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幸存者---AI超級媽媽

(2018-05-09 01:00:46) 下一個

AI超級媽媽

和任重這種“友達以上,戀人未滿”的關係,並沒有讓葉好困擾太久。她已經想明白了一件事情:他捉摸不定的態度,背後總有某種原因。與其被動地揣測他的心意,取悅他人,不如後退一步,先專心做好自己。至少,菁菁校園裏兩人青春作伴,他已經給了她最好的陪伴。

葉好的心思很快被AI機器人吸引住。雷電、藍鯨和她,雷電曾經倡議的三人小組初見端倪。這個新手組合有個很酷的名字:超級三角。對“超級三角”來說,他們致力打造的AI機器人,與其說是產品,毋寧說是作品。

一個作品的形成,大致可分為三個層麵:構思、設計到實現。“超級三角”的這三位開發者受到各自的背景和經驗所限,自然而然地對這三個層麵有不同的關注點,理解力和創造力。

傳統工程學中,理想的架構師往往是由基層的工程師逐步成長而來。對技術實現能力的了解和掌握倒過來決定了最上層的構想能夠走到多遠。一個開發項目裏,項目經理常常被客戶狂野的想象力逼到抓狂,不得不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給那些毫無專業背景知識的家夥進行技術掃盲,協助他們厘清頭緒,提出合理的靠譜的實際需求。但是,在位於前沿的新技術領域,研發目標的設定,意義則非同尋常。

雷電和藍鯨是剛剛上路,癡迷於吸收各種前沿技術的技術狂人,他們的關注領域和努力範圍主要集中在設計和實現這兩個層麵。他倆藍圖上的AI機器人,和黃鍾大鼎AI實驗室已有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差別不大,主要是技術的創新以及功能的增強。

與之相比,葉好那未經訓練、缺乏常識的大腦更象一頁白紙,可以畫最美的圖畫。

她的最初想法是打造一名人類的照護者,能夠照顧老弱病殘,撫育人類的嬰幼兒。隨後她進一步澄清思路,她要製作不同尋常的AI超級機器人。而第一個AI超級機器人,應該是一名AI超級媽媽。

機器人,介於機器和人類之間。一般情況下,從機器向人類邁進的第一步,首先要擁有“自我”。有了這層身份界定,然後是理解並擁有和人類相似的初步情緒與感受。

機器人的頭腦裏,數據可分為三層:分別是數據庫、知識庫、智慧庫。一層比一層抽象,一層比一層廣泛。這些數據,可以直接地輸入,也可以間接地學習而來。

葉好認為:不管是直接輸入還是間接學習,那些基於數據和邏輯所獲得情緒、經驗、知識和智慧始終是膚淺的。就好象一個蘋果,就算你獲得了關於蘋果的所有知識,沒有真正咬上一口,你不會明白它的滋味。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隻有真正理解人類的情緒、感受和需求,才能照見人類的真實處境,從而成為更好的照護者。

要讓機器懂得人,擁有和人類接近的直接經驗至關重要。葉好理想中的超級機器人有兩種工作模式,一種是傳統模式,一種稱為“人類體驗模式”。

“人類體驗模式”需要體驗什麽呢?首先,打造極其精細的五官:眼、耳、鼻、舌、身。色聲香味觸法,這是第一步。

然後,它要會呼吸,懂得饑餓,了解幹渴,需要排泄,有疾病、衰老和消亡。

把生命看成一個黑匣子,僅僅從外部觀察,活著,最基本的標識就是呼吸。生命的最初和最後,我們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呼吸。

沒有窒息過,你不會理解呼吸的意義。

關於擁堵、缺氧和窒息,葉好有這麽一段深刻的童年記憶。那是小學四年級,發生在通仁小學的一次嚴重的“踩踏事件”。

上午課間操時段,所有小學生要匯集在學校的大操場一起做廣播體操。某天,教室黑板旁懸掛的小喇叭傳出新來的教導主任熱情洋溢的訓導:“同學們,為了展現新風貌、新氣象,我們決定從今天開始進行課間操集合比賽,看看哪個班級的同學能夠最快,最整齊地趕到大操場集合。當天的第一名將會獲得流動錦旗以資獎勵。希望各班的班主任能夠帶領本班同學積極配合。”

話音未落,班主任早已拉開教室大門,站在講台上大手一揮,指揮大家趕快衝出教室。每個班級都想爭當第一,五層的教學樓,從五樓到一樓,各個教室門口同學們蜂擁而出,黑壓壓的學生一下子全部堵在窄窄的樓梯裏。卡在人流中的學生們你推我擠,都想往前衝。二樓的樓梯口有人被推倒了,迅速地,小學生們象倒下的多米諾骨牌,人重人,一個接一個向前傾倒。

葉好被壓倒在三樓的樓道裏,擁堵的人潮,周圍的孩子都在掙紮,相互踩踏。狹窄的樓道,嚴重缺氧,呼吸困難,她靜靜地忍耐著,沒有亂動。她明白越掙紮越喘不過氣,唯有安靜等待老師來解救大家。老師們迅速在一樓出現,維持秩序,組織學生撤離。情況逐漸緩解,大家陸續走出樓門,來到大操場。

