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67)
儒家的哲學思想著重於以仁恕修身,再推己及人,進而可以達到世界大同的目標。而老子的道家思想著重於愛護我們生活的大地,使這個大地仍然保持清靜美好,所以他建議他的弟子要以“無為”治國。儒家與道家的哲學基礎與實踐方法雖然有差異。但是在《中庸》CH22中,卻有意或無意地將儒道兩家的哲學思想的終極目標統一起來,使他們殊途而同歸。老子的“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道德經CH64]就是不阻擾萬物之自然發展生長。而《中庸》的以“誠”去盡萬物之性,卻是有相同之意義,而兩者的手段與作法是相似的。但是儒家更強調正麵的作用,不是僅僅消極的“無為”。
《中庸》CH22說:當聖人發揮他的至誠之心的時候,他領導世界的百姓發揮他們的至誠的心,如此、就能幫助宇宙萬物,宇宙萬物因此得到正常的成長與發育,因此聖人的功效可以說是與天和地並立為三。當聖人為國家的領導人後,全國人民都以領導人為榜樣、向他學習,因此舉國上下都以“誠”作行為準則,此“至誠之心”應該包括不損害萬物的心情,有此慈善與愛護萬物的思惟後,萬物就免得受傷害了,因此可以得到正常的成長。也是因此、聖人就可以與天地並立。
先將CH22之原文和白話譯文登上,再討論:
〖中庸CH22原文〗
1、唯天下之至誠、為能盡其性。2、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3、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4、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讚天地之化育。5、能讚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中庸CH22白話譯文〗
1、隻有天下極端真誠的人,能充分發揮他的本性。[注:盡其性=充分發揮他的本性。]
2、能充分發揮他的本性,就能充分發揮眾人的本性。
3、能充分發揮眾人的本性,就能充分發揮萬物的本性。
4、能充分發揮萬物的本性,就可以讚助天地培育生命。[注:讚=讚助。化育=生長與養育。]
5、能讚助天地培育生命,就可以與天地並列為三了。[注:參=並列為三。]
〖討論〗
1、誠是形上思想中的最高道德價值,所以在《中庸》書中有其非常強大的威力,誠的含義不僅是誠實不虛,極度真誠的人就會自然而然含有善良慈悲的心性。誠不僅可以使聖人自己偉大,更可以感動全國或者全世界人民,使大家能夠具有善良慈悲的心性。因此就憐惜萬物,不會為自己的私欲而破壞萬物。舉例來說:人類的不穿貚皮大衣、不吃魚翅、不吃燕窩等等,都是慈善心的表現。
2、聖人之誠與他的慈善心影響世界各國各地的人民,全世界人民都有慈善之心,萬物都可以正常的成長而不受幹擾。因此,對於萬物來說,聖人的地位有如天和地一樣的偉大。天與地供給萬物的是陽光、空氣和水,使萬物健全的生長發育。而聖人率領天下之人都不破壞萬物之生長,可以讓萬物不受摧毀,所以至誠聖人的功勞可以與天地並立了。
3、老子道德經的CH57有:“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此段雖然是老子宣傳“無為”的好處,但是也論述國家領導人(聖人)要以身作則才能造成國家的風氣。所以《中庸》在此章就說:“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假如順老子的口氣,也可以改為:“我盡性則民盡性”,正好吻合老子的思惟。故筆者認為:儒家思想與道家思想在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庸》就已經統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