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沒有孝字,如何培養兒童的孝?

(2020-12-04 09:18:17) 下一個

杜維明之《儒家思想》之〈自我與他者:儒家思想中的父子關係〉論文讀後感

 

在東方、孝的觀念是自古以來就有的觀念。但是、英文中卻找不到適當的翻譯。雖然有很多相似的字,假如仔細研究一下,卻發現是失之千裏。所以、在沒有字的國家中,我們要如何培養兒童的孝心呢?這是我們這一代流落於異國的國人的一大問題。先從儒家思想探討此問題,也許所以找到答案。

 

儒家思想的起步就是在家庭中學習做人,一般兒童大概是在一歲之前開始學習站立與說話,一歲左右開始走路。大概在四歲左右開始學習禮貌,九歲的時候已經開始可以學習很多事情了。譬如《三字經》有此記錄: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然、漢朝的唐香與孔融應該算是兩位聰明的兒童,他們都有特殊的智慧,所以《三字經》才以此兩人為例,此兩人都是學習作人的好榜樣。

 

儒家的哲學是在人生的旅程中,要靠自己努力的修行最終的目標是成為聖人,而且周圍環境都是幇助你達到這個理想,因為人的生長環境關係,故所有人的成聖起點大部分一定是從家庭開始。儒家的自我修養的目的是在於發展自己的精神動態,自我修養是以成為聖人為目標,在自我與他人之間的關係,包括家庭、兄弟、朋友、同事、夫妻等,都視為自己成聖的關係人或者幇助人。因此、儒家的學人都努力在自己的創造與轉化的過程中,曲曲折折地達到成聖的目標。在自我修養的過程中,儒家哲學巧妙的將這個過程禮儀化這就是忠孝友悌的觀念都是成聖的程序經過了禮儀化的結果。

 

在所有的關係中,最重要的關係就是父子關係。因為所有的人必定有父親,在舊的社會中,父親或祖父或是曾祖父、大多是一家之長。所以一般人在生長的過程中不可能不受父親的影響。父親是教你讀書?字的人,是教你禮貌的人,也教是你灑掃應對進退的人。當然、在嚴父慈母的舊觀念的家庭中,父親可能非常嚴格的管教孩子,有時甚至打罵,古代更有一句俗話-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句話更加強嚴父的正當性。當然、這樣的打罵教育與西方的造就自己的教育起了很大的衝突。在古老的中國社會中,受到父親打罵的中學生,可以在學校中找到同病相憐的同學,互相訴苦,日後不會變為心中的陰影。而在現代化的社會中,可以立刻成了一件虐童事件而遭到警察調查,使得體罰兒童變得很大的罪惡。當然、禁止體罰也有好處這樣可以免得日後留下不良的陰影於兒童腦海內。

 

在《論語》中、孔子對於父親與子女的關係隻用四個字解釋,就是在〈顏淵篇〉的父父子子四字而已。照字麵上的意思就是父親尊守作父親的原則、兒子守著兒子的孝道。雖然如此、但是在《論語》中有許多弟子問孝的記錄。綜合他的言論、也許孔子本來的意義是:在家庭中的成員、一方麵兒子的任務就是幇助父母的修行,同時、嚴父慈母的角色也可以指導家中的兒女學習作人的正途。” 但是、隨著時間的變化,本來的深意就慢慢改變為絕對的尊守父親的教導,當然可以說是曲解原意。在傳統的理想家庭中、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是有雙重意義:一來是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就是天生注定的、是無法擺脫的。二來是父母可以幇助子女的修身與長大成人,同時子女的存在提供父母一個最好最親切的修身目標。也就是說: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是雙向的,不是單單父母對子女的管教而已,子女也要相對地提供父母行仁道的機會。

 

儒家哲學是先修身齊家再治國平天下,修身與齊家通常可以連接在一起,從父嚴母慈子孝的設定,我們可以看出:能夠成功地修身的父親,一定是同時可以齊家的。同時、一位聼父母的教導的孩童,長成人之後,一定會有成功的人生。所以、嚴父慈母孝子孝女都是相輔相成的關係,也就是心中懷有“仁慈”的父母是一定會擁有和諧的家庭。最簡單易懂的哲學就是用64卦的易經之第37卦家人卦、來解釋此相輔相成的和諧現象:“家人”的卦象是風火家人,也就是家人的關係最好是像“火生風、風助火”一樣,風與火是相輔相成的,愈燒愈旺,是家族旺盛的現象。如何使子女都常常心中擁有仁的觀念?這個任務卻都是成人的責任。