所幸沒有傷亡。

教導主任不假思索的一念衝動,差點釀出大事故。

在狹小的空間製造競賽,隻能引起相互踐踏,甚至鬧出人命。對競爭者的慈悲,是為之提供一個足夠廣闊的舞台。

這次踩踏事件,給葉好留下陰影:但凡看見人潮就想要避開,一到人多的地方,就會感覺窒息缺氧,性格上也變得不喜歡湊熱鬧。那些表達擁護或反對的群體性事件,她一定不是參與者。

她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才逐漸克服這個困擾。

由此,她深深地明白了呼吸的重要。理解了呼吸,才能明白我們的生存環境中,空氣的意義。所以葉好的超級機器人,要有一個簡單的呼吸係統,一旦缺氧,它會產生和人類相似的反應。

呼吸之外,第二個基本生命活動就是吃喝拉撒。沒有體驗過饑餓和幹渴,不會明白人類對於食物和水的需求。一個隻需要消耗電能就可以維持完整、正常工作的機器,不會真正懂得尊重食物、尊重環境,也不會深刻了解自然界中“陽光、空氣和水”對生命的意義。一個簡單但完整的消化係統、排泄係統,也是“人類體驗模式”必不可少的部分。

那時候,葉好還沒有和異性親密的經驗,她可能明白愛,但並不理解性。對於性愛這個部分,她的單純限製了她,所以葉好的AI超級機器人沒有設計這種需求和功能。她隻是在機器人的記憶體裏輸入了有關性別的相關數據、知識和智慧,這是基於數據和邏輯的間接認知和感受。

如果周磊當時在場,他一定會激烈地反對。沒有性愛功能的機器人,根本就是嚴重的不完整,怎麽稱得上“人類體驗模式”?

其後,我們說到情緒。

簡單地體驗喜、怒、哀、樂,這些是容易做到的。

當我們談論孤獨、脆弱、虛弱、死亡,談到一切的存在與消亡。機器隻有正常、異常,工作、停止這類狀態。如何讓機器去體驗人類的孤獨、脆弱與恐懼?怎麽去感受人類最根本最終極的恐懼:對死亡的恐懼?

體驗模式中,當充滿電時,機器人會因此精神抖擻;發現隻剩1%的能量時,它會感覺虛弱,很不舒服,尋求幫助。空氣和食物、水的欠缺,也會引起它和人類相似的感受。基於這些因素,葉好為它設計了相應的情緒體驗。

根據材料器件的磨損消耗折舊程度,葉好設計出老化指數。老化指數,相當於人類的衰老年齡。隻不過,機器人的任何部件都是能夠拆換的。

機器的某種故障,是它的“疾病”。

而閑置起來被完全淘汰,就是一架機器的死亡。

葉好的超級機器人在“人類體驗模式”中有對老化的憂慮,對疾病的排斥,以及對被徹底淘汰的終極恐懼。

這種基於“人類體驗模式”的訓練學習所獲得的直接經驗、知識和智慧,給AI超級機器人帶來的影響是深遠的,甚至能夠訓練出和人類相似的反射行為。

作為失親的孤兒,葉好一直渴望母愛。就象周磊孜孜不倦地為自己打造“沙漠玫瑰”,葉好的第一個AI超級機器人,是為人類的孤兒製作一位“超級媽媽”。

老弱病殘和嬰幼兒中,最脆弱最難照護的是新生兒。在護士、看護、保姆等等一切照顧者中,最難當的是媽媽。“超級媽媽”需要照顧的是人類的遺孤,從剛出生到長大。

“超級媽媽”,能夠很好地理解人類嬰兒,能與之交流,給予恰如其分的照顧。葉好甚至設想到一個極端情況:如果世界毀滅,地球上僅存一個人類的初生嬰兒,在“超級媽媽”的照顧和陪伴下,這個人類的孤兒也能夠擁有完整的母愛,得到適當的撫育,然後身心健康地成長。

而“超級媽媽”之所以超級,除了是很好的照顧者,從某種程度上說,她是永生的。同時,她的智慧也在不斷地完善與增長。

這樣一位母親,可以替人類養育一個又一個孩子。在這樣的養育過程中,她會積累獨特的經驗和智慧,同時又能把這些數據複製傳遞給同類型的機器媽媽。經過對同類型機器人的數據整合,這類機器媽媽能獲得更成熟更完整的經驗,再應用到未來更廣泛的撫育工作中去。

當葉好把這個“超級媽媽”的構想提交給雷電和藍鯨時,他倆大吃一驚,在AI領域,忽然看到了另一片獨特的風景。

從“體驗”這個角度看,他們以前製作的機器人隻能歸劃到機器的範疇。而葉好提出的AI超級機器人能夠與人類相通,它更象一個永生的“人類”。

最後,我們需要知道“超級機器人”遵循的基本守則。

機器人守則第一條:不殺、不傷、不害。

機器人守則第二條:愛與忠誠。

讓我們談論“愛”。

在人類的各種生命關係中,有一個非常重要而又含糊不清的關鍵詞:愛。"愛"無處不在,它的存在,激發人們無數的美好情感與想象。關於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認知。

