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混喻
混喻,就是把不同類型的比喻混用在一起,目的是為了使作品更為形象生動。這類作品,如果采用白描手法來寫,會平淡無味,毫無詩意,而一旦采用混喻的創作手法寫成,很簡單直白的物或事,立馬就有了詩意,就會栩栩如生。這就是為什麽三行詩特別愛用這個手法。
例1.
油菜花開
霜雪潰退,天漸放藍
紙鳶不時打探
我那後山屯守的金甲十萬
(午後)
這本是一首含義簡單的三行詩,它無非描寫了有人在油菜花地裏放飛風箏的場景,但由於它混合使用了一連串的比喻,使作品立刻生動形象了起來。它把霜消雪融比作兵敗潰退,把放飛風箏比作紙鳶打探,把遍地油菜花比作“後山屯守的金甲十萬”。值得注意的是,作品裏采用的大小對比法,即遍地廣闊無垠的油菜花與高高飛起的小小的風箏的對比,更加深了作品的形象性。
例2.
柳 笛
一口氣,嘟嘟吹響童年集結號
回憶便開著碰碰車
從時光隧道,追尾而來
(綠柳楓)
這本來也是一首含義簡單的三行詩,無非描寫了對童年的美好回憶,但由於它混合使用了一連串的比喻,使作品立刻生動形象了起來。它把吹響柳笛比作“嘟嘟吹響童年集結號”,把回憶蜂擁而來比作“回憶便開著碰碰車”疾馳而來,把對童年的回憶比作“時光(的)隧道,追尾而來”。恰恰正是這一連串的比喻,才使作品如此形象生動。
例3.
殫精竭慮
懷念
試圖掙脫思之殼
卻被一次次無情彈回
(徐英才)
這本來也是一首含義簡單的三行詩,它無非描寫了一種極為深切的懷念,但由於作者並沒有平鋪直敘,而是采用了一連串的混合比喻,作品就顯得十分形象生動。它把“懷念”比作一個被緊鎖在箱子裏的生命體,試圖掙脫箱子的囚禁,從而不再懷念,但一次次碰壁,被無情地彈了回來。每一次彈回,都是懷念的加深。
思考題:
閱讀下列三行詩,指出詩內哪個部分采用了混喻的創作手法:
1. 歲月
驅走了
我童年時
在雲海裏圈養的寵物
(徐英才)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看書
一手托起鯤
一手扇動鵬翅 (特征)
乘著它 傲遊星空海角
(徐英才)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缺席的時空
把繈褓凝固在視窗裏
讓缺席的記憶
在未來返回席位
(徐英才)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黎明
夜 開始分娩
一個顛覆基因的偉大嬰兒
即將誕生
(沈競雄)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思維
一匹脫韁的馬
狂奔在遼闊的草原
一葉小舟 在向彼岸悄悄偷渡
(沈競雄)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