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天”,是永遠損有餘而補不足,如:高壓的空氣永遠是流向低氣壓處,在高處的水永遠流向低處,這就是自然的天。並且在老子的眼中,主持正義的大道,正如大自然的“天”一樣,就是減少“多”的一處,而去補加“少”的一處。而凡人處理世事的辦法卻是相反,他們往往是減少“少”的一方,而去補加“多”的一方,因此就造成了:富者愈富、窮者愈窮,是資本主義的一大缺點。老子在道德經CH77就是闡明聖人應該學習大道的慈,因此聖人努力的為國家與人民効力,但不居功。而且雖是成功,但不自豪。[原文: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
先將道德經CH77原文和白話譯文登上,再討論:
〖道德經CH77原文〗
1、天之道、其猶張弓歟。2、高者抑之,下者舉之。3、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4、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5、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6、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7、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道德經CH77白話譯文〗
1、隨著自然的“天”的道理,就好像是張開弓去射箭一樣。
2、太高了,就壓低一點。太低了,就舉高一點。
3、箭弦過長的話,就減少弦。弦短的話,就增長一點。
4、上天的道理,減少有多餘的而貼補不充足的一方。
5、凡人行事的道理,就不同於天的道理。凡人行事是減少不充足的一方,而去補貼有多餘的一方。
6、誰能將有餘的部分去奉侍天下的他人呢?唯有有道的人。
7、聖人效法天的大公無私,所以僅僅行善而不恃其能,雖然成功但是不居功。因為他不願意去表現自己。
〖討論〗
1、因為大多的人有私慾,為了自己一時的享受,又為了自己長時期的安逸,所以就會從貧窮的民眾剝取更多的利益。所以老子在二千七百年前就呼籲大家不要剝削無辜的窮人,不要損不足以奉有餘,一定要效法天的“損有餘而補不足”。
2、在現代的經濟體製下,就是因為富人的貪婪心,每個公司的CEO,都想盡辦法使自己公司的營利每年都增加,於是造成社會的貧富差距,使得窮人愈來愈窮,而富人愈來愈富,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顯然這些公司的CEO都沒有讀過道德經,由此可見,此書應該為全世界必讀的課程之一。
3、在老子哲學中,老子希望聖人要效法“天”或大道的慈,心態要“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而外麵的表現要“損有餘而補不足”。如此才適合於天之道。