殊用戶製作的。現存的紋章瓷圖案數量驚人,僅英國的就有至少6千種,其所有者包括牧師、官員、貴族、商人、公司和社會團體。現存的一些 紋章瓷訂貨單還保存著原始的設計圖和船運記錄,這些記錄告訴我們這些圖案的傳遞過程和開支情況,彩色紋章瓷的訂貨價格要高於青花紋章瓷。

這些紋章瓷為確定其他外銷瓷的年代序列提供了一個斷代依據。我們甚至能夠看出質量監控在何處開始放鬆,需求的變化也可以通過每個家族的後裔繼續訂製其紋章 瓷來追蹤。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訂製服務有一個標準化的運作方式,它便於包裝和運輸。盤子和帶把杯等其他典型器物被從歐洲運往中國,它們普遍帶有紋章圖案。 絕大多數紋章圖案都仿自歐洲工藝品,如陶瓷器、金屬器、織物和繪畫或版畫。


圖片附件: 20120620145551_26302.jpg (2012-6-27 15:48, 56.58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15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php?aid=553276


作者: 靜氣軒    時間: 2012-6-27 15:49

帶戳印符號盤
中國江西景德鎮
在廣州彩繪
清•嘉慶;約1790—1800年
R.A. Pfgunst 捐贈
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藏(C.121-1923)
©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通過使用模型和樣品,歐洲商人為廣州作坊內的畫工提供了一係列設計樣式和裝飾圖案,其中包括書簽、素描、版畫、印章和獎章以及繪有選好紋樣的盤子。此盤邊 沿繪有由四種紋樣構成的兩周帶紋,帶紋之間用數字21至24分隔。盤心的交織花體字母均為紋章圖案的組成部分。而可能指某個廣州商人的英式名字 “Syngchong”和交織字母“EFM”,則用優美的書體寫於瓷盤背麵。當更加標準化的邊緣紋樣和盾形紋章被施用於外銷瓷上時,這種瓷盤在18世紀後 半葉極受歡迎。它們極大地推動了紋樣傳播、模仿和銷售的過程,使整個製作和交貨工作變得迅速。


圖片附件: 1340176368_hKVZQp_b.jpg (2012-6-27 15:49, 37.33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10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php?aid=553277


作者: 靜氣軒    時間: 2012-6-27 15:50

青花英國盾徽紋大盤
中國江西景德鎮
清•康熙;約1690—1710年
大英博物館藏(Franks 734+)
©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


此餐盤是已知最早成套紋章瓷餐具中的一件,這些餐具用釉下青花裝飾,是專為英國市場製作的。威廉•塔爾伯特牧師在擔任牛津主教期間定製了這件大盤,並在盤 上繪上了自己的紋章。他在1699年成為倫敦主教,1715年成為索爾茲伯裏主教,1721年又成為達拉謨主教。紋章、頂飾和飄帶都仿自他的藏書簽。塔爾 伯特是著名的上議院議員,以鋪張浪費聞名。大英博物館保存老約翰•法貝仿製戈弗雷•內勒的一幅畫作,年代在1715—1720年間,表現了塔爾伯特在任索 爾茲伯裏主教時,穿著嘉德勳位這一最高等級的長袍。


圖片附件: 1340171825_8h9ALE_b.jpg (2012-6-27 15:50, 52.81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5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php?aid=553279


作者: 靜氣軒    時間: 2012-6-27 15:52

蘇格蘭紋章餐盤
中國江西景德鎮
清•康熙; 約1715—1720年
查爾斯•沃克牧師遺贈
大英博物館藏(1887,1218.32 Add ID Franks 772+)
©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


這件餐具可能是林利思哥地區裏卡頓和帕多萬的領主阿奇博爾德•漢密爾頓定製的一套餐具中的一件。他曾任皇家海軍艦長。1714年喬治一世任命他為牙買加總 督, 1729—1738年任海軍大臣,1719年他娶了第三任妻子。他最小的兒子,威廉•漢密爾頓爵士因與海軍上將納爾遜男爵的情人艾瑪•哈特結婚而出名。就 現在所知,威廉•漢密爾頓在其1764至1800年任那不勒斯大使期間使用了這套餐具。這套珍貴的餐具為清代康熙晚期的產品,那時淡粉色尚未使用。大約在 1720年以後,中國畫工發明了新的不透明釉,包括粉色和白色的,用來裝飾外銷瓷器,而像水彩畫的舊顏料則不再使用。


圖片附件: 1340172442_wzHrRb_b.jpg (2012-6-27 15:52, 37.24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13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php?aid=553280


