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與家裏老人溝通互動

(2014-08-15 21:37:59) 下一個
圖片由網絡借用

"百善孝為先"。照顧好家中老人,令其晚年安隱快樂是我們很多人的共同心願。大多數朋友說到孝順老人,首先聯想到的可能是為老人買樓,買昂貴的保養品,保健品。其實人到老年,物質上的需求往往趨於淡薄,精神上的需求則常常被忽略。老人最怕寂寞,內心對日趨暗淡的未來有一定的焦慮和恐懼,尤其對自己的身後事想都不敢想,提都害怕提。身心日漸衰弱的父母需要我們付出時間,精力去好好陪伴。除了衣食住行給予必要的照顧,我們還要學會和老人很好地溝通。如果我們時常能安靜地坐下來,好好地陪老人聊一聊天,幫助他們的內在情緒得到舒緩,令其心情舒暢,老人的晚年生活品質無疑能得到很大提升。

和老人交流需要了解老人的心理特征,對他們表現出來的一些特點耐心地給予包容、接納。 這會減少所謂"代溝"帶來的摩擦和衝突,能讓我們更有效地了解父母的真實想法,更好地照顧他們。

老人的心理特征常見的有:固執、嘮叨和懷舊。
老人的固執來源於他們對自己一輩子積累的人生經驗和生活習慣的信任和依賴。由此發展出一套對待自己、他人以及社會環境特有的行為和思想模式。人越老,這些特點就越突出,往往排斥新事物,拒絕變化,固執己見。老人的固執常常會造成晚輩和老人的直接矛盾,導致交流障礙。讓一些晚輩對老人愛恨交雜,有孝心卻無下手之處,得不到好的效果。

"樹老根多,人老話多。"嘮叨也是讓晚輩對老人望而生畏的一大障礙。老人話多,愛重複,又總是堅持自己的觀點,不願屈就他人的想法。如果我們探究其原因,就更容易理解老人,包容老人。老人因為年老體弱,心有餘力不足,很多事情無法參與幫忙,他們往往隻能借助語言來表達關切,抒發想法和情緒。人老以後,身心每況愈下,常常有無能感、無力感。麵對晚輩,他們常嘮叨自己的人生經驗來維護自己作為老人的自尊心。

老人愛懷舊,他們往往無法適應現代生活的巨大變化,日新月異的當代局勢。對於未來,他們無法期盼憧憬。內心盼望穩定、無變化、少折騰。於是他們常通過緬懷往事,談論自己過去的精彩事跡從而獲得自我肯定,維護自我尊嚴。

了解老人,看到他們背後的脆弱與無助,我們就能用更大的耐心、愛心去接納和幫助他們。

人老之後,聽力會多少退步,我們和老人交流時,最好製造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麵對麵地坐下來,用語言,用眼神,再用適當的肢體動作傳達我們誠懇的關心和尊重。老人如果聽力不夠好,麵對麵的交流讓他可以通過你的麵部表情、嘴唇動作更輕鬆地明白你談話的內容。談話時,我們最好說話語速放慢,語調適中。有些老人失聰則要提高音量。

傾聽是人與人溝通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技巧。在老人麵前,我們耳朵的作用更甚於嘴巴。用心聆聽,給老人提供一個抒發情緒和內心壓力的途徑,而不是急著給他們出謀劃策,告訴他們應該怎麽做怎麽做。通過耐心誠懇地傾聽,我們往往會發現老人在表麵言行之下隱藏的真實需要。了解他的想法,喜好,用他樂意接受的方式去照顧他,才會得到最好的效果。

如果老人傳達出不安,焦慮,抑鬱,悲傷,我們則應給予適當的安撫,引導他們談論自己感興趣的人、事,物。令其回想自己在生活和事業中曾經有的積極正麵的成績,給予他們的人生正麵的肯定。在合適的時機,我們也可以簡單地提問,探索老人對於臨終,死亡這類話題的想法,心願,給予適當的疏導。

談話中,命令式的語句,說教式,爭辯式的語句都會惹到老人反感。他們過去照顧家人,管理下屬,已經習慣了凡事做主,這類語氣會讓他們產生抗拒,逃避,自衛心理,會導致溝通不暢,讓老人無法坦言心曲。而批評,指責也會令老人沮喪,憤怒,甚至反抗。刻意回避一些比如死亡這類敏感話題,會讓老人感覺被拒絕而不敢坦言。所以和老人談話要格外敏感,警覺。多聽少說,多說好話,令其愉悅,就是我們孝心的表現。

有時對老人的體貼關懷,也可以體現在一個細微的動作上,如握手,拍肩,輕微地擁抱,一個細微的動作,無聲勝有聲地體現親情的關懷。

總的說來,尊重老人以自己的價值觀,人生經驗所作的判斷,讓他們知道我們明白他的想法,情緒,訴求。讓老人感到被理解,被尊重,被肯定。這對老人而言,就是莫大的安慰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山城汪汪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雪花漂飄' 的評論 : 謝謝,希望能傳播對老人的關愛,有更多朋友學會和長輩好好溝通。
雪花漂飄 回複 悄悄話 你是好人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