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宋明理學之本體論(Ontology )

(2020-12-16 07:31:28) 下一個

杜維明之《儒家思想》之〈九、宋明儒學本體論初探〉讀後感

 

〖本體論〗

 

什麽是本體論?本體論[英文是Ontology ]的定義就是:探究世界的本源的哲學理論。原本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儒學本來並沒有任何本體論的述說,到了北宋時期、在杯酒釋兵權宋太祖旳天下,又有隻靠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宰相趙高的領導之下,為了重新建立儒家思想為社會倫理道德的依據,又為了與當時的佛教與道教競爭。在如此的情況下,所以張載就創作了他的〈西銘〉。北宋理學的三先驅的學說,可以是儒家形上學的代表。杜維明先生在他的〈宋明儒學本體論初探〉的論文中說:宋明儒學的形而上學,至多也不過是為社會倫理學舖路而已!而社會倫理學才是他們的真正主題。這句話可以解釋為什麽宋朝有此形上學的旦生,一是局勢使其然,二是社會的需要。

 

在杜維明之《儒家思想》中、他極力推薦〈西銘〉,因為他認為-最能代表儒學的本體論應該是:北宋張載的〈西銘〉。張載、號橫渠,北宋人,西元1020年-1077年。他用美麗的詞句將人的旦生巧妙地與天地結合,而且天地之氣還會塞人體與帥人性,也就是說:天地的氣灌注在人的身體內,天地的性格也統帥人的習性。原文如下:

 

〖張載之〈西銘〉之前38字〗

 

  •         乾稱父、坤稱母。予茲藐焉,乃混然中處。2、故天地之塞吾其體,天地之帥吾其性。3、民、吾同胞,物、吾與也。

 

[白話釋文]

 

1、我稱天為父親、又稱地為母親。我隻是墨墨地旦生了,也就混入其中。[注:乾=父。坤=母。藐=墨墨地]

2、所以天地之靈氣充塞我的身體,天地之精神統帥我的性格。換言之、人就稟承天地的特性。

3、因此、天下的人民百姓都是我的手足同胞,天下的萬物都是我的同類。[注:與=同類朋友]

 

[哲學含義]

 

1、人類是宇宙整體的重要部分,僅是墨墨地旦生在地球上,因為人的父親就是,人的母親就是。乾就是代表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坤就是代表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因為乾與坤有它們的特別性格,這就是張載用乾與坤兩字代表天與地的原因。

 

2、因此、人性體現了宇宙創造過程中最精緻部分,人繼承了天地的精神與性格。用此21世紀的術語,也就是說:人類稟承了天地的DNA,雖然此DNA並不可以用現代生物技術所測出。天地的NDA是什麽呢?就是自強不息與厚德載物。就是說人繼承了天的自強不息的精神,也繼承了地的厚德載物的性情。

 

3、有此天地之DNA後、人的心靈便和天地萬物為一體。人有此開闊的胸襟後,就會認為天下所有的人民都是我的兄弟手足,也會把天下的萬物看成我的朋友。因此、人天生就有民胞物與的偉大的情操。

 

總之、張載所提出以上古今中外僅有的假設,是完全超出凡人智慧所能理解的超自然的獨特的創造行動。此宇宙的萬物都是自然地分化或者轉化而形成,此自然創造而成的哲學和古代西方文明之造物主或主宰者的哲學是完全背道而馳的。在此未來將來臨的Al時代,一般人民應該較可以接受此自然稟承哲學,而可能不會接受神造萬物哲學。以現在歐州人民的大多趨向於無神論哲學的事實,筆者在此預測未來世界人心的趨勢。

 

 

 

〖此本體論有承先啓後之功效〗

 

乾稱父坤稱母的偉大哲學,在國學中、實在有承先啓後的作用,它具有此兩項重要功能:一、綜合宋朝以前的中國哲學家的思想,構造出了一種皆大歡喜的假設性的轉化行程。二、為以後南宋與明朝的哲學家指引一條新的發展方向,或者一條新的道路。解釋如下:

 

一、繼續《中庸》與《孟子》兩本巨著的思想,因為此兩者在唐朝時期已經式微,幾乎要被道教與佛教壓倒在地,幸虧這篇(西銘〉的出世而帶鄰北宋的學術風氣回歸到對儒學的教育。筆者在此將〈西銘〉與《中庸》和《孟子》兩書的契合處解釋如下:[注:其中亦有與老子《道德經》相似之處也一並列於下:]

 

 

  • 1、《中庸·CH1》的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西銘〉的乾稱父、坤稱母的觀念。
  • 2、《中庸·CH20》的誠者天之道,誠之者人之道=〈西銘〉的天地之塞吾以其體、天地之帥吾以其性
  • 3、《中庸·CH25》的成己成物觀念。=〈西銘〉的民胞物與的觀念。
  • 4、《孟子·盡心上》的盡心知命知天的觀念。=〈西銘〉的乾稱父坤稱母民胞物與的觀念。
  • 5、《道德經·CH25》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西銘〉之“天地之塞吾以其體、天地之塞吾以其性。”