作者: 靜氣軒    時間: 2012-6-27 15:52

英格蘭皇家紋章共濟會茶壺
中國江西景德鎮
清•乾隆;約1770—1780年
查爾斯•沃克牧師遺贈
大英博物館藏(1887,1218.13 Franks 806+)
©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


這件茶壺壺身繪一組紋章,紋章周圍的飄帶上有法語格言“DIEU ET MON DROIT”(天賦我權)及“HONI SOIT QUI MAL Y PENSE”(心懷惡意者必自取其辱),兩側各有獅子和獨角獸護衛。茶壺上的徽章和格言自1714年起為英國曆屆君主使用,直到1801年。然而這件茶壺 卻不太可能是為英國皇室做的。皇家紋章可能源於一批特殊的共濟會會員聚會的酒館的名稱。然而,非皇室成員如果能為皇室提供物品,就能在商業名片上使用紋章 來為自己的生意做廣告。茶壺的造型和枝狀流模仿了歐洲陶瓷器。


圖片附件: 1340172472_8zvIlI_b.jpg (2012-6-27 15:52, 23.34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6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php?aid=553281


作者: 靜氣軒    時間: 2012-6-27 15:54

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紋章紋盤
中國江西景德鎮
在廣州繪彩
清•乾隆;約1750—1755年
巴茲爾•艾奧尼迪斯遺贈
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藏(C.73-1963)
©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又被稱為“腓特烈大帝”,他的徽章包含40種不同的盾徽,代表皇室家族的譜係,其上覆以王冠。此盤中,在兩名力士站立的台座上刻有德 語箴言:“上帝與我們同在。”1751年,腓特烈二世專門成立與中國進行貿易的“普魯士皇家亞洲貿易公司(KPACVE)”。該公司以北海的埃姆登港口為 基地,接受皇室、貴族和富人的訂單。1756年,普魯士王子號和伯格•馮•艾姆登號兩艘商船駛入埃姆登港,船上貨物包括59套飾琺琅彩和描金的餐具,此盤 是其中的一件。由於部分瓷器在運抵德國時已被損毀,無法呈給國王,公司將其投放市場進行銷售。1757年,隨著七年戰爭的爆發,“普魯士皇家亞洲貿易公 司”被解散。


圖片附件: 1340172587_iwVrnJ_b.jpg (2012-6-27 15:54, 34.19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16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php?aid=553282


作者: 靜氣軒    時間: 2012-6-27 15:55

第五單元 早期歐洲瓷器

在1700年以前,中國瓷器在工藝上幾乎優於歐洲所有陶瓷器。它堅實、致密、潔白、透明,以至於最初在歐洲還引起 了關於其質地和成分的辯論。很多人立即承認它是一種瓷器,歐洲各地的陶工都進行仿製。但是絕大多數仿製品就是罩著一層白釉的紅胎或黃胎陶器,隻是看起來與 中國瓷器相似。

然而,在16世紀的意大利和17世紀末的法國,出現了與中國瓷器更加相似的仿製品。它們用石英、粘土和其他原料製成,具備了被歐洲人推崇的中國瓷器那種潔 白透明的胎體。這種瓷器被稱為“軟瓷”,在工藝上與東亞進口的瓷器截然不同,大多生產於18世紀的法國、英國和意大利。

約1710年,一個德國煉丹家發現了瓷器原料的特性和中國陶工的燒瓷流程,梅森製瓷廠因此建立。工業間諜竊取了梅森瓷器生產的秘密,並將其帶到威尼斯和維也納,進而傳播到整個德國。到1800年,瓷器原料和製瓷工藝在歐洲已變成常識。


圖片附件: 20120620145621_70280.jpg (2012-6-27 15:55, 36.81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5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php?aid=553283


作者: 靜氣軒    時間: 2012-6-27 16:00

青花“美第奇瓷”盤
意大利佛羅倫薩
約1575—1587年
為紀念艾達•布勞伊特夫人,由埃裏克•布勞伊特捐贈。
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藏(C.133-1937)
©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15世紀,隻有少量的中國瓷器運抵歐洲,陳列在王公貴族的寶物櫃內。這種堅硬、藍彩、半透明體的稀有舶來品促使16世紀的意大利多次嚐試仿製。唯一確定無 疑的成功嚐試是由著名的中國瓷器收藏家弗朗西斯科一世•德•美第奇大公在佛羅倫薩宮廷完成的。他親身參與了持續十年的試製工作,直到1575年生產出第一 批見於記載的瓷器。隨著1587年美第奇大公去世,瓷器生產大部分停止。“美第奇瓷”是一種軟質瓷,用黏土和玻璃粉製成。現大約僅存60件,許多都有瑕 疵,說明它們是試驗品。盡管“美第奇瓷”很珍貴,但最初製造它們是為了使用,而非陳設。