 

 

〖培養子女的孝心〗

 

如何培養學童尊敬長者呢?如何教導兒童孝順父母呢?這些卻都是作父母的責任,很少幼兒生下來就懂得孝順父母的。尤其是今日西方的教育,老師在課堂中、根本沒有所謂的“孝的教育”,也沒有像《三字經》中的孝順的故事,為什麽?這是因為在英文中、根本沒有“孝”字。所以在一個沒有“孝”字的國家中,要推廣儒家的孝道,有如逆水行舟,卻是難上加難。雖然很難,但是、筆者認為“孝”是人性的基本的道德原則,也是儒學的基礎,我國有句成語:百善孝為先,故非常值得推廣。如何培養子女的孝心呢?筆者基於多年的人生經曆,歸納為下列幾點:

 

1、補充美國學校教科書的缺失

 

既然美國學校的教科書中缺乏“孝”的教育,這正是中文學校展現出特色之處。中文學校內可以製定有百分之五十的課程都是宣傳“孝敬父母”的課程,如此可以彌補西方教育的不足,更足以讓所有的“中文學校”有勇敢的存在的理由。存在的理由有二:第一、學習第二國的語言,因為世界上至少有十三億中國人用中文,而且另外世界可能有一半的人口也用中文。第二、宣掦“孝道”。因為孝道是生物的本能,假如世上所有的人類都孝順與供養自己的父母的話,即使社會安全製度完全破產也不會引起社會的不安。尤其在未來的Al時代、人類的工作已經被機器人取代,人類唯一勝過機器人的地方隻剩是人的親情,而機器人是沒有心的工具而已。所以在Al時代,儒家的“孝的教育”則是非常重要。

 

2、多多誇奨有孝心的鄰居與親人

 

在學習作人的過程中,父母可以舉出許多鄰居或者親戚朋友的例子,誇奨他們的子女的孝順的事實。因為據心理學家分析:多數的年青人都擁有強烈的模仿他人言行的心態,喜歡當時流行的動作。而阾居的兒子受人誇奨時,自己的兒子同時也希望讓他們的言行也為別人的誇奨。而且模仿他人的孝行成為一種風氣後,在他們同輩的年青人更會以此風氣為傲,互相模仿。如此一來、就變成當時流行的風氣,正如流行的服裝搭配一樣,相互效法。大家合作,成為一種大風氣之後,大家不費吹塵之力,很容易成功了。

 

3、中文教育-讀背古書

 

在中文學校中、除了教導孝道之外,再進一步、更要教導學生熟讀國學的古書。至少要背誦《論語》。因為中文的特色是一字一音,而且古書的作者都是儒家的弟子,他們?書的特色都著重於韻聲的配合,也就是朗讀時候就如歌唱一樣的有特別的韻味,所以很容易的教學童背誦。所以中國古代學堂都是以“朗朗書聲”形容學生正在背誦古書。此朗朗書聲正是教導學生儒家思想的最好天聲。

 

4、以身作則

 

古代中國的教育通常分為兩類:一類是言教,一類是身教。言教就是普通用言語的教育,包括書本的正規教育。身教通常是不用言語的教育,隻是以身作則的教育。所以孝順父母的教育,最有效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則的教育,當父親孝順祖父或者聼祖父的話的時候,孫子通常一定是在旁一言不發地靜靜在看在學。因為身教就是以身體的行為來教育下一代,當父母作任何事情的時候,小孩子隻能睜大眼睛看著而已,雖然他們不說出來,但是、在他們的小心靈中已經種下了永久的印象。

 

〖總之〗

 

現在的教育普及,不管是非對錯的父母是少之又少,所以、筆者認為:所有事情都依靠自己內心強大意誌。大家的意誌希望子女能夠理解孝字的話,隻要萬眾家長都一心一力地完成上列四點的任務,教育自己子女一定會水到渠成,指日可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