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我常思忖,我們寫微詩,為何寫著寫著,就把其中的絕大多數寫成了三行?這其中難道沒有原因嗎?這其中會不會有某種力量在牽引我們的筆、我們的思、我們的心?於是,我開始研究。我越是研究,就越是覺得,這裏麵確實大有奧妙,這其中確實有一種力量在牽引我們的筆、我們的思、我們的心。這個力量,就是“三”這個數字。正如我在本書第四章《三行詩的屬性》裏所指出的那樣:
三行,是表現詩之題材的最細小但又最完整的單位;
三行,是表現詩之題材的最穩定但又最具靈活性的單位;
三行,是表現詩之題材的最凝練但又最具繁衍性的單位。
三行詩,是詩裏最利於簡潔明快地且又章節完整無缺地表現主題的一種形式!這就是為什麽我們寫微詩寫著寫著就把它寫成了三行的原因,這就是為什麽三行詩自其興盛以來在中國經久不衰的原因,這就是為什麽我們應該大力推崇它的原因。
中國三行詩,具有強大的表現力,幾乎可以用來表現任何題材,比如立意、言誌、造境、營勢、渲染、描景、寫意、塑形、拚圖、言趣、說心等等。如此之詩型,如不加以傳揚,實屬一種浪費。本書的推出,旨在為中國三行詩的事業拋磚引玉、添磚加瓦,希望以後更多更成熟的有關三行詩的著作出現。
任何一本專著,首先必須建立一套理論根據。本書的前九個章節,專門闡述了三行詩的理論基礎,其中包括三行詩的定義、屬性、表現力、以及它與其它類似詩型的區別等等。任何一本專著,在其理論的基礎上,都應該能夠付諸實踐,舉有實例。本書的後三十多個章節,專門例舉了三行詩的一些創作技巧,其中包括抽象與實像的轉換、空間與時間的壓縮、抑揚與揚抑的變化等等。
詩之乏在於陳詞濫調,詩之貴在於推陳創新。但萬裏路途,始於腳下;通天大廈,立於地基,沒有為了鑒往知來、觸類旁通而勤於學習、反複耕耘練就的紮實基本功,舞場裏哪有曼妙舞姿,鋼琴上哪有悅耳音樂?必須指出的是,本書所例創作技巧,並非為讀者依樣畫葫蘆提供樣本,而是為他們練就舉一反三的本領提供一個參考。待到他們練得熟能生巧、爐火純青時,自有山花爛漫,海棠悅目。
從創作的視角看,中國三行詩外形之輕盈靈巧、結構之嚴謹縝密,仿佛像運動員的一個跳遠過程:起跑,踏板,彈跳――然後是詩的遠方!這個過程,用本書的專用術語來表述,就是:呈現對象,具化對象,升華對象;用寫作的常用說法來表述,就是:呈現詩的敘述對象,描寫這個對象,然後升華這個對象。升華時,我們或者揭示作品的主題、或者深化作品的詩意、或者營造作品的意境等等。故,三行詩的創作,是一個有機的連動;三行詩的構造,是一個不可或分的整體。
撰寫一本專著,並非易事,且不說梳理書中的邏輯關係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與精力,書中的每一條理論、每一個技巧,都必須要有足夠的實例支撐才具說服力。但要找到足夠多的恰到好處的例子並不容易。我雖深知引用他人的例子遠比引用自己的例子更具說服力,但為了解決資料有限的問題,有時不得不勉強為之。令人欣慰的是,在可能的情況下,我自己的例子總是作為他人的輔助出現。
借此機會,我謹向在本書中提供引例的作者深表謝意。沒有他們的作品,本書隻是一隻空中閣樓!值得指出的是,本書引用的三行詩,幾乎首首都是精品。如果本書碰巧把您的作品引作反例,為了中國三行詩的事業,希望您能夠理解。雖然這類例子在本書中少到屈指可數,那都是為了說明問題不得不為之。
再次強調,本書的出版,旨在為蓬勃的中國三行詩事業拋磚引玉,添磚加瓦,希望讀者倍加愛護與傳揚。因資料所限,時間倉促,錯誤之處在所難免,望讀者原諒。
徐英才 2023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