圖片附件: 1340176388_Uu6uyU_b.jpg (2012-6-27 16:00, 37.2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10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php?aid=553284


作者: 靜氣軒    時間: 2012-6-27 16:01

第六單元 仿中國風格的歐洲瓷器

正如歐洲造型和紋飾的仿製品構成中國貿易瓷的一部分一樣,中國風格的陶瓷產品傳至歐洲後,其造型和紋飾也為歐洲人 所仿製。其中,宜興茶壺在17世紀的荷蘭和英國被仿製,鏤空瓷器在18世紀中期到19世紀晚期風靡歐洲,這些都需要大量的專業技能。更為普遍的是,歐洲人 對中國瓷器的造型和紋飾進行改造,並與日本和歐洲的元素混合在一起。梅森早期的一些瓷瓶是按照日本清酒瓶的造型製作的,但是上麵卻裝飾著中國的浮雕紋飾。

歐洲人廣泛模仿兩種風格的中國彩繪瓷器。一種是粉彩瓷器,釉料以粉色顏料為主;另一種是五彩瓷器,釉料以綠色為主。這兩種裝飾風格的瓷器出現於中國清康熙年間,當時是用琺琅彩在釉上彩繪紋樣,使色彩和紋飾的表現更加精妙。這些顏料很快被模仿施用在歐洲的陶瓷器上。

釉色效果也直接仿自中國陶瓷器,銅紅釉和“牛血紅”的深紅色釉在19世紀的歐洲廣受青睞。


圖片附件: 20120620145640_10043.jpg (2012-6-27 16:01, 37.66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8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php?aid=553285


作者: 靜氣軒    時間: 2012-6-27 16:03

伊萬裏風格杯
英國倫敦鮑氏瓷器廠
約1750—1752年
E.F.布羅德裏普捐贈
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藏(C.942-1924)
©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此杯上的彩繪紋樣源自日本瓷器。以獨特的藍彩、紅彩和金線鉤描的幾何紋和花卉紋在西方被稱為“伊萬裏”風格。當明末中國內亂、中國瓷器難以獲得之際,歐洲 商人將瓷器供應轉向日本,日本陶工首次生產出這種風格的外銷瓷。後來,中國陶工很快采用伊萬裏的設計風格燒製銷往歐洲和中東的瓷器。歐洲則在17世紀晚期 和18世紀大量仿製伊萬裏瓷器,其部分原因在於伊萬裏瓷器簡潔的色調使瓷器相對便宜,易於燒製。此杯可能用來喝啤酒或麥芽酒。在18世紀的英國,飲用水通 常是不安全的,而茶、咖啡和巧克力又太昂貴,所以許多人每天選擇喝便宜而新鮮的低酒精度啤酒。


圖片附件: 1340172723_2TGQaq_b.jpg (2012-6-27 16:03, 25.33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4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php?aid=553286


作者: 青花調    時間: 2012-6-27 16:08

國外的博物館裏,陳列著我們國家的文物,這些文物怎麽就比國內的要精美多了呢
作者: 青釉兒    時間: 2012-6-27 16:08

堪稱精美
作者: 靜氣軒    時間: 2012-6-27 16:09

婦嬰圖盤
China, Jiangxi province, Jingdezhen
約1730—1745年
喬治•素廷(George Salting)遺贈
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藏(C.1400-1900)
©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自18世紀20年代初期起,在景德鎮和北京禦窯廠開始使用粉色和白色琺琅彩裝飾瓷器,使瓷器和金屬器畫工能夠選擇更豐富的色彩,嚐試新的繪畫風格和裝飾效 果。這類瓷器被稱為“粉彩”或“軟彩”,由於以粉色為主體而被歐洲人稱為“famille rose”。此盤中心描繪了在家中的一個婦女和兩個孩子,營造出一種親密和高雅的氛圍,同時巧妙地暗示了畫中婦女擁有高貴的身份,她很可能身處宮廷,或是 嫁入官宦之家。身邊的孩子們強調了她身為母親的角色,而周圍的擺設則象征著她的學識和修養。


圖片附件: 1340176412_W42wNZ_b.jpg (2012-6-27 16:09, 47.49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8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php?aid=553287


