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徐英才新作《中國三行詩理論與技巧》技巧篇 ——— 三十七、活用典故

(2025-02-13 11:36:23) 下一個
三十七、活用典故
 
  詩,貴在創立新意,忌諱陳詞濫調。三行詩短小精悍,更是避忌典故成語之類的熟語。但這並不等於說三行詩裏就不可以使用它們。三行詩本來就需要精致靈巧,如果一個典故可以給作品省卻很多字,增加很多凝練性,帶來新意,為何不用呢?三行詩裏典故用得好,反而能增加作品的新意。
  
例1. 活用成語
 
 
拍岸
(唐淑婷)
 
這首三行詩,全部作品由一個成語組成:“拍案叫絕”。作品巧妙地把成語“拍案叫絕”裏的“案”改成諧音詞“岸”,從而把一個拍著桌子叫好,形容極為讚賞的成語改成了浪拍海岸,雄渾叫絕的場景描寫,不由地不使人聯想到宋代大文豪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能引起讀者做這樣的聯想,本身就說明這首三行詩的成功。
 
例2. 活用詞牌
 
浪淘沙
 
(徐英才)
 
這首三行詩,作品的標題部分由中國古詩詞的詞牌名“浪淘沙”組成,內容部分隻有三個字:“人物史”,用以解釋標題,意思是“浪淘沙”就像一部有關重要人物的史書。這層含義來自中國古詩詞《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它由明代詩人楊慎寫成,全詩如下: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
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
 
同理,能引起讀者這樣的聯想,本身就說明這首三行詩的成功。這首詩通篇的意思是說,曆史的潮流像大江之水,淘盡曆史人物,你看那江山依在,而那些曆史人物呢?一個個都已經作古仙去了。因此,這首三行詩的標題“浪淘沙”就如內容部分所說的那樣“人物史”。在它的蕩滌下,多少曆史人物已經遠去。
 
 
思考題:
 
閱讀下列三行詩,指出詩內哪個部分采用了活用典故的創作手法:
 
1. 雲之兩麵性
 
翻雲
(趙希斌)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夜雨來訪
 
幹渴的麥田
喜出
望外
(老厚)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紅塵
 
一隻沙漏
裏麵熙熙攘攘你推我搡
其實哪個不是走向漏口
(徐英才)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思鄉
 
(盛坤)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發小重逢
 
(徐英才)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魚滿倉
 
(徐英才)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村婦集地
 
(徐英才)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憶江南
 
(徐英才)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