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庸》的精神可以歸納為誠字-《中庸》CH20之四

(2017-11-27 21:49:26) 下一個

哀公問政。孔子說:綜合以上的要求,建國九經與為人行事都可以總結為一個字。隨後,孔子仍繼續強調誠實的重要性。

 

先將第四部分的原文和白話譯文登出,再討論:

 

〖中庸CH20第四部分原文〗

 

1、在下位不獲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獲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獲乎上矣。2、信乎朋友有道,不順乎親,不信乎朋友矣。順乎親有道,反諸身不誠,不順乎親矣。3、誠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誠乎身矣。4、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5、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6、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7、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8、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9、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10、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11、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12、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13、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14、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中庸CH20第四部分白話譯文〗

 

1、在下位的人,如果不獲得在上位人的信任,平民百姓就不容易治理得好了。得到在上位的人信任有辦法,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就得不到在上位人的信任。

2、得到朋友的信任有辦法,不孝順父母的人,就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孝順父母有辦法,自己對自己不真誠,就不能孝順父母了。

3、自己對自己真誠有辦法,不明白什麽是善的話,就不能使自己真誠了。

4、真誠、就是上天的原則。追求真誠、就是做人的原則。

5、天生真誠的人、不必勉強而自然合情,不用思慮自然就合理,從從容容就符合中庸之道,如此就是聖人了。[注:中=作到、合情。得=擁有、合理。從容=從從容容。]

6、努力追求真誠的人、就是選擇美好的目標並且執著追求。

7、廣泛學習、詳細詢問、周密思考、明確辨別、努力實行。

8、要麽不學、學了之後還不能了解,就不會放棄。

9、要麽不問、問了之後還不知道,就不會放棄。

10、要麽不想,想了之後還不得到,就不會放棄。

11、要麽不分辨、辨了之後還不明白,就不會放棄。

12、要麽不實行、實行之後還不成功,就不會放棄。

13、別人用一分的力量就能作到,我要用一百分的力量去做。別人用十分的力量就能作到,我要用一千分力量去做。

14、如果能依照這個道理去做,雖然是愚笨的人,也一定會明白。雖然是柔弱的人,也一定會堅強起來。

 

〖討論〗

 

1、在此章中,孔子告訴子思,忠恕之道和五達道、三達德都可以簡單地歸納為一個字。也就是說:是五達道與三達德的基礎,而假如不誠的話,則達道和達德都會成為虛假了。因此,此部分的誠者、天之道。誠之者、人之道。與第一章的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兩者可謂是遙遙相對,互相呼應。所謂的率性,也是領導我們自身的人性,自行化解我們心中的欲望。所以一定要透過的工夫後,才能成功地壓抑我們的欲望而回歸自然的本性,如此才能接近所謂的天命

 

2、在《中庸》CH16中,有夫微之顯,誠之不可掩,如此夫,所以拜鬼神也是須要一個。在此章(CH20),也說: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所以行之者,一也。[注:一=誠。]也是在此章中,有反諸身不誠、不順乎親。顯然的,在宗教、政治、倫理中,都是以為基礎,這就是孔子教他的學生,要一以貫之。儒學的教人養成良好的讀書與做人習慣,這也是儒學的偉大處。

 

3、不僅治國的九個法寶都需要一個字,其他的為人做事都需要誠。所以在此章中,作者子思指出:孔子的強調誠者、天之道。誠之者、人之道。他將人道與天理用一個字就緊緊連在一起,實在非常高明。正因如此,整部《中庸》一書可以歸納為:一個字而已。由CH20之後,作者子思都是強調誠實不虛,因此許多國學大師都同意就是《中庸》的精神所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