作者: 靜氣軒    時間: 2012-6-27 16:11

五彩異獸和博古圖盤
英國伍斯特瓷器廠
約1775—1780年
弗蘭克•勞埃德夫婦捐贈
大英博物館藏 (1923, 0315.1)
©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


此超大模製瓷盤很可能是陳設用器而非實用器。盤麵施釉上彩(所謂“五彩”和“粉彩”),以綠色和粉色為主色調。輻射狀開光圍繞著盤心程式化的菊花紋,與康 熙時期(1662-1722)的瓷器紋樣有密切的聯係。這種裝飾主題成為伍斯特瓷器裝飾的組成部分,在許多其他瓷器廠也廣泛流行,被伍斯特瓷器收藏者們稱 為“博古”,因為其匯集了桌、椅、花瓶等中國室內用具。在瓷器上裝飾描金紋樣相當昂貴,此盤就是這樣一件高品質的器物。具有同樣形製和邊緣裝飾的中國瓷盤 常在盤心裝飾歐洲徽章。此類瓷器大量生產以供歐洲市場。


圖片附件: 1340172777_773uiU_b.jpg (2012-6-27 16:11, 37.08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3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php?aid=553288


作者: 靜氣軒    時間: 2012-6-27 16:13

中國人物圖咖啡壺
英國伍斯特瓷器廠
約1770—1775年
弗蘭克•勞埃德夫婦捐贈
大英博物館藏(1923,0716.13)
©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


此壺壺身施釉上彩,描繪了身處宅邸的中國人,壺邊沿則飾釉下青花紋樣,它們均直接仿自中國景德鎮瓷器。上麵的描金裝飾表明這是一件昂貴的瓷器。很多18世 紀燒製的伍斯特瓷器都有新月標誌,通常施用釉下鈷藍彩,但這件瓷器卻繪伍斯特的首字母“W”。自17世紀中葉起,咖啡在英國被廣泛飲用,最初喝咖啡多用銀 壺或其它金屬器皿,偶爾也使用錫釉陶器和炻器。自18世紀中葉起,瓷質咖啡壺連同糖罐、水壺、杯碟,成為所有瓷器廠普遍生產的產品。盡管伍斯特瓷是軟質 瓷,但其所含滑石成分提高了瓷器的耐熱性, 使其能承受高溫液體,成為喝咖啡的理想器物。


圖片附件: 1340172953_ttZJO0_b.jpg (2012-6-27 16:13, 26.59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5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php?aid=553289


作者: 靜氣軒    時間: 2012-6-27 16:14

杯子
英國伍斯特陶瓷廠
約1755年
華萊士•艾略特遺贈
大英博物館藏 (1938,0314.38)
©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


此軟質瓷杯的造型源自早期歐洲的陶杯和銀杯。瓷杯外壁施釉上琺琅彩(所謂粉彩),以粉色為主色調,盡管所繪圖景有假山、樹木和花瓶,都屬於中國風格,卻純 粹是西方人虛構和描繪的一個想象中的中國,它們僅出現於早期伍斯特瓷器上。這類杯子可能是用於喝啤酒或麥芽酒,不是用於喝諸如茶和咖啡之類的熱飲,因為當 時茶和咖啡價格依舊昂貴,通常用更小的杯子。


圖片附件: 1340173014_s9G279_b.jpg (2012-6-27 16:14, 29.72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6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php?aid=553290


作者: 靜氣軒    時間: 2012-6-27 16:17

青花戈德馬森沉船碗
中國江西景德鎮
清•乾隆;約1750年
布魯克•休厄爾永久基金購買
大英博物館藏(1986,0701.10)
©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


潛水員在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戈德馬森號沉船遺骸中發現了這件青花碗。1751年,戈德馬森號滿載茶葉、瓷器和黃金駛離廣州,踏上經由巴達維亞返航荷蘭的征 途。航行16天後,戈德馬森號沉沒在中國南海。1986年後,超過160000件的瓷器,還有武器及金器被打撈出來。不久,這批被冠名“南京船貨”的貨物 被拍賣。這隻碗代表了中國貿易的普通商品。戈德馬森號沉船上有203箱瓷器,包括171套餐具、63623套帶茶托的茶杯、19535套帶托盤的咖啡杯、 9735套帶托盤的巧克力飲料杯、578件茶壺、548件牛奶壺、14315件淺餐盤、1452件湯盆、299件痰盂、75件魚缸、477件單盤、 1000件圓套盤、195件黃油碟、2563件帶托盤的碗、821件杯子或啤酒杯、25921件泔水碗和606件唾盂。


