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中國文化是虛偽的,那是逆子。說中國文化沒有虛偽,那是騙子。
中國文化思想史上,有一個著名的事件就是孔子問道。這個事件可以看作後來成為萬代宗師的孔子從當時的國家圖書館館長老子手中接過中華文化航船的舵輪。關於這個事件的細節已經淹沒在曆史的黃沙中。但是從流傳到現在的兩部典籍《道德經》和《論語》,我們很確切地知道,孔子問道就是中國文化從以老子為代表的關注自然與人的自然屬性向以孔子為代表的關注社會與人的社會屬性轉換的一個分水嶺。所以孔子理所當然是中國社會主流文化的奠基人。中國虛偽文化的祖師爺當然非孔子莫屬。
中國文化的虛偽性是有目共睹的。酒文化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美國人喝醉都是自願的。中國人喝醉都是被灌醉的。酒本來是五穀精華,瓊漿玉液。在中國卻被當成了毒藥。嘴裏是稱兄道弟,心裏想的卻是怎樣把對方灌倒。當年尼羅河科裏的年輕醫生結婚,新郎居然被人灌到血壓下降直接送進病房搶救。再看看中國官場也好生意場也好,多少人被酒肉害得麵目全非,中國的酒文化已經演變成害人文化。
尼羅河這就以記錄孔子思想言論的權威著作《論語》為證,說明為什麽中國虛偽文化的祖師爺非孔子莫屬。
《論語》倡導的核心價值觀是“仁義禮智信”。所謂信就是誠信。“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問題出在“信”是以首先滿足仁義禮智為條件。比如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這裏的直是正直。兒子隱瞞父親偷羊符合仁義禮智的要求,所以是正直的。實際上在西方父為子隱,子為父隱也是經常發生的事情。但是沒有人會認為這是值得稱道的行為。
更要緊的是《論語》提供了一種虛偽文化的範本。
子曰:“孰謂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諸其鄰而與之。”。這個段子是說孔子的學生微生,有人向他借醋,微生自己沒有就去鄰居借來給人。孔子對微生的評價顯然是負麵的:孰謂微生高直?
從正麵理解孔子意思,他認為微生沒醋就直接說嘛,何必去拐著彎作好人。山東人都很直率。這樣認為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孔子本人在《論語》中的表現可不像一個直率的山東漢子。
孺悲欲見孔子,孔子辭以疾。將命者出戶,取瑟而歌,使之聞之。這個段子中,孔子先是謊稱自己有病。而後又“取瑟而歌,使之聞之。”。意在羞辱一個想見他的人。
《論語》並沒有解釋孔子對孺悲如此無禮。既然入選,推測在當時的其他文獻中應該可以找到符合仁義禮智緣由。但是下麵一個段子更令人費解。
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塗。謂孔子曰:「來,予與爾言。」曰:「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曰:「不可。」「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歲不我與。」孔子曰:「諾,吾將仕矣。」
這段說的陽貨想見孔子被拒,就送了孔子豬肉。如此孔子就一定要登門答禮。但是孔子還是不想看見他,就趁他外出之際回訪。沒想到在回來的路上遇上了。陽貨還給孔子開示了一番道理,令孔子深受教益。
我們不妨借孔子評論微生借醋的話用在孔子身上:孰謂孔子高直?
兩千年前孔子之所為活生生就是中國官場上的政客們今日之所為。最令人不安的是,本來就是一個虛偽的政客偏偏要裝正直,就像薄熙來當眾宣稱他們家沒有一分錢存款,就像周永康用槍口對準自己的腦袋驗槍。
你說得不錯,西方也有虛偽。西方有虛偽,不等於中國的虛偽自動抵消。
俄國的醉漢很多是瘋子,不證明中國的酒文化不是虛偽文化。
你的邏輯讓我想起64政府的話,說中國不民眾,你們就民主嗎。
對你這種把事物均衡化的評論我從來都不以為然。一個活生生的世界猶如人的機體,必然是又由不均衡的部分構成的。一個均衡化的事物必然是死亡的事物。
檢討一下中國人的缺點,需要什麽,如何更改,更重要.
我想中國的文化裏至少需加入"擴張性"的思想.
"仁義禮智信"隻能叫你做個好人;而現在的世界社會是叢林政治,要學會打獵.
你說到了點子上。誠信是本。仁義禮智信應該把次序換一下。信、仁、義、禮、智。不論是什麽動機什麽目的,在一個和平的正常社會中,誠信是第一位的。
孔子是講實際的,是顧及大體的,
所以要懂得他說的話,需要從整個來看,而不是斷章取義的解釋.
我認為適當的解釋應該是:
父親偷羊,做證的兒子的品格是正直的.
而孔子顧及人倫常理,所以說"父為子隱,子為父隱" 也是常常有的現象(世界到處一樣).
中國古語說: "家醜不可外揚"就是這個道理.
當然"大義滅親"的做法也有.
關於“直”的解釋。你認為"直"是當作正常現象解釋。不對。
這段話全部有三個直,第一個就是“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第一個直應該解為正直。所以孔子所言的直也是正直,應該是一種讚譽。
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
不同意!
山東人也是靠不準的.
===
1.這裏的"直"是當作正常現象解釋,並沒有稱道的意味.所以,這是你理解的錯誤!
2.前幾年在美國有女兒控告她父母吸毒的行為,當時社會上就有大辯論,為了更重要的倫理秩序,最後的結果是"不鼓勵"子女控告父母.
這是識大體! 與孔子說的一樣,也是沒有稱道的意味.
一般美國人的腦筋,比樓主靈活.
不否認你經曆的真實性。本文並非科學論文。美國人喝醉都是自願的,不一定表示美國人一個灌酒的都沒有。隻是代表日常生活中經曆的大多數情況。與中國人相比,美國人基本不勸酒。
===
胡說!
美國人在餐會上喝酒也有被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