以下是葉好對於“愛”的觀察和描述:
1.專注地觀察,清楚地洞見所愛對象。

2.懂得欣賞所愛對象的特質與美好,願意表達這種肯定令其愉悅。

3.明白所愛對象的需求與匱乏;需求可分為身、心、靈三個層次。這三個層次沒有固定優先級,  當多種需求同時出現時,要能夠辨識當下最優先的需求。

4.願意付出,采取行動去滿足這種需求,消除這些匱乏。滿足需求也分三個層次,按滿足當下最優先的需求來行動。

5.在一段特定關係裏,有兩個人、四種愛。一段良好的關係裏,每個人能夠在關係中更好地滿足自己,同時更好地滿足別人。愛自己和愛別人衝突的情況下,應該有一定的犧牲和妥協,而最終達到雙方共識的愉悅和滿足。當兩個人越容易達成共識共鳴,需求就越趨於一致,衝突就越小,關係就越容易建立和維係。

6. 終其一生,我們需要不斷學習和提升的是愛的能力。我們對愛的了解越深刻,令所愛對象滿足與愉悅的能力就越強大。

7.終其一生,我們需要不斷擴展的是愛的聯結。從學會愛自己開始,再學會愛別人。從有特定對象的小愛開始,再擴展到更多對象的大愛。圓滿而廣泛的愛的聯結,帶來深刻的領悟與了解,隨之產生慈悲。

在“超級媽媽”的智慧庫裏,存儲的就是這樣的關於“愛”的描述。

學會了愛,AI機器人與人的關係,就不再僅僅是機器和人的關係。

遵循機器人守則的“超級媽媽”,無論能力有多麽強大,不會成為邪惡力量的工具,不會成為人類的敵人,更不會演化為人類的統治者。

有了“AI超級媽媽”這個新目標,雷電和藍鯨摩拳擦掌,上下求索各部件的技術實現方案。這個AI超級媽媽甚至驚動了榮叔叔,他調動黃鍾大鼎和榮光公司的資源,給予“超級三角”最大程度的支持和協助。

與此同時,葉好開始安排自己所擁有的財富的去向。把它分成三份:20%的生活花銷,60%發展自己的事業,最後留下20%用於慈善。她通過榮叔叔,正式聘請了自己的律師和財務助理,同時成立了“有光由美慈善基金”。

用於事業發展的款項裏,撥出了一大筆錢投進“超級媽媽”的項目啟動,在那個扇貝型大樓,“超級三角”有了自己的設施一流的實驗室。

“好樣的,小鹿!”榮叔叔向她豎起拇指。

科研目標的設定、探索和實踐,既要“高高山頂立”,也要“深深海底行”,立誌之後需要密行。三人小組的成員們把自己關在實驗室,爭分奪秒地忙碌。

在製作智慧詞條的過程中,對“愛”這個詞匯的沉思和解析讓葉好意識到:任重和她之間那層無形的阻力,還是因為不夠愛。既然不夠愛,何必朝夕相對。他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忙,無需時常奔波於倫敦和黃鍾大鼎。他對她,既無責任,也無義務。

“我最近一、兩年都會很忙,實驗室的工作相當繁雜,每個周末都需要泡在那兒。你來了,我也沒空陪你,就讓我們用電郵保持聯係吧。”她這樣提議。

任重有些意外地看著她,同意了。

製造機器人,既需腦力,也需體力。聰明的大腦和細致靈巧的雙手,缺一不可。這時候,以往在車間操作機床的經驗幫上了大忙。為了方便幹活兒,她把披肩長發利索地綁起來,紮起了高高的馬尾。那些精致的套裙全部乖乖地呆在了衣帽間,她換上了麵料舒適的T恤和牛仔。

人為地製造距離,熱鬧之後給愛放個長假,她還真是個不喜歡拖泥帶水的幹脆人兒。

九個月後,雛形初現,“超級媽媽”象剛剛學步的幼兒,搖搖晃晃地邁出了第一步。九個月,這個時間和孕育一個胎兒的時間接近,這個“媽媽”,是“超級三角”共同的孩子。

下一章:幸存者---青春的三國

前一章:幸存者---戀人未滿

感謝您的閱讀,最後申明:本故事純屬虛構,原創作品,請勿轉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山城汪汪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aBrisa' 的評論 : 多謝鼓勵;)我想傳達這樣一種理念,無論是形而上還是形而下,那些正在我們身上發生的,都很重要。另外有讀者感覺情節平淡,衝突不夠。
可能因為自己趨向避免衝突,所以不擅長這類戲劇性描寫。嗬嗬。
LaBrisa 回複 悄悄話 您的作品,情節和哲思同樣豐富。無論形而上還是形而下,都顯精彩。
山城汪汪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jianchi9090' 的評論 : 旨在與您共勉分享。:)
jianchi9090 回複 悄悄話 好文, 我倒過去又讀了一遍. 十分喜歡. 這裏關於愛的見解,深刻.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