圖片附件: 1340173078_oa6aw6_b.jpg (2012-6-27 16:17, 21.9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5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php?aid=553291


作者: 靜氣軒    時間: 2012-6-27 16:18

青花描金山水紋茶葉罐
中國江西景德鎮
英國倫敦描金,可能出自托馬斯•巴克斯特之手。
清•乾隆,約1780—1790年
阿裏斯•漢斯利普小姐捐贈
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藏(332&A-1907)
©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茶葉罐用於儲存茶葉、保持其芳香,是歐洲茶具的組成部分。此茶葉罐器型仿自18世紀早期歐洲銀質或錫質茶葉罐。1740年左右,瓷質茶葉罐在德國梅森開始 燒製,中國在18世紀70年代開始燒製,英國則在18世紀70~80年代生產同類陶質和軟瓷產品。此罐兩麵所繪風景在外銷瓷上司空見慣。其圖樣並非原汁原 味中式的,而是仿製了歐洲人對傳統中國風景的改編之作。歐式風景在18世紀中期得到發展,隨後被複製在中國瓷器上,足以證明其成功。此茶葉罐的描金和花邊 裝飾是在英國完成的,很可能出自倫敦托馬斯•巴克斯特作坊。


圖片附件: 1340173154_4QJugq_b.jpg (2012-6-27 16:18, 31.58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8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php?aid=553292


作者: 零度    時間: 2012-6-27 16:19

欣賞了,樓主
作者: 靜氣軒    時間: 2012-6-27 16:20

呂洞賓塑像
中國江西景德鎮
清;約1750—1800年
奧古斯都•沃拉斯頓•弗蘭克斯爵士捐贈
大英博物館藏(Franks 827)
©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


此像為八仙之一的呂洞賓,他背負斬魔劍,手執拂塵。呂洞賓的人物原型是唐代的呂岩(約790—862),呂岩字洞賓,生於山西,曾出仕唐朝廷半官方文職, 後傳說成仙。傳說中呂洞賓曆經十試,獲贈寶劍,斬妖除魔。他也啟迪了凡人的成仙之路。中國人供奉道教神仙以求得好運。這件瓷像是昂貴的青銅或象牙質塑像的 替代品。沉船貨物中有此類物品,證明神仙瓷造像也曾出口到歐洲。


圖片附件: 1340173234_cR4StS_b.jpg (2012-6-27 16:20, 19.97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5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php?aid=553293


作者: 靜氣軒    時間: 2012-6-27 16:22

外壁鏤空咖啡壺
法國巴黎塞夫勒瓷器廠
1831-1832年雷尼耶設計
1873年製作
法國公共教育及藝術部長閣下捐贈
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藏(156&A-1877)
©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此壺為一套鏤空器中的一件,其靈感來自1826年在巴黎銷售的中國陶瓷器。其製作非常工藝複雜,每件都由用泥粘合的一些部件組成。內器為輪製,外壁用石膏 模具製成,被切割成塊,由專業工匠在上麵做鏤空裝飾。廠長亞曆山大•布龍尼亞對此項技術成就十分自豪,在其1844年發表的論文中闡述了這項技術的工藝流 程。受景德鎮、德化或宜興鏤空器物的影響,梅森、多西亞和伍斯德瓷器廠較早便燒造雙層器物。


圖片附件: 1340173305_iBwKvY_b.jpg (2012-6-27 16:22, 21.41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11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php?aid=553298


作者: 靜氣軒    時間: 2012-6-27 16:23

窯變釉花瓶
法國巴黎塞夫勒瓷器廠
Designed 1880; made 1884
法國公共教育及藝術部長閣下捐贈
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藏(54-1885)
©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此瓶外壁布滿了受18世紀中國窯變釉影響的條狀紅、藍釉。窯變釉是銅氧化物在還原的氛圍中生成的,在歐洲被稱為“火焰”,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極受推 崇。這種推崇使一名法國外交家在1882年從景德鎮收集原材料和配方,並在燒製此瓶的塞夫勒瓷器廠進行試驗。第二年,他們首次成功地燒出窯變釉瓷器。受中 國樣品的啟發,德國柏林稍早掌握這種燒造窯變釉的方法,不久為法國和英國所複製。此瓶最初是素胎,是一批用於彩繪的瓷胎中的一件。


圖片附件: 1340173372_lVNL93_b.jpg (2012-6-27 16:23, 24.88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9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php?aid=553301


作者: 靜氣軒    時間: 2012-6-27 16:25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