 

由以上五例、可見〈西銘〉的確是有承先的作用。它將《中庸》與《孟子》的精華積中於一小段的文字。

 

二、因為人稟承了天的自強不息的精神與地的厚德載物的特性,大多數人都擁有民胞物與的胸懷,後來到了明朝的時候,《三字經》的作者就以人之初性本善為第一句,而此句則為家喻戶曉的口頭禪,的確地成為儒家思想的法寶。西方國家的基督教思想中,都是先假設人有原罪,與此“人性本善”的哲學剛好相反。筆者在此將〈西銘〉與《三字經》和王陽明思想的契合之處列於下:

 

  • 1、《三字經》之人之初性本善=〈西銘〉之天地之塞吾以其體、天地之帥吾以其性
  • 2、明朝之王陽明之《大學問》之大人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西銘〉之乾稱父、坤稱母。+民、吾同胞,物、吾與也。
  • 3、王陽明之致良知。=〈西銘〉之天地之塞吾以其體,天地之帥吾以其性。

 

如此可見:明朝之《三字經》與王陽明的哲學,應該受張載之〈西銘〉的影響甚大。

 

 

〖此本體論與康德哲學的比較〗

 

在北宋時期的三位理學先驅的領導下,依循孟子的盡心知性而知天的道理,從人的天付於的人的同情心(人危己危或人飢己飢)為起點,[注:請參考我的博文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5013/202010/25464.html

領悟出一套天地之塞吾以其體、天地之帥吾以其性的本體論的哲學。換句話說:就是天理自在人心。這句話影響了全中國人的思維,到了明朝的王陽明以更簡單的語言表達出來,他呼籲大家找到自己的良心。這句話是配合張載的哲學,張載的本體論的主要哲學是:1、宇宙間的天地萬物都是自然而然轉化或者分化而自動自發地創造而形成。2、人的本性是天生就具有道德的本性,或者道德之知。而此道德是不同於科學之知,而科學之知一般是可以用儀器測量出來的。

 

康德(Kant 17241804、一位德國哲學家。他也是一位西方哲學中的承先啓後的著名哲學家,他擺脫西方傳統的宗教哲學而開創出一片新天地,是現代西方哲學的始祖。在他的《道德底形而上學的基礎》書中、他認為:人的純粹道德性絕對不能從人的本性或者所處的環境中去尋找,而應該到純粹理性的概念去尋找。換句話說:就是應該由科學的方法去尋找人心中的道德。但是、他的問題就是以科學研究的方式找不到人的心中的智的直覺。所以他迷失了方向,實在可惜。

 

〖智的直覺〗

 

而張載在〈西銘〉所論述的本體論的特點:就是在人的心中找到了人的智的直覺,此智的直覺乃是所有東亞哲學的特別之處。因此、在東方哲學中並沒有任何創世主的概念,不管是儒家或道家或佛家思想中,都是以完善自己為人生目標。儒家的目標是成為聖人,道家的目標是成為真人,佛家的目標是成為佛人。三家有二個共同點:1、三家的起步都是由學作人為起點,儒家由自己的家庭關係作起、從小學習禮貌與孝順,道家也從掃灑應對進退開始,佛家的小和尚也從砍柴煮飯開始。2、三家都是長到老學到老:儒家為聖、道家為仙、佛家為佛。在有此明確的起點與終點,人生的旅程就很容易了。也就是說:儒家弟子就可以一心一意地創造與轉化自己成為一個聖人,就會尊照孔子的指示:每天都是克己複禮。因此、在此過程中、智的直覺就應該會常常擁在心頭。[注:智的直覺是哲學用詞、用日常用語就可以等於良心

 

但是、西方哲學因為要擺脫基督教的影響,而導出一套自由意誌的哲學。此自由意誌是完全不同於智的直覺,自由意誌的重點是向外發展,盡量展現自己的才華出來。而智的直覚是向內探討,以尋找自己的良心為目的。原本的自由意誌是有善美的動機,在西方的“Be yourself”教育方針下,造就了許多優秀的科學家、藝術家、與運動員,也促進人類的更上一層樓的發展。但是、自由意誌被資本主義的財團人士所利用而成為財團發財的工具,各人相互爭奪利益,導致全球氣候暖化,物資耗盡,成為萬惡之首。

 

〖總之〗

 

在未來的Al時代、因為一切的事物都已經控製在擁有Al的機器人的手中,當時的人民可能有不同的想法,因為在70億人口的世界中,有70億個自由意誌可能就是一種累贅,因此決定放棄自由意誌。而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人們不能對抗任何的機器人係統,人們唯一可以勝過機器人之處隻是五倫關係,[注:機器人沒有父母、夫妻關係,與兄弟姐妹]所以全世界人們都看重儒家思想傳統的五倫關係,儒家思想一定會捲土重來。儒家思想中、仁心是儒家的重要元素,而智的直覺則是仁心所以產生的種子。因此、筆者在此認為:國學一定會重返於此地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