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67)
人有兩種自我,我們自己常常在在十字路口深思,是要向右轉呢?還是向左轉呢?例如:
我今晚要去看一部愛情電影呢?還是要繼續工作呢?
我要買新車呢?還是買一部二手車呢?
我今晚要去吃上海菜?還是去吃四川菜?
〖兩種自我〗
在我們自己的心中、是如何作這些決定呢?也許我們應該先了解自己是如何作出決定的,我們先研究一下自己的話,先聼聼社會心理專家的多年的研究發現,如此的話、我們就可以不虧待自己。
人的心中、有兩種不同的自我。2002年的諾貝爾經濟奨得主Daniel Kahneman,他最先開創一套“長”階段與“短”階段的在攝氏14度與15度的冷水實驗,受試者將一隻手放入水中,然後偷偷改變水的溫度,再詢問受試者的痛苦經驗。由這個簡單的試驗,我們不得不承認人體內至少有兩種自我:
經驗自我是我們每時每刻的意識、即在當時人體的感覺。但是、經驗自我沒有深刻的記憶力,它不會說故事。而另一種的敍事自我是永遠忙著將過去的點點滴滴,編輯成為一個故事,記憶在腦海中。敘事自我就如同一位記者,通常將事件的高峰和最後結果編織成為一則新聞登載在報紙上。
〖峰終原則〗
而人在作任何決定時,通常采用“峰終原則”。也就是隻記得高峰與終點這兩者,再加以平均,作為整個經驗的價值。這個法則對於我們日常生活的決定,都有很深的影響。關於峰終原則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運用,真是屬見不鮮。譬如:
〖總之〗
一般來說、每人都有兩種的自我,即經驗自我和敘事自我。這幾乎是發生在我們日常生活之中:
這樣的事情、在自己心中常常有衝突,經過了無數的拉扯才能作最後的決定。假如了解這就是人類的一種自然反應後,就會處之泰然,慢慢地作出對自己最好的選擇,如此才